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說似》的閱讀試題及參考答案

《說似》的閱讀試題及參考答案

《說似》的閱讀試題及參考答案

  試題內容: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說“似”①西洋繪畫和中國古代繪畫都講究“似”。與西洋繪畫一度發展到極致的科學寫實精神不同,中國古代繪畫開闢的是一條具象寫意的創作道路。所謂具象寫意,非嚴格寫實,亦非純粹表現;不離物象,又不拘於物象;“造化”與“心源”化合為一,了無痕跡。

  ②一個“似”字,其中潛存著釐清中國古代繪畫具象寫意傳統的重要線索。古代繪畫理論言“似”,主旨乃是在標示繪畫作品形象體系與外在世界之間的複雜對應關係。

  ③一方面,古代繪畫理論透過對“似”的肯定,實際上肯定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具象特性。“似”之本義即相像、近似。宋代以前,繪畫的題材一直“以人物居先”。畫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這裡,“似”被理解為繪畫的恆常追求。宋代以後,山水畫、花鳥畫繁盛,“似”的意識則一直不斷延展,有新變,但並未遭到過徹底的顛覆。講“似”,意味著繪畫作品不是絕對獨立自足的;講“似”,強調了繪畫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為自身的基本參照系統;講“似”,引導著畫家超越對抗關係而去追求與外在世界的一致。

  ④另一方面,古代繪畫理論透過對“似”的具體界定和闡發,準確揭示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寫意趨勢。肯定繪畫要“似”,並不等於倡導極端的寫實。在人物畫佔據中心位置的階段,藉著“傳神”目標的確立,古代繪畫理論適度地拉開了“似”同完全寫實之間的距離。謝赫稱“畫有六法”,居首者為“氣韻生動”,而聯絡人物畫的藝術實踐可知,所謂“氣韻生動”,強調的就是“傳神”。由強調“傳神”延伸到釐分“神似”與“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輕“形似”,這一歷程帶給中國古代繪畫的直接結果,就是對嚴格寫實的藝術超越。

  ⑤到山水畫興盛以後,古代繪畫理論與時俱進,對“似”的闡發又出現了重要的衍變。

  ⑥新變之一是推重“神似”的範圍,由人物擴充套件到了山水景物。所謂“物”之“神”,並非純粹的客觀存在,實乃畫家對山水草木之生機天趣與文化底蘊的藝術掌握,是物理與人情的統一,自然與藝術的統一。顯然,這種為“物”“傳神”的要求本身,即已經潛移默化地將寫實與寫意兩極,均衡地融為了一體。

  ⑦新變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識的確立。伴隨著大寫意技法的孕育和發展,明清之際一些在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畫家,在繼續貶抑“形似”的同時,高張起了“不似之似”的理論旗幟。

  ⑧中國古代繪畫作品自身的藝術形象體系,並不與外在世界的藝術物件保持形態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對寫意趨向的首肯,對執著於“形似”的極端寫實藝術道路的否定或超越。這“不似”,絕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種藝術自覺的標誌。同時,中國古代繪畫創作又始終堅定不移地將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層一致,設定為終極的藝術目標,故曰“似”。“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藝術之“似”,既是對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對藝術與自然交融為一的理想境界的簡明表述。

  ⑨“不似之似”,可以說是對“似”的最為切當的解釋和說明,是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具象與寫意特徵的最為精闢的概括和揭示。中國古代繪畫為創造“不似之似”的具象與寫意的形象體系,開闢了一條個性化的藝術道路。在這裡,師法自然與抒寫性靈之間達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畫家極為重視對外在世界的接觸、觀察、把握,視其為作畫的前提條件。對於古代畫家來說,用以審視的“目”,固然不可忽視;用以感受的“心”,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⑩以心靈去師法自然,將心靈與自然化合為一,這樣重新熔鑄而創造出的繪畫形象體系,既保留著自然的大體形貌,又藝術地超越了細節的精確一致,正所謂“不似之似”。

  12—13題為選擇題。(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閱讀試題: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5分)

  *A.西洋繪畫將科學寫實精神發揮到極致,難以抒寫性靈,因而畫作難以呈現作者的.個性。

  *B.我國古代繪畫理論透過對“似”的肯定,既肯定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具象特性,又揭示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寫意趨勢。

  C.我國古代繪畫中“似”的意識一直不斷延展,卻並未遭到徹底的顛覆。在這種意識下,不管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山水畫,都應不離物象。

  D.“不似之似”精闢概括了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具象寫意特徵,是對藝術與自然交融為一的理想境界的簡明表述。

  E.按作者傾向性,中國古代繪畫理論以下三個概念按品位由低到高排列為:“似”→“神似”→“不似之似”。

  13.下面對第三段加點的“對抗關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寫實與表現的對立。

  B.“造化”與“心源”的對立。

  C.“形似”與“神似”的對立。

  D.“(師法)自然”與“(抒寫)性靈”的對立。

  14.根據第④段畫線句子的意思,聯絡相關內容,說說確立“傳神”的目標為何能夠拉開“似”同完全寫實之間的距離。(4分)

  15.請聯絡原文簡析最後一段中加點的“似”字的含義。(4分)

  試題答案:

  12.【A“一度發展到極致”。(此外,西洋繪畫還有“純粹表現”的風格、畫派,第一段“非嚴格寫實,亦非純粹表現”有暗示。)B單說“肯定”,不全面。第四段說“另一方面,古代繪畫理論透過對“似”的具體界定和闡發”】

  13.C【此處所說“對抗關係”指的是畫家個人意識與物件的客觀形態之間的矛盾關係。“形似”與“神似”都指藝術效果,只是有高下優劣的區別。原文第六段說“所謂‘物’之‘神’,並非純粹的客觀存在……是物理與人情的統一,自然與藝術的統一”。由此可見,“神(似)”不排斥“形(似)”,包含而高於“形(似)”。】

  14.【因為要“傳神”,就不能只是描摹物件的外形,即不能追求完全寫實;(2分)還要表現畫家內心對於物件神態、氣韻的觀察、把握、感受,融合畫家本人的心靈。(2分)意思對即可。】

  15.【答案示例:指畫家創造出的形象體系藝術地超越了對於自然物件的細節的精確一致(1分),在保留自然的大體形貌(1分)與融合畫家對於自然的主觀感受、抒寫畫家性靈之間(1分)達到完美平衡(1分)的狀態。(要點:“不似”(超越了細節的精確一致)、“形似”(保留答題樣貌)、“神似”(師法自然與抒寫性靈的完美平衡)。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