《夜》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夜》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夜
葉賽寧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閃著銀色的光芒。
夜來臨,四下一片寂靜,
大自然沉浸在夢鄉。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問題】
16.詩的1~3節,從聽覺、視覺的角度,突出夏日夜晚的什麼特點?(4分)
答:
17.第4節中有三句詩都與第2節一樣,詩人運用反覆手法,這有什麼好處?(4分)
答:
18.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第4節與前三節有什麼不同?(4分)
答:
【參考答案】
16.突出夏日夜晚靜謐、美麗的特點。
17.詩人以反覆吟詠造成詩的節奏美和旋律美,進一步強調夜的靜謐、美麗。
18.從內容上看,前三節是具體描寫夜的景色,河流、小溪和青草的寂靜無聲,顯示了一片祥和的景象,最後一節總寫大自然的夜色非常美好。從結構上看,前三節是分寫,第4節是總寫,前後是總分關係。
作者介紹: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蘇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範學校,之後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一名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25年12月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
人物生平: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蘇聯俄羅斯詩人。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1904~1912年讀小學和教會師範學校,開始寫詩。1912年赴莫斯科,當過店員、印刷廠校對員,兼修一所平民大學的課程,積極參與文學活動。1915年去彼得堡,拜見著名詩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出版。同年應徵入伍,一年後退役並結婚。時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詩人寫了《變容節》《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詩作,以抒情的方式,抒發個人對革命的感受。1919年參加意象派併成為中心人物,寫出《四旬祭》《一個流氓的自由》。1921年離開意象派。這一年詩人與到莫斯科訪問的美國舞蹈家鄧肯夫人相識,熱戀成婚,並與之出遊西歐、美國。兩人很快由熱戀變為爭吵,終於離異。1923年詩人回國。
1919年參與發表意象派《宣言》,後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實生活的迴歸。1921年與鄧肯結婚,第二年出遊歐美各國,1923年返回蘇聯,並發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
1924年出版了轟動文壇的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展示了詩人抑鬱消沉的心靈。1924至1925年詩人的創作進入高峰期,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1925)等。
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三度結婚,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完成自我審判式的長詩《憂鬱的人》。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命中註定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無須握手/別難過,莫悲慼——/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活下去,當然更不稀罕”。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