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題。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

  宗白華

  先秦哲學家荀子說:“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這話運用到藝術美上就是說:藝術既要極豐富地全面地表現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煉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由於“粹”,由於去粗存精,藝術表現裡有了“虛”,“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由於“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說的“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虛”和“實”辯證的統一,才能完成藝術的表現,形成藝術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應“拔萃”。又全又粹,這不是矛盾嗎?

  然而只講“全”而不顧“粹”,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自然主義;只講“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義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藝術表現裡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辯證地結合、統一,才能謂之美,正如荀子在兩千年前所正確地指出的一樣。

  清初文人趙執信在他的《談藝錄》序言裡有一段話很生動地形象化地說明這全和粹、虛和實辯證的統一才是藝術的最高成就。他說:

  神龍者,屈伸變化,固無定體,恍惚望見者第指其一鱗一爪,而龍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於所見,以為龍具在是,雕繪者反有辭矣!

  趙執信指出一鱗一爪的表現方式要能顯示龍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藝術的表現正在於一鱗一爪具有象徵力量,使全體宛然存在,不削弱全體豐滿的內容,把它們概括在一鱗一爪裡。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裡看見一個世界。這是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不是自然主義的,也不是形式主義的。

  趙執信以輕視的口吻說著雕塑繪畫,好像它們只是自然主義地刻畫現實。這是大大的誤解。中國大畫家所畫的龍正是像趙執信所要求的,雲中露出一鱗一爪,卻使全體宛然可見。

  關於中國繪畫處理空間表現方法的問題,清初畫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畫筌》裡說得很好,而這段論畫面空間的話,也正相通於中國舞臺上空間處理的方式。他說:

  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段話扼要地說出中國畫裡處理空間的方法,也叫人聯想到中國舞臺藝術裡的表演方式和佈景問題。中國舞臺表演方式是有獨創性的.,我們愈來愈見剄它的優越性。而這種藝術表演方式又是爭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中國舞臺上一般地不設定逼真的佈景(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藝人說得好:“戲曲的佈景是在演員的身上。”演員結合劇情的發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員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動,“逼真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於劇中環境佈景的要求,不需要環境佈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真”“神”“美”在這裡是一體。

  做到了這一點,就會使舞臺上“空景”的“現”,即空間的構成,不須藉助於實物的佈置來顯示空間,恐怕“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排除了累贅的佈景,可使“無景處都成妙境”。

  中國傳統的藝術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造了民族的獨特的現實主義的表達形式,使真和美、內容和形式高度地統一起來。反映這藝術發展的美學思想也具有獨創的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結合藝術的實踐來深入地理解和汲取,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鑑和營養資料。

  (選自宗白華《美學散步》,有刪改)

  1-2題為選擇題。(1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全”就是全面地表現生活和自然,“粹”就是更典型更普遍地表現生活和自然。不全不粹難以形成藝術的美。

  B.“粹”就是“洗盡塵滓”,去粗取精,對應“虛”,“全”則與“實”相對應。虛實相生,兩者辯證統一。

  C.要“粹”,就有取捨,就不全;要“全”,就難做到拔萃。“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難以兼得。

  D.“全”而不“粹”,容易走上自然主義的道路;“粹”而不“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義的道路。

  E.藝術的最高成就就是做到全和粹、虛和實辯證統一,先秦哲學家荀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指了出來。

  2.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趙執信誤認為雕塑繪畫只是自然主義地刻畫現實,其實古人畫龍,也是以一鱗一爪使全體宛然可見。

  B.精選區域性反映整體,即一粒沙裡見一世界,這不是自然主義,亦非形式主義,這是傳統的現實主義。

  C.中國繪畫藝術處理空問的方法,與中國舞臺的表演方式和佈景問題的處理是相通的,具有詩的意境。

  D.傳統的現實主義的表達形式,高度統一了真和美、內容與形式,為後世創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鑑。

  3.“戲曲的佈景是在演員的身上”這話該怎樣理解?請結合文意分析。(4分)

  4.八大山人畫一條生動的魚在紙上,別無一物,令人感到滿幅是水。齊白石畫一枯枝橫出,站立一鳥,別無所有,但用筆的神妙,令人感到環繞這鳥是一無垠的空間,和天際群星相接應,真是一片“神境”。這體現了文中中國藝術的什麼特點?請結合文意分析。(4分)

  答案

  1.C、E(C“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同時又是統一的,好的作品都是兩者兼備;E荀子指出的只是全和粹,沒有言及虛和實)

  2.C(中國舞臺表演方式是和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主語是中國舞臺表演方式,選項更換了主語;又將“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曲解為具有詩的意境)

  3.演員結合劇情的發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逼真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使人忘掉了對於劇中環境佈景的要求。

  4.全與粹、虛與實的辯證統一,形成藝術美;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