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木屐閱讀理解練習答案

木屐閱讀理解練習答案

木屐閱讀理解練習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題。

  木屐

  沉重的木屐紮在江南惆悵的雨地裡。爸爸的背上,不是揹著我,就是馱著犁。

  木屐被爸爸疲憊的雙腳拖著,彎彎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齒。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與江南雨伴著他的木屐,隨著池塘邊上的水翻車,一圈圈地碾動了歲月的車輪。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黃牛的背,而犁卻馱上爸爸的肩膀。雨聲中,我反覆聆聽木屐敲擊土地的聲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這顫抖的敲擊中,我長大了。

  轉眼,我到了上學的年紀。爸爸送我上學那天又下雨,我騎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條淹沒小木橋的河水阻住了我們的去路。爸爸捲起褲管,咬著牙涉過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聽見他牙關的磕碰並體會到他身體的顫抖。第一次,我感覺江南的雨天是惆悵的。

  放學時,我衝出教室,卻發覺雨地裡微笑著的爸爸,他執意要讓我騎“高馬”,我拗不過,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著粗氣將我放下休息,我回頭時卻見一行零亂、不規則的屐齒印。看著爸爸蒼白的臉,我眼淚奪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讓他背了。

  於是,我擁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學穿著一雙半舊的雨靴來上學,引起全校學生的羨慕。回到家,我嚷著要一雙雨靴。為了達到目的,幾天後我將我的木屐藏在一個山洞裡,謊稱丟了。從不打罵我的爸爸惱怒了,揚起手打我,落下卻輕輕的。在他的天平上,一頭是祖輩財物,一頭是兒子。

  當晚,堂屋響著不斷的咳嗽聲和斧頭聲,我失眠了,發誓再也不讓爸爸生氣,準備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當我從黎明的迷糊中醒來,卻見一雙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擺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準備去春耕的爸爸通紅的雙眼,我的眼淚悄悄地流了下來。爸爸忽然返身,撫摸著我的頭說:“孩子,珍惜東西要像愛惜牲口一樣。”

  我呆呆地點點頭,看著晨曦中爸爸遠去的身影和他身後的一個個屐齒印……

  終於,我接到了那張從我夢想的地方寄來的錄取通知書。走的前夜,鄉親們來送我,屋簷下襬放著一排木屐。我在送鄉親們回家時,望著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劃下了一個木屐永遠走不出的圓。”回過頭來,卻發現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門角擺放的沒有繼承人的鐵犁和木屐上。見我望著他,爸爸忙擠出一絲笑,自我安慰地說: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鄉親們照顧。”

  看著爸爸斑白的頭髮,我才猛然意識到他老了。

  坐在行將遠去的汽車上,我脫下了那雙木屐,這時,幾次勸不回去,堅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給我一樣東西,就轉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離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著他那微駝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悵的雨地裡。

  我心裡像堵著什麼,不覺觸到爸爸送我的東西,開啟一看,竟是一雙新雨靴…………

  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 A.本文以飽滿的情感、精巧的構思、樸實的語言,刻畫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以及他們各自對生活的追求,表現了“我”對父輩生活的深深思索。B.本文選材上都是選取了生活中的小事,但卻以小見大,表現了父輩深深紮根於土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C.(11)段中寫到爸爸“神色黯然”、“擠出一絲笑”,刻畫了爸爸內心複雜的情感,包含了不忍分離的父子情深,也包含了父親對祖業無人繼承的失落。D.文章最後,爸爸送“我”的一雙“新雨靴”,蘊涵著爸爸希望“我”學成歸來,改變家鄉面貌的深沉囑託。E.本文與朱自清的《背影》一樣,都以深沉的筆調,表現了無私的父愛和父子情深;同時也表達了曾經對父親不理解的悔恨。

  2.文中反覆寫到“屐齒印”和“江南雨的惆悵”,這樣寫分別有什麼作用?(6分)

  3.作者說:“斗笠劃下了一個木屐永遠走不出的圓。”你怎樣理解?(4分)

  4.請簡要分析文中父親的形象。(6分)

  答案:

  1.AC

  2.

  (1)屐齒印:木屐是本文的線索(1分),既表現了無私的父愛(1分),又突出家鄉的貧窮(2)江南雨的惆悵: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調(1分),表現作者對貧窮生活方式、生活狀況的傷感與壓抑(2分)。

  3.視野狹窄、思想閉塞、觀念落後使父輩和鄉親固守著原有的生活方式,難以擺脫貧困(3分)。這是作者對處於貧窮的父輩與鄉親落後生活的深深思索(1分)。(意思對即可。)

  4.

  “不是揹著我,就是馱著犁’等表現父親的勤勞(2分);揹我過河、“揚起手打我,落下卻輕輕的”等表現父親的慈祥、善良(2分);“一頭是祖輩財物,一頭是兒子”、“眼睛停留在門角擺放的沒有繼承人的鐵犁和木屐上”等表現父親的'保守(2分)。(本題必須結合原文分析,只答父親勤勞、慈祥、善良、保守而缺少分析的只能得一半分;另外答父親節儉、堅韌、敦厚等,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B項“以小見大”不對:D“改變家鄉面貌的深深囑託”不對;E“表達對父親不理解的悔恨”不對。

  2.

  試題分析:文章的題目是木屐,行文過程中都是圍繞木屐寫的,所以木屐是本文的線索,帶有深深地感情。“惆悵”是反映情感的詞,在文中多次提到,是全文籠上了一層淡淡的哀傷(因為生活貧窮),奠定了感情基調。

  3.

  試題分析:首先要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這裡的“斗笠”“木屐”是代之作者家鄉的生活方式,“永遠走不出的圓”可以看出,家鄉的原有的生活方式是無法擺脫的,貧窮是依然不存在的,包含著作者的深深地思考。

  4.

  試題分析:解好此題要從整體上對原文有一個熟悉的掌握,可以從原文中的語句進行提煉,如第一段中“不是揹著我,就是馱著犁”說明父親的勤勞,第七段中的父親揹我過河的場景,和第七段中父親“輕輕”的打我的場景,說明父親對孩子是疼愛的,有慈祥善良的一面。還有第十一段中“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門角擺放的沒有繼承人的鐵犁和木屐上。”可以看出父親希望我離開農活,可見父親有保守的一面等。

  考點:此題考查文學作品的形象。

  分析:此種題型是高考題必考題型,難度一般,關鍵是要回到原文去發現能體現人物性格的句子,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總結(有時可用原文中的話回答),注意,人物性格是立體的多方面的,回答要全面。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