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案的定義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精選23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精選2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著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絡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絡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透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讀題。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釣魚、放魚、獲得啟示)
二、初讀啟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2、讀讀啟示,提出疑問。
三、自讀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二)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學生先默讀、自學,而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
3、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說理由,讀句子。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2、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寫體會。
3、彙報交流。
(1)“得意”
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再讀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讀句子:“爸爸!為什麼?”
(3)委屈、難受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4)乞求(換個詞)
(5)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
(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說:(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5、分角色讀對話,或者表演對話內容。
6、引導學生進行超文字對話,進一步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讀最後10、11節,找出相關句子,讀讀,談談體會。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彙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讀讀這句話,有問題嗎?
(2)理解“誘惑人的魚”,討論一下,這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會怎樣對待這些誘惑?
4、小結:真因為這樣,所以——(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5、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聯絡實際,指導行為。
1、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你是怎樣對待的?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讀啟示,銘記在心。
五、佈置作業。
1、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2、摘抄文中描寫月色的優美詞句。
3、蒐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範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29 釣魚的啟示
釣魚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魚 乞求
無可奈何、戀戀不捨
獲得啟示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沮、踐、戒、鉤、翼、鰓”等生字
2、能透過課題了解
3、能明白課文“啟示”的過程及含義
4、能領悟以小見大的技巧
教學重點:
明白課文獲得“啟示”的過程及含義
教學難點:
能領悟以小見大的技巧
教學過程:
一、啟發匯入,初探“啟示”含義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想先來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學知道的最多。(出示幻燈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這些都是來自生活的?(啟示)
3、什麼叫啟示呢?(出示幻燈片)(出示幻燈片: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
2、引出課題:《釣魚的啟示》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的是——《釣魚的啟示》,請大家一起看到這個字,它讀“釣”(出示幻燈片),和我們要學的一個生字很相識“鉤”(出示幻燈片),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讓我們一起來記住它,請在草稿紙上寫釣魚,魚鉤,寫對了的請舉手。
(2)讀課題:很好!請同學們抬起頭,看到課題,讓我們把釣字還到課題中讀一讀,請字正腔圓的讀,請乾脆利落的讀
二、初讀課文,初探啟示結構
1、在釣魚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請大家翻到課文,輕聲細讀課文,注意做到兩點。(幻燈片1、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剛才同學們已經讀完了,我從課文中選了幾個句子,看看你們會不會讀。(幻燈片)
(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zòng)著。(很流利,誰來第二句?)
(2)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lú)魚,看著魚鰓(sāi)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xī)動著。
(了不起,三個生字全讀對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還有第三句)
(3)當年那個沮(jǔ)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這個詞讀?什麼時候我們會沮喪呢?你已經完全領悟了它的意思。第四句特別長,誰敢來讀一讀呢?)
(4)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jué)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jiè)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jiàn)起來卻很難。
(太厲害了,這麼長的句子,你竟然讀得準確無誤。父親告誡我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讀——)
3、如果我把生字提出來,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把這些生字合理的填進去呢?(出示)
鱸魚大,誘餌鮮,熟練操縱拖上岸;(填得好)
鰓翕動,月皎潔,心情沮喪難抉擇;(填得對)
是非易,實踐難,父親告誡記心間。(填得準)
4、請同學們連起來讀一讀
5、讀著讀著,你發現了什麼?這其實是課文的什麼?(濃縮)
6、我們再來讀一讀,看看有什麼發現,第一句,告訴我們他們在幹什麼?(板書:釣魚)第二句,告訴我們他們決定幹什麼?(板書:放魚)第三句,告訴我們什麼?能不能用這幾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呢?很好,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板書:啟示)(出示幻燈片)
7、我們一
三、細讀課文,感悟“以小見大”
1、帶著這樣的思路,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我當時釣到了一條怎樣的魚?
啊,好大的魚,我從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
魚大嗎?你們來讀一讀?不夠大?再來,有點大?再來,這麼大?不僅大,而且?(漂亮)哪裡寫到了?(生彙報)
2、釣這條魚容易嗎?(不容易)花了多久的時間?(晚霞輝映到晚上十點)釣到這樣的魚時,父親高興嗎?我高興嗎?你高興嗎?(其實我也跟著高興)可是,父親卻要我幹什麼?(放魚)連續叫三個人
3、父親怎麼說的?(出示)
父親:孩子,你把它放回湖裡去。父親: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4、我是怎麼爭辯的?讓我們找找“我”說的話
“我”:爸爸,為什麼?(我怎樣的問?)急切
讀出我的急切,再急一點。
“我”: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怎樣的說)大聲
請讀出我的大聲,又急又大,又急又大又快哭。
5、讓我們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請男同學來讀一讀父親的話,女同學讀一讀“我”的話。
6、他們在幹什麼?(放與不放的問題,也就是舍與不捨的問題)板書:畫“舍”,)父親為什麼要我把魚放了?
父親划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捕撈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5、也就是說,捕魚的時間還沒有到。為什麼捕魚還要規定時間呢?我這裡有一個資料。禁漁期。
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為青魚(鯡)禁漁期。(看看誰的數學好)
(半年多的時間啊!)
6月20日至8月20日為毛蚶禁漁期。
(多久,整整兩個月。)
4月15日至5月31日為淡水湖區與水庫禁漁期。
(這又有多久呢?一個半月)
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麼長,這深更半夜,不就差短短兩個小時嗎,我不放又會怎樣?
6、在父親眼裡如果不放回去意味著什麼呢?
誠實、信用、道德。
7、可我當時為什麼不肯放呢?
魚大,魚美,魚釣起來難,關鍵是放了魚別人也看不到。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學生讀句子)所以我把乞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父親,但有用嗎?為什麼?
8、父親的話沒有商量的?(餘地)父親的聲音不容?(爭辯)
9、父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看看這位名人是怎麼說的?(出示幻燈片,無人看到而舍才是道德)父親是怎麼解釋道德的呢?(出示)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裡?看來,釣魚事小,放魚事大,捨棄事小,得到是大,這叫以小見大!(板書)
10、放與不放是一種選擇,但這種選擇難不難?(難)艱難的選擇叫什麼呢?(抉擇)我的抉擇是什麼?(放魚)(道德)誰來讀一讀我放魚的句子。
11、在我的人生中,僅僅這一次(放魚嗎?)文中怎麼說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2、相似誘惑人的“魚”,對一個三十四年過後,也就是一箇中年人來說可能是什麼?
可能是帶來方便的、帶來好處的、帶來利益的。
面對這些,我都選擇了?(“捨棄”)為什麼我會這樣做?(出示)
13、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魚”呢?)
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過紅燈。能不能?為什麼?你很善於思考,他告訴我們(過馬路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撿到錢包。(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為什麼不佔位己有?他告訴我們撿錢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沒人發覺的情況下抄作業。他告訴我們能不能?為什麼?(做作業事情小,但誠信大。)
在沒有人看到的情況下亂扔垃圾。你有沒有扔過,你的做法是文明的。(他告訴我們扔垃圾事情小但文明大。)
……
四、聯單元課文,拓“以小見大”手法
1、同學們說得很好,你們說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告訴我們的都是大道理。這也是“以小見大”(指板書),我很高興,也想把這句話送給你們。(出示幻燈片)
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善於讀這本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
你們知道這段話哪裡有嗎?(單元
它告訴我們:要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有所發現,有所啟示,我們回過頭來看,這
2、這一單元的課文其實都是這樣的,比如這
作者從父親與我們談花生的好處,從而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啟示,這種寫法也叫?(以小見大)
你們有沒有發現,啟示都是從什麼事情中得到的?(平凡小事)
3、以“小”悟“大”寫啟示。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平凡小事,我這也蒐集了一個生活中的“小”事,看看你們能不能悟出大道理。(出示)
我去海灘游泳,大浪向我衝來時,我嚇得趕忙往岸上退縮,可反而嗆到海水,但如果我站直身子,鼓足勇氣,勇敢地迎著浪濤向上跳,浪濤就在我的身下過去了。這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五、課後設疑,思考“小”字寫法
同學們很聰明,看來你們已經學會了“以小見大”的
六、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小見
以釣魚大
放魚
啟示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學習部分生字新詞。
2、深入體會大鱸魚的誘惑和放魚時的人物心情。
3、初步感悟啟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心情
教學難點:
對啟示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次普普通通的釣魚也許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你們信不信?
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詹姆斯.蘭費蒂斯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由此他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釣魚的啟示。你能說說對“啟示”的理解嗎?
過渡:是啊,啟示就是對人有啟發的有教育意義的道理。
二、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讀課文。讀準裡邊的生字新詞,想一想釣魚的啟示在哪裡告訴你了?用筆畫下來。
三、找到了嗎?
1、出示啟示。
2、齊讀。
3、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4、有什麼問題想問?
5、老師:抓住父親的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為什麼實踐起來(也就是做起來)卻很難?,我們去看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四、老師先請大家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受?(鱸魚大……)板書
2、鱸魚之大你從哪裡感受到的?
3、交流句子並朗讀指導。
(讀出感嘆詞,讀出形容詞)
1)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讀出感嘆)(出示鱸魚的圖片)
2)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讀出形聲之詞)
3)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讀出形容,解釋或者給劇烈找個同義詞)
4)對於我這個老手來講,也是十分不容易釣到。
5)從我和父親的得意之情反襯出。
4、想不想去看看這條大鱸魚?(出示圖片).想象:這條鱸魚如果是你釣到的,它還可以給你帶來些什麼?
過渡:同學們,這樣品嚐美味的機會來到你身上了,這樣賺錢的機會給你了,你願意放棄嗎?
是的,這麼大的誘惑“我“怎麼願意放棄呀,(板書:誘惑)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請大家接著去讀讀課文的4——9節。
五、發生了什麼事?
1、板書:我 父親(放)
2、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如何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學生找讀句子。
4、老師整體出示句子,能圈出心情變化的詞語嗎?
5、去試著讀出我當時的心情。
6、老師想配上父親的話,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體會我當時的心情。
7、出示:父親划著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距離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他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
到處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
父親不容爭辯地沉默著。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中。
8、現在你特別能理解我的心情嗎?可以選擇一種來說說.
9、當說到乞求一句:出示圖片這就是那個寧靜的夜晚,你看到了什麼?你只看到了什麼?
這對我和父親來講意味著——可以把魚偷偷地帶回去,無人知道。
10、然而呢?——
11、難道他不受誘惑嗎?
12、他為什麼這樣做?
1)讀句子“離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會讀“鱸、餌、縱”等11個生字,會寫“撈、餌、濺”等14個生字,理解“漣漪、翕動、抉擇、告誡”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 理清文章體條理。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1) 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學習生字詞。
(2)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3)透過想象朗讀、品味語言,感受人物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法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 師:在一個如水的夜晚,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男孩和他的父親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就是那一次釣魚,給小男孩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
2、 齊讀課題。
3、 釋題。
師:“啟示”就是透過一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 自讀課文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拿起書,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二)檢查生字詞
(小黑板出示):魚餌 魚鉤 魚鰓 捕撈 操縱
抉擇 告誡 實踐 皎潔 沮喪 誘惑
濺起漣漪 小心翼翼 輕輕翕動 不容爭辯
1、自由讀、開火車讀。
2、解釋詞語。
a、漣漪(細小的波紋。)
翕動(一張一合地動,多指嘴巴。)
b、找近義詞。
抉擇(選擇)
告誡(勸誡)
師:(拿出兩隻顏色不同的粉筆)我想從中選一隻,能不能說“抉擇”?(不能,“抉擇”指很難的選擇,可能是影響一生的選擇。)
“告誡”什麼時候能用呢? (多用於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警告、勸誡)
(三)概括課文。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誰能用簡單的話講一講。
(課文講了作者回憶小時候隨父親去釣魚,在父親的要求下,嚴格遵守時間上的規定,將已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水中。)
三、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1、師: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捨不得放,但父親堅持要我把魚放回水中 。
板書: 我————不放
爸爸————放
2、師: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找“我”不放鱸魚的理由,並劃出關鍵詞語。
(生默讀)
3、交流理由
師:誰來說說你找到了哪些理由。
(釣魚之不容易 魚大 無人知曉 只差兩個小時)
a、釣魚之不易
1)、師:多好的鱸魚,多大的鱸魚,十一歲的“我”捨不得放走它,因為釣起這條魚是多麼不易。大家找到“我”釣魚的段落讀一讀 ,看看哪些詞語給你的印象很深刻。
生說:過了好長時間 小心翼翼 一收一放 等 迅速 拉
2)、朗讀感受
3)、說話訓練
師:小男孩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難道這僅僅是一收一放嗎,當時的情景可能是怎樣的呢?
生自由說
4)、感情朗讀
b、釣上魚之後的興奮:“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得意地欣賞著”
透過反覆讀,體會“我”釣到大魚後得意的心情。
4、師:魚放回去之後就很難再——————釣到這麼大的了。指導朗讀。
師:當時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而且當時並沒有人看見我們,也不知道這魚是什麼時候釣的。我有這麼多的理由不放,那為什麼最終又放了呢,父親當時又說了什麼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想象說話
1)、師:從你的朗讀和表情中,我感受到當時父親說這話時非常平靜。(停頓,環視大家)可是父親內心真的像他表現的那樣平靜嗎?(學生思考)
聯絡上下文說說: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他心理在想——————,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2)、無論我怎樣——無論我怎樣——-,都得————,因為時間未到。
5、朗讀第10自然段。
師:最終“我”把鱸魚放回了湖裡。指名讀。
我感受到小男孩是非常得依依不捨。再次朗讀。
四、教師小結,留下懸念
師: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兩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了湖裡。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會影響我的成長嗎?這些內容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板書
釣魚的啟示
我:不放 ———— ———— 爸爸:放
釣魚不易 時間未到
大
只差兩個小時
無人知曉
(非) (是)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在本課學習中,我將努力追求“本色語文”的教學觀,體現課堂“原汁、原色、原味”的特點。從文章的主旨出發,沿著中心句層層解讀文字。在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為主線,有目的讀,逐層深入的讀,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力求做到“潛心會文字”“披文以入情”。在人文薰陶時不忘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出現的生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設身處地地體會詹姆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詹姆斯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
3、引導學生在感悟體會文字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得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點及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聯絡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聯絡上下問理解詞語;理清文章的脈絡,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略)
第二課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聯絡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第三課時:指導學生摘錄好詞好句、寫讀書筆記;聯絡生活,引發討論,拓展對“規則”的理解,並指導編寫“規則”。(略)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破題,抓文章的主線,走近“啟示”
1、解讀課題,抓住重點詞“啟示”
2、用一句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找到“啟示”具體內容,出示中心句
正像父親教誨的那樣,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誘惑的時候。
4、初讀中心句。重點品讀“誘惑”。
二、走近鱸魚,解讀“誘惑”
1、就34年前作者和父親一同去釣魚這件事情而言,作者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誘惑”?(一條又大又美的大鱸魚)
2、找出文中描寫鱸魚的句子,視學情進行品讀,體會詹姆斯內心的驚喜。
重點研讀句子:
①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他見過的最大的鱸魚。
②他發現,這不是翻車魚,而是一條大鱸魚!
3、過渡:這樣一條又大又美的大鱸魚,對於一個喜歡釣魚的年僅11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啊!可是嚴肅的父親卻不容置疑的要求小作者把到手的魚放回湖中,小作者情願嗎?讓我們一同走近詹姆斯和父親的內心世界去體會他們心理歷程吧!
三、走近主人公,解讀“道德抉擇”
1、小遊戲:讀詞秀
眼珠瞪圓→盡力壓抑→大聲抗議→小心翼翼→十分悲哀
2、找出詞語的特點(都是描寫詹姆斯心理的詞語,詹姆斯的心理在變化。)
3、找出詹姆斯心理變化的語句,讀一讀,並做好批註筆記。
4、交流:詹姆斯的心理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驚喜——沮喪———悲哀)
5、透過分角色朗讀、對比讀、設身處地讀,重點品讀課文5—11自然段,體會詹姆斯和父親的心理。理解詹姆斯和父親對於規則的不同態度。
①合作朗讀父子對話部分,體會詹姆斯的沮喪和父親的理智。
②對比讀4和11自然段,體會詹姆斯由驚喜轉為沮喪的過程。
③出示“金鑰匙”,將課文中重點段中作者該成“我”進行品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探究父親的心理:父親喜歡這條大鱸魚?他為什麼必須要自己的孩子放回鱸魚?你贊同父親的做法嗎?
7、讀寫訓練:假如你是詹姆斯的父親,此時你是怎麼想的?
讀寫訓練:
詹姆斯的父親面對著這條大鱸魚和苦苦哀求的兒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再次品讀中心句,深入理解“誘惑”(不僅指物質上的“誘惑”,更指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該如何實施道德的抉擇。)
四、聯絡生活,走進“啟示”,昇華文字。
1、讀課文第14自然段,理解“魚”的含義。
2、聯絡生活中的系列道德問題,探究我們的做法。
3、迴歸文字:34後的那個委屈的小男孩在回憶起自己當年的那段經歷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4、如果你是詹姆斯,你會對父親說些什麼?
5、再次朗讀中心句,加深理解。
6、作業: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創作一條道德名言,並展示交流。
7、小結,贈送名言。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板題匯入,齊讀課題。
A 與學生交流:“啟示”怎麼理解?對課題有什麼疑問?相機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複。
B 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相機板書:釣魚-----放魚----獲得啟示)讓學生領會到本文的寫作順序:按事情發展的順序。
C 拿起筆來把“釣魚的啟示”畫出來。(生畫,師指名讀畫的句子。)
讀了句子有什麼問題呢?相機引導學生回到故事的開始,從頭品讀故事,從而使學生明白句子的深刻含義。
二 感悟課文,指導朗讀
1、師引導:我為什麼不想把魚放了,而父親堅決要我把魚放回湖中,你同意他的做法嗎?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4、深入品析:
設問:“我”釣到魚了嗎?心情怎樣?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
(1) 指導讀好重點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
(多媒體出示: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啟發: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 要讀出驚喜之情),你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讀嗎? )
(2)啟發:“過了好長時間”,聯絡上下文,過了多長時間? 釣上大鱸魚,我們心情如何?當父親一定讓我放回湖中,我的心情發生了什麼變化?同學合作,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和孩子的對話。
(3)啟發:就在這時候,到處……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我”想對父親說些什麼?
學生髮言、小組討論:
三、突破難點、感悟“啟示”
啟發:等了那麼長時間才釣的魚,卻在父親不容爭辯的堅持下,我只好依依不捨地放掉了。你認為這條鱸魚該不該放?此時父親心裡是怎麼想的?下面結合例項,在小組內討論。(學生分小組討論)
(1)、[課件]播放:關於鱸魚的資料,猜想父親讓我放魚的真實想法。
(2)、假設拿回魚後,今後的做事態度,猜想父親讓我放魚的真實想法。
(3)、你認為怎麼做才算得上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猜想父親讓我放魚的真實想法。(無論有沒有人看到,都應該遵守道德)
(4)、讀寫結合:此時父親什麼也沒有說,他心裡想:
五、總結昇華,提高認識。
1、啟發:從一件小事足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以細微之處見真情,從日常小事得到鍛鍊,必將走向成功。轉眼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現在你想對父親說些什麼?
2、激發學生髮言
啟發:作者希望我們也勇敢地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出示名言)老師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別人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
六、擴充套件思維,小練筆
師:讓我們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嗎?我希望同學們也能把自己的對於道德的理解寫下來,成為我們的名言。
(學生思考,動筆)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照發展過程記敘的: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湖裡,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正確認讀14個詞語。
2、引導學生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學習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讀出14個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讀懂釣魚給我帶來的啟示。
學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節簡單,寫的又是人們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學生經過預習,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認識生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多數生詞,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而對課文中“正像他的父親教誨他的那樣,……”一段話的理解有一定難度。讓學生把課文與生活聯絡起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前準備:
學生: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認識生字,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把自己的體會和疑問批註在課文的空白處。觀察生活中有規則的事例,舉一、二件和同學交流。
教師: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正確讀出14個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讀懂釣魚給我帶來的啟示。
齊讀目標:
三課文,瞭解大意,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課文主要講了我在鱸魚捕撈開放日前捕到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放了鱸魚,我從中得到啟示的事。)
這是一篇記敘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2、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
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魚鰓 、翕動、嘴唇、抉擇、
開火車認讀,注意紅色的字是本課生字,要讀準字音,學生跟讀。
四、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帶來的啟示。
1、 課文題目是“釣魚的啟示”,課文中寫到釣魚給我帶來什麼啟示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來。
課件出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是”什麼意思?“非”呢?
2、得到這個啟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樣得到的呢?讓我們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個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動的時刻。
五、 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條魚是不是我一下子就釣上來的?你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從這些句子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2、這魚怎麼樣?
3、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得意)
4、小結:這是條多麼可愛,多麼漂亮的大鱸魚啊,我從來沒有見過,今天,我竟釣了一條這樣的魚,我真得意,真興奮啊,但是爸爸的一句話讓我從快樂的雲端一下子跌進無底的深淵。
{讓學生明白,透過對釣魚的細緻描寫,明白魚來之不易及魚很可愛。}
六、 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出示課件: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
爸爸讓我放魚,從我的語言中可以看出我不想放掉,那麼我不想放魚可以有哪些理由?找到相關的句子說說你的體會。(魚很難釣到;這鱸魚又大又漂;離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已經接近開放日的時間了;周圍沒有人看到)
2、分角色朗讀
3、結合第四自然段,想:爸爸為什麼讓我把它放回湖裡去?(因為離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
釣到這條大魚時,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呢?畫出描寫父親動作神態的句子,說說你的體會。
課件出示句子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出爸爸也很喜愛這條大鱸魚。爸爸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爸爸也捨不得放掉這條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他也一定在經歷著道德的考驗)
4、學生讀句子談體會。
面對著這樣一條漂亮的大魚,儘管有點捨不得,但父親的態度是平靜而又堅定的,齊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5、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在這次釣魚中,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在對與錯面前,父親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再讀——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6、小結:從我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我是不願放這條魚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實踐起來真的很難。
7、出示課件: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8、學生自讀,男好生分角色讀。
七、學習第八自然段
1、出示課件: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想像一下,這時,作者心裡想對父親說什麼呢?
2、乞求是什麼意思?
3、爸爸,我想:
4、學生說說小作者想說的話。
5、出示課件:當父親看到兒子用那乞求的目光看著自己時,面對著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站在在是與非的抉擇面前,他又會想些什麼呢?(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對與錯,絕不能讓他做一點錯事)
6、爸爸會想:……學生說。
齊讀第九段。
7、爸爸對我是很嚴格的,正因為如此,爸爸讓我學會了,讓我懂得了,讓我知道了什麼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拒絕誘惑
八、 學習第十自然段
1、出示課件: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①、這裡的“魚”指的是什麼?(誘惑)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②、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請聯絡個人的生活實際和體驗想一想,說一說。
2、教師進行提示
學校裡,教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對於這樣的與你怎麼辦?
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
拾到手機而沒有人看到時。
3、教師小結
作者拒絕了一次又一次的誘惑,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生活中,與那條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我們經常遇到,把握自己,拒絕誘惑,你就是個誠實的有道德的人。其實,不只是小作者希望同學們做到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做個有道德的人,很多的名人也是這樣要求我們,並自己去實踐的。
九 、拓展延伸
出示課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孟德斯鳩(法國著名思想家)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畢達哥拉斯(希臘哲學家)
5、學生自讀。
6、教師小結。
十、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釣魚 放魚
啟示
得意 急切 乞求 依依不捨 感激
語言 動作 神態描寫
拒絕誘惑
做一個有道德的誠實的人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8
我走進了新課程高段的語文教學,我頓時有語文課越來越難上的感受,語文課到了高段,教材更加的深奧,可以教學應該落實的點也很多。這讓我的教學陷入了教學環節多、教師講解多、淺層問題多怪圈,堂上常常是顧此失彼、力不從心。學生因為自主活動少、學習難度低,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這樣導致語文教學花費的時間很長,效率卻很低下,我很困惑。到了高段我應該怎麼教,教什麼?我應該怎麼向課堂要效率?怎樣的教學設計才能使教學最最佳化?這樣的迷惑深深地困繞著我。
面對新的挑戰,我進行了有效的嘗試。透過實踐我發現,我們的語文教學其實就像一棵果樹,有主幹,有枝葉。它會開花、漫天的花瓣常常很吸引人。但是,有經驗的果農卻不在意這些,他們最終的目標是碩果累累。所以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剪去旁枝雜葉,用棒打去多餘的果實,以保證剩餘的果實得到充分的營養,主幹得到壯大。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學習果農的經驗,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抓住重點內容,突出主線。下面結合《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初讀——整體入手,感知文字。
張志公先生認為,閱讀教學要從整體出發,最後再回到整體,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一個來回。因此初讀課文時,要先從整體感知文字,瞭解文字大意,奠定深入學習的基礎。根據《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敘事類的文章。在揭題之後,我就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處在高段的五年級學生語言發展已經初步規範,內部言語的心理機制也開始成熟。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多數的學生當鋪能說出課文的大致意思。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文字,學生如能做到從全文的角度去把握,就會提高閱讀教學的速度和效率。
二、精讀——整合問題,突破重點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非常的深奧,生活中一件非常細小的中作者體會到了做人的大道理。寫作上也有很大的特點:有對話、有豐富的心理描寫、有優美的景物描寫、還有深奧的啟示。每一個部分都可以作為教學的重點來抓,而這恰恰是閱讀教學最忌諱的一點。第二學段,這時學生的朗讀能力已基本形成。因此,應將教學重點放到以默讀、感悟為主要方式的語段訓練上,同時進行言語表達和語感訓練。其中,言語表達主要是指用規範語言簡要概括資訊的表達能力,語感訓練則是透過對典型語例的精緻化教學,以課文的思想情感為背景,感悟體驗不同言語表達形式的作用和差異。第二學段仍要加強朗讀教學,但與第一學段不同,主要是透過典型語句的朗讀比較,感悟句段內的語言組合規律,以發展良好的語感心理圖式。
(2)文字的重點與難點要根據淺教的原則確定
文字解讀的重點和難點,不一定就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釣魚過程中的放魚。但根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把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啟示”,只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3)學生的真實起點
學生的真實起點,一是指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學習內容的難度超越學生心理特徵,學生學起來必定是困難重重。二是指學生已經知道什麼。美國奧蘇伯爾編著的《教育心理學》指出:“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見,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非常重要。對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聯絡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才能化難為易,學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釣魚的啟示》這類課文所蘊含的哲理。
2、優選組合淺教的教學方法
(1)降低起點層層突破(逐步提高)
剛開始唱歌時調子起高了,就難以唱下去。教學也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著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啟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對深奧的課文,更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教學中讀的引導,有篩選主要資訊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字特點。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 “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說? 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 ”,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
(3)引導思維,問題解決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外問題解決。
如,《釣魚的啟示》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之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絡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透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1歲的詹姆斯釣到了他所見過的最大的一條魚,但那是一條鱸魚,按規定只有凌晨以後才可以釣鱸魚,當時還差兩個小時,父親堅決讓他放掉,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掙扎,他最終放掉了那條魚。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嚴格遵守社會規則,自覺是一個公民應有的修養。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生字,會寫生字6個。
2、 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描寫得特別細膩,要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並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3、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生動形象的課文故事,將學文與導行相機結合,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難點:
1、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描寫得特別細膩,要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並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2、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生動形象的課文故事,將學文與導行相機結合,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1、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釣魚的啟示。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
2、 質疑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故事呢?釣魚的啟示是什麼呢?)
老師們往往逢公開課或優質課評選時費盡腦汁設計各種出人意料花樣繁多的導課方式,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有時卻是本末倒置,佔用了學生去讀文思考的時間。倒不如,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匯入新課。像李老師的這種導課方式,用時短,直接切入課文內容,同時在學生主動質疑當中激發了主動探究的慾望,可謂多快好省。
二、 認識生字,整體感知。
1、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翻開課本35頁,自由的、大聲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 屏顯生字:
船塢 遛狗 壓抑 詹姆斯
逆行 扭動 教誨 嗖 沉甸甸
(1) 自由讀
(2) 開火車讀
(3) 重點指導: 沉甸甸
(4) 齊讀兩遍。
3、 交流: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1歲的詹姆斯釣到了他所見過的最大的一條魚,但那是一條鱸魚,按規定只有凌晨以後才可以釣鱸魚,當時還差兩個小時,父親堅決讓他放掉,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掙扎,他最終放掉了那條魚。從中得到了啟示。
整體感知課文與學習文中生詞,是小學中高段閱讀教學中不可缺、不可丟的環節。但這個過程不可像蜻蜓點水,應該紮紮實實根據學情夯實。李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生詞的時候,發現“沉甸甸”這個詞語讀不準,於是,停下了,對這個詞語做了專門的指導。紮實,有效,體現了學生為本。
三、 緊扣文字,熟讀體悟。
1、 那麼從開始釣魚到把魚放走,小詹姆斯的內心都有哪些感受?自由朗讀課文2—12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想一想,你體會到了什麼,在書中做旁批。
2、交流:我們首先交流一下釣魚時詹姆斯的心情。
(1) 突然,詹姆斯的魚竿猛的被拉彎了,他馬上意識到那是個大傢伙。他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靜下來,開始慢慢的遛那個大傢伙。
(我體會到詹姆斯當時非常緊張,非常興奮,所以才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靜下來。)
那你能把小詹姆斯緊張激動的心情讀出來嗎?(生朗讀)
(2) 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他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體會到他內心非常高興、非常驚訝、欣喜若狂)
10公斤是多沉?(20斤)
一條2斤的魚有這麼大,那20斤得有多大?那小詹姆斯該有多高興,多激動,多興奮啊!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齊讀)
李老師採用了用2斤來比20斤的以小比大的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較好地體會出了魚大的特點。
(3) 詹姆斯盡力壓抑住緊張和激動的心情,仔細的觀察自己的戰利品……(體會到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十分緊張,激動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好,你來讀一下。
(4) 兩個小時過去了,大傢伙終於被遛得筋疲力盡了,詹姆斯開始慢慢的收鉤。(我體會到詹姆斯釣到這條魚非常不容易,所以他的心情一定非常高興。)
3、現在你就是詹姆斯,你正抱著這條魚,第一次、好不容易釣到這麼大一條魚,什麼心情?
(激動、緊張、興奮)
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齊讀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他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那麼現在你抱著它最想幹什麼?
(回家向親人、朋友炫耀/好好做成魚宴……)
可現在沒有了,它被放掉了,小詹姆斯的內心又是什麼感受呢?
在課堂上,我們看到了李老師攥緊拳頭,臉色通紅,這樣的場景讓在座的聽課老師忍不住會心一笑。是啊,如果文字不能把教師感染,教師又怎能去感染學生呢?所以,李老師先激動了,先遺憾了,先悲哀了,先痛苦了,很快,她的學生們也進入了情境。
4、交流:
(1) “爸爸!” 詹姆斯大叫起來。(小詹姆斯非常不情願)
(2) “可哪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兒子大聲抗議。(小詹姆斯在抗議,不願把魚放掉。)
(3)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也沒有一條船,當然也就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他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我體會到小詹姆斯還是不願意放掉魚)
屏顯[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也沒有一條船,當然也就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他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說:xxxx,他想對父親說什麼?(爸爸,現在沒有一個人會知道這件事,就讓我留下這條魚吧!)
(4)詹姆斯知道沒有商量的餘地了,他使勁的閉上眼睛,腦中一片空白。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睜開了眼睛,彎下腰,小心翼翼的把魚鉤從那大魚的嘴上摘下來,雙手捧起這條沉甸甸的、還在不停扭動著的大魚,吃力的把它放入水中。(小詹姆斯的內心非常痛苦,痛苦極了)
(5)那條大魚的身體在水中嗖的一擺就消失了。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他非常痛苦,非常難過。)
5、要放走這麼一條大魚,小詹姆斯極不情願,他抗議,他乞求,可父親就是不同意,魚被放走了,小詹姆斯的內心痛苦極了、悲哀極了。同學們,為什麼釣到鱸魚就得放走?用書上的話告訴我。(從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釣鱸魚,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小時!)
6、可當時並沒有人知道呀,為什麼父親這麼堅決一定要放掉那條魚,他是怎麼想的?
屏顯[父親看了看大魚,又看了看兒子,他想(xxxx ),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裡去。”]
7、自己練習讀5—12自然段,注意讀出詹姆斯的內心感受。師生合作讀。
8、一晃34年過去了,如今詹姆斯已成為紐約市一名成功的建築設計師,但那次釣魚的經歷仍深深的印在他的腦海裡。這次釣魚給詹姆斯帶來怎樣的啟示呢,請大家自讀課文14、15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 要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不論什麼情況下,遇到何種誘惑。)
文章內容較繁瑣,段落繁多,如何擯棄繁瑣的內容分析?李老師在深入解讀文字的前提下,以“內心活動的變化”為主線,設計了學生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指導朗讀的簡潔高效的教學步驟。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師在學生交流時精緻到位的點撥讓學生豁然開朗,那一個個畫龍點睛的追問,幫助學生很快地領悟了文章的主旨,獲得了獨特的情感體驗。
9、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遵守或不遵守社會規則的例子嗎?(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這樣很容易出危險,而且交通秩序也亂了。買東西不排隊,都往前擠,這樣很亂,其實時間更慢了。)
10、在英國,人們在公共場合吃蘋果,一定要把核也吃掉,最後剩下蘋果梗和種子再用面巾紙小心的包起來,帶回家。所以英國環境十分整潔,穿同一雙鞋走一個星期,也不會沾上一點灰塵。最後送大家兩句話
屏顯[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於動物。——[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自覺遵守規則是每一個社會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是一個人應有的修養,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無論是中國古代的文言警句還是英國公民的故事,李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暗示:語文,不僅包含課文,不僅包含課堂,課堂和文字之外的大語文是有趣且有意的。學語文,就要善於從課堂和文字中走出去,走到大語文天地中。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捕撈、魚餌、小心翼翼、操縱、魚鉤、乞求、抉擇、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理解其中帶點詞。
2、理解課文內容,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心情變化的過程,理解父親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
3、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明白每個人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重要。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心理變化過程,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鱸魚放回湖中的`原因。
【教學難點】
感悟從放魚中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掌握字詞,理清寫作思路
二、指導學生略讀、複述釣魚的過程,體會釣到大魚的“得意”
三、研讀4~9自然段。感悟“放魚”時的複雜心情及“放魚”的原因
1、心情變化:
得意→急切→傷心→盼望→無奈。
2、指導感情朗讀。
3、討論父親一定要我“放魚”的原因:
(父親)放魚 (我)不放魚
對 錯
(嚴格的道德教育 深深的愛)
四、研讀10~11自然段,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感悟“放魚”後的啟示,明白每個人從小都要進行嚴格的道德教育的重要
1、“啟示”的含義:
道德實踐
是 非
(難) (易)
(嚴格訓練,獲得勇氣和力量)
2、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會父親嚴格教育對我一生的影響。
3、引導學生聯絡自己或生活實際談談怎樣實踐道德的“是”與“非”。
五、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學案】
一、學習提綱
1、讀通讀順作文,自學生字新詞:
⑴ 書寫難字:濺、皎、沮、誡。
⑵ 聯絡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漣渏、皎潔、翕動、乞求、沮喪、誘惑、抉擇、告誡、小心翼翼。
2、默讀課文,按“釣魚→放魚→啟示”把課文分成三段,概括主要內容。
3、自讀課文1~3自然段。按“景美→釣魚→心情”複述釣起大魚的過程。
4、自讀課文4~9自然段。用適當的詞語概括“我”心情的變化:
得意→( )→( )→( )→( )→( )
5、討論:
為什麼“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裡,而父親一定要“我”這麼做。
6、自讀課文10~11自然段:
⑴ 我從釣魚這件事獲得了( )啟示。“啟示”的含義是( )。
⑵ 聯絡“放魚”談談“我”和父親怎樣實踐道德的“是”與“非”。
⑶ 聯絡生活中的事例談談怎樣實踐道德的“是”與“非”。
二、練習提綱
1、聽寫生字、新詞,選一個詞造句。
2、抄寫文中人物行動、心理及環境描寫的優美語句。
3、作文:
從( )想到的(括號是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一種社會現象)。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1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啟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願者請閃亮登場、一展丰采!
設計理念
“黑板”使用權的易主,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表現自我的慾望,這種親身體驗是主體參與學習的一個重要表徵。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練讀中把課文逐步讀正確、流利。具體做到:“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設計理念
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朗讀的空間,他們將更樂於參與讀書。同桌、小組競賽讀書,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的目標。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後,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設計理念
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五、鋼筆描紅,輔導學生練寫生字
師:仔細讀一讀課後生字,認真看一看字型結構,然後用鋼筆描紅、臨寫、注意書寫姿式,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教師可以放《漁舟唱晚》的古箏曲,或其它輕音樂,讓孩子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舒暢、愉悅地練字。)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練字的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
師:孩子們,《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交流“批註”,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註,我知道你們的批註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註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設計理念
教師跟著孩子的思路走,與學生真誠對話,學生就會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共享知識的甜蜜,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週內完成)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裡。34年後,“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圍繞文字展開問題對話,關注詞句的感情色彩和具體含義,在語言揣摩和表達方法的初步領會中體現文本價值。本組課文為“生活啟示”專題,要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得到的啟示,並抓住細節描寫和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促成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進一步形成。
三、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裡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目標
1、會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結合生活體驗多種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動”、“沮喪”、“告誡”等詞語的意思或表現的情形。積累文中描寫景色的詞句和重點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品讀,體會父子倆的心理活動,把握“我”的心情變化。
3、聯絡上下文和生活經驗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和表達效果,理解父親堅持要“我”放魚的直接原因和深遠意義。
五、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六、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七、教學準備
1、製作簡易課件幫助學生學習。
2、學生按統一的預習要求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 《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 強調“釣”與“鉤”,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瞭解課文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課件顯示) 放好魚餌 丟擲釣線 湖面漣漪 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 大魚掙扎 小心翼翼 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 筋疲力盡 拉魚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無果 不容爭辯 放魚回湖 依依不捨
月光如水 獲得啟示 遇到誘惑 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 簡單問題 道德實踐 勇氣力量
2、哪些字的寫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結構。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導: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釣起了一條大魚,卻在父親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裡去了,後來我從這件事中悟到了啟示,這就是課文的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
(板書:釣魚 放魚 啟示)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設身處地地體會詹姆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詹姆斯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
3、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
教學過程:
一、抓住“啟示”,直奔文字
1、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終生有益的啟示,這個啟示是什麼呢?(生說)
2、齊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裡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二、緊扣重點,咀嚼文字
1、詹姆斯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後才獲得如此寶貴的啟示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12自然段,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說明理由。
3、小組代表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釣到魚時:緊張、激動。放魚時:“爸爸!”――不情願;“可哪兒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抗議。放魚後:悲哀。
4、誰來完整地說一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
[設計思路:這是對文章內容的概述,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的過程。在說話的過程中吸收語言,進行內化。]
5、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是真實的。從來沒釣過這麼大的魚,心裡怎麼會不激動呢?面對自己辛辛苦苦遛了兩個小時才得來的魚卻要白白放掉,心裡怎麼會情願呢?現在,假如我們就是詹姆斯,讓我們把描寫他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換成“我”的角度來說說,並適當加進自己的心理活動,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6、學生練說後全班交流。
7、點名彙報。師相機點撥說出真實的感受。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裡,結合課後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讀、說,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8、爸爸心裡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再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9、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10、學生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裡去。”
②“父親再沒有說話。”
11、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
[設計思路:剛才已經引導學生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解決了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的問題,現在再次用同法,透過找出描寫爸爸的態度的句子理解課文,再次強化學法指導。]
12、爸爸的態度為什麼這樣,絲毫沒有為詹姆斯的抗議所動搖?爸爸當時是怎麼想的?
13、如果你也和他們去釣魚,目睹了這一經過,你會想些什麼?
14、生思考後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學的想法一樣,無可奈何地把魚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這些能體現詹姆斯無可奈何地放掉大鱸魚的心理的詞語。
[設計思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文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議論文字
1、就是這樣一次平常的釣魚活動,卻對詹姆斯的一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哪些方面影響了他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13-16自然段,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你的理解。
2、生思考後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
4、聯絡生活實際,說說為什麼要遵守規則,怎樣才能遵守規則?
5、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次釣魚得到的啟示,注意語言要精煉,概括性要強。
例: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沒有人監督,都要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思路:學生已經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理解了它的內在聯絡,再借助文字就能領悟“啟示”的真正含義,讓學生透過充分議論,發表見解來進行自我教育,比教師單純的講效果要好得多。]
四、讀寫結合,昇華文字
1、小練筆。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啊!請自覺遵守規則吧。”同學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為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人人遵守規則,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秩序井然,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就會越來越文明。
[設計思路:學習語文是理解祖國語言文字和學習使用的過程。讀寫結合的安排,是學生運用自身語言積澱自由表達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昇華。]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總體來說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注意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滲透,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嘗試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達到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體來說,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一、活用文字,感悟語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釣魚的啟示》文質兼美,生動感人,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範例。教學時,我儘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進入文字的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另外,還透過朗讀體會詞語的作用,從而感悟語言的魅力。
二、轉換角度,體驗內心。文中的當事人經歷的事是學生未曾經歷的,如何讓學生與主人公的感情產生共鳴?我兩次採用了轉換角度的方法,讓學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體驗了人物的內心變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培養能力,激發情感。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朗讀的能力,用自己的語言說話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在培養這些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情感。
本課教學也有不足之處,如:在引導學生寫作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如在湖邊釣魚除了遵守時間的規定,還應注意什麼?(如保護環境等)這樣,學生寫的文章會更充實。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4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課,請同學們把課題讀一遍。上節課同學們都說到,課題中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哪具詞?“啟示”。這節課咱們就一起再去釣一釣魚,看能獲得些什麼啟示?
二.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問題
三.辯論會並知道朗讀對話
同學們真會提問題。讀完了一遍課文,已經有一些啟示了。上節課釣到的鱸魚,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漂亮,大)這麼鮮活這麼漂亮的鱸魚,我們到底該不該放呢?(各抒己見)
四人小組討論,等一下開個小小的辯論會,辯論時可以結合課文的語句,我看誰的嘴巴是最了不起,能把對方說得貼貼服服(要注意有自信)
指導朗讀:
同學們都很堅持自己的意見,贊成爸爸意見的同學舉手,請一同學扮演爸爸,贊成我的意見的同學舉手,扮演我。只需要讀對話,不用讀旁白。(師:你有信心說服爸爸,讓他同意你留下這條鱸魚嗎?爸爸,你會被孩子的乞求而動搖嗎?)那可要透過你們讀的語氣來告訴大家。其餘同學來噹噹小評委,看看他們讀得怎麼樣。
男女生比賽讀
四、父親的抉擇
父親的語氣是怎麼樣的?難道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他一點兒也沒動搖過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可默讀第10自然段)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可能在想些什麼呢?
如果我把這條鱸魚留下,我最大的益處是什麼?(利益)
壞處呢?如果我把這條魚留下,這是我從正當途徑中去獲得的嗎?(從正當的途徑獲得的利益,我們就是違反了道德)在利益與道德面前,父親選擇了什麼?
我本來再三請求,是希望能把鱸魚留下來,可是父親下了決定後,滿懷希望的我心情會是怎樣?在課文中找出句子,體會一下。
五、小結,明理
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想想:作者得到了些什麼啟示?你又得到了些什麼啟示?可以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個句子來說說。(四人小組討論)
誘人的魚:這個鱸魚是我從不正確的途徑得到的,你說其它的可能會與它有什麼相似的地方?(聯絡實際)
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爸爸不在場,我會不會把鱸魚拿走?連這麼小的誘惑我也抵受不了,長大了,面對大的誘惑我還有勇氣和力量去抵受誘惑嗎?
道德的是與非:違背了道德(非) 遵守道德規範(是)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相似的誘惑嗎?
有什麼名人是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而成才的?(岳飛,華盛頓,列寧……)
儘管作者 “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決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一位名人曾說過: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所以當你們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請同學們讀單元學習提示,看看從中可以知道什麼?
1、生活是一本書。
2、學習本組課文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詞語和句子。
(1)交流字形詞意。
(2)螢幕出示詞語檢查。
(魚餌、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唇、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3)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4、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裡,而父親卻為什麼堅持要“我”這麼做。
(老師出示關於鱸魚捕撈開放日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5、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提示:如果課文裡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
6、交流學生概括的詞語,指導朗讀相應的語句。
(重點指導讀出“急切、難過、依依不捨、沮喪”的語氣。)
7、完成書後練習題二。
三、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提示學生抄寫本課要求寫的字,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聽寫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聽寫後對照螢幕自查改錯)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後三自然段)。
2、默讀思考,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自己試著體會其中的含義。
3、交流語句及自己的理解。
(1)體會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導學生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聯絡生活實際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體會第二句:當我一次次……
引導學生思考: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裡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裡呢?
“我抬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結合這句話請學生想象,當時“我”的心理活動,以及父親面對孩子委屈的淚水時會說些什麼?
思考:“我”失去的是鱸魚,但“我”得到的是什麼?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誘惑的時候,“我”會怎樣做呢?為什麼?(引讀最後一句話:“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能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能正確理解體會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心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內容,體會“我”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在月光的輝映下,靜悄悄的湖邊,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面對這條大鱸魚的誘惑作者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今天我們學習《釣魚的啟示》。
二、問題引路,揭示課題。
這個故事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到底是什麼呢?揭示課題《釣魚的啟示》。
讀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三、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注意生字詞,邊讀邊用筆畫出來,可多讀幾遍。需要理解的詞語,聯絡課文相機引導理解。
指名逐段檢查朗讀情況,邊檢查邊指導,對易錯的字音相機領讀,對難讀的句子範讀。
快速瀏覽全文,畫出文中描寫月光的語句,月光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景下出現的?
引導學生髮現。
第一次,“我”和父親來到湖邊時:月亮漸漸地爬出來,銀色的水面……
第二次,“我”哀求父親留下鱸魚時:“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
指導學生將這種美妙的情景讀出來。自由練習讀、指名讀、配音展示讀。
引導學生劃分層次。(釣魚——放魚——啟示)
作者在釣魚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值得回憶的事呢?月光的描寫在這裡又起到什麼作用呢?
四、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默讀1-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從作者對月光的描寫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第一處對月光的描寫表明在作者的記憶中,這件事情非常美好,連那一天的月色都是這樣美,還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釣魚時輕鬆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從月光的描寫中體會出作者的喜悅心情,還有哪些描寫也能體現出來?品讀第3自然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3、我們跟隨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與作者一起分享釣到鱸魚時的快樂。然而,作者和父親沒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難題,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課下研讀“放魚”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匯入,激發興趣。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親去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少見的大鱸魚,父子二人欣喜異常。可是,父子二人沒有得意多久,一道難題卻出現在他們面前。那個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它像一杯陳釀令作者三四十年間回味無窮?這節課咱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那個夜晚。
二、朗讀感悟,體會感情。
自由讀課文4—12自然段。瞭解父子二人面臨的難題是什麼。
分角色讀。在分角色朗讀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驗面對難題,“父親”和“我”的態度有何不同,從哪些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到的?
父親:態度堅定,沒有商量的餘地。
(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裡去”從哪個字中你體會出父親態度的堅決和不容爭辯?父親說這句話時語氣會怎樣?你能試著新增一個提示語嗎?
(2)“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你從爸爸的話語中讀出了什麼?(學生自由說一說)
“我”:不理解——難過——哀求——依依不捨——沮喪
(3)“爸爸!”詹姆斯大叫起來。“可哪兒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兒子大聲抗議。從兒子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覺得委屈,與父親大聲爭辯著。
(5)“他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你想象一下作者還想對父親表達什麼?
(6)那條大魚的身體在水中嗖地一擺就消失了。”(儘管是那樣的捨不得,我還是把鱸魚放回了湖裡。假如是你,心裡當時會是什麼滋味?)
(7) 再次分角色朗讀,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閱讀13—16自然段。
(1)為什麼雖然三十四年前“我”不理解父親的嚴格要求,但三十四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想起這件事就對父親充滿著崇敬之情?
(2)再次品味父親的教誨。(投影出示父親告誡“我”的話)
“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
理解道德的“正確”與“錯誤”。
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覺得很困難?
當年我放棄了那條大鱸魚,卻在人生路中收穫了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齊讀父親告誡“我”的這段話。
4、理解“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指的是什麼?(引導體會)
這誘人的“魚”還是海里的魚嗎?(對自己有利卻違背道德的事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還會遇到哪些與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的誘惑)
面對這些誘惑,“我”抵制住了嗎?是什麼力量讓他戰勝了誘惑?戰勝了自我?
三、作業
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將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注意環境襯托手法的靈活運用。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釣魚——放魚——受益
“我”(驚喜)——(沮喪)——(驕傲)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7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會讀會認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父親的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二、重點
明白父親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讀課題。
2、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說說作者先寫什麼,在寫什麼,最後些什麼。(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3、小節:我們可以看出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齊讀課題。 過渡: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次釣魚的經歷給作者留下什麼啟示呢?生答後出示啟示的內容,再齊讀。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寫的是釣到大鱸魚呢?
二、學習釣魚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段,你讀懂了哪些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2、 重點體會下面三點:
(1)與來之不易,你從哪體會到的?請重讀這些詞,讀出釣魚的艱難。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當時的艱難情景。請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自由讀出來,再齊讀。
(2)魚很大、漂亮。誰能用上關聯詞語把魚的兩個特點說出來?你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勇敢的讀給大家聽。
(3)“我”的心情。最後兩句話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板書:得意(此時進行換詞練習,增加詞彙量。)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出“我”的得意之情。
過渡:好不容易釣到這麼誘人的大魚,可是父親卻要把魚放回湖中,這是為什麼?我的心情怎樣?
三、學習放魚部分。
自由讀4到9自然段,思考剛才的問題。
1、好不容易釣到這麼誘人的大魚,可是父親卻要把魚放回湖中,這是為什麼?(齊讀啟示“一個人如果-------- 力量)當時父親的態度呢?請你讀出父親的堅決。父親剛開始就是很堅決嗎?看來父親也在面臨道德的抉擇。(齊讀道德只是--------卻很難。)
2、父親經歷了艱難的抉擇後讓我把魚放回湖中,我的心情怎樣?板書:急切(指導朗讀,分角色讀) 過渡: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這時我環顧四周發現(引讀“到處靜悄悄------”)我又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我想說什麼?
3、生答後出示:孟德斯鳩說過:衡量真正的道德,是看他在沒人發現的時候做些什麼。文中的父親就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引讀“儘管-----沒有商量的餘地。”再讀父親不容爭辯的話。
4、我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依依不捨放了那條大鱸魚,讓我們把這種情感讀出來。(板書:依依不捨) 請同學們把我一系列心理變化的句子讀一讀,你能體會出什麼?再齊讀“道德只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四、理解受的啟示,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其實生活中與那條大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還有很多,是什麼?你們面對誘惑人的魚是怎麼做的?讓我們銘記父親告誡的話,為我們的道德實踐再注入勇氣和力量吧。齊讀啟示。
五、小結擴充套件。
作者正是由於受到父親嚴格的教育,才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板書: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所以三十四年後才會成為著名的建築工程師,此時他會對父親說什麼?板書:感激 對呀,嚴格的教誨就像綿綿春雨潤物無聲,讓我們受益終生,今天的學習也讓我們得到不少啟示,寫一句警示自己的話作為座右銘吧。
六、作業。
寫一件自己面臨道德抉擇的事。
板書設計: 釣魚得意 放魚抗議
釣魚的啟示
難受委屈 祈求不捨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教學反思】
設計教學時,我緊緊圍繞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等方面總想有所創新,但總是不能如意,正好前幾天聽了塔南路小學的老師講過這節課後我豁然開朗,原來可以把獲得啟示這句話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同時又起到了一詠三嘆的教學效果,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同義詞互換,用上關聯詞說魚的特點,比較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感情朗讀等環節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努力體現課堂大容量,精反饋,高效率的特點。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學生體會到了“我”由得意到難受、傷心、委屈等一系列心理變化,並透過朗讀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再如引導學生就“我” 會祈求“父親”什麼進行想象續說時,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想象能力的同時突破了文章的難點。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有待思考、探索。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8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啟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願者請閃亮登場、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後,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
師:孩子們,《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二、交流“批註”,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註,我知道你們的批註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註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週內完成)
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啟示。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絡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透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學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9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導語:
上堂課我們一起討論了“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個話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蘭費蒂斯講述的故事,故事原來的題目叫做《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2、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梳理課文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自己讀課文後的理解。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情景匯入,細讀感悟
1、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⑴ “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真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⑵ 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⑶ 齊讀第3自然段。
2、多誘惑人的魚呀! 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 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一說,這是為什麼?
3、讀5~8自然段,思考:
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裡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聯絡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4、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⑵ 默讀感悟:
這裡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⑶ 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說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教學資源
只有善於向生活學習的人才會有所收穫。因此,教師要在本組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漸漸把生活的美麗與豐饒展現給學生,引發學生的好奇,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組課文只是給學生採擷了生活的幾片葉子讓學生欣賞,這些還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總總。所以,教師應該努力開發關於本組的教學資源。現建議如下:
一、編撰生活美文的輔助讀本
教師可以發動學生每人找一篇描寫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後經過篩選,選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這些生活美文編撰成一冊子讓學生閱讀、收藏。
當然,當學生在進行本組口語交際後,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編撰在生活美文裡面,讓學生一起分享。
二、開展傳遞格言小揹簍活動
教師可以在黑板報上開設一個格言小揹簍,每天由一個同學介紹一條自己收穫的生活小格言,由這位同學帶領大家一起理解、背誦。這就是傳遞格言小揹簍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肯定能夠收穫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後,教師可以把大家曾經記誦的格言打印發給大家留做紀念。
上面兩點是我就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開發關於本組教材教學資源的建議,其實,我們能夠實踐得還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20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裡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字詞,標自然段。
2.理解重點詞語: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檢查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語氣。
4.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
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1.“啟示”的意思是:
2.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3.在我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啟示。
↘複習生詞
1.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鉤、小心翼翼、操縱、魚腮、皎潔的月光、嘴唇、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2.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情景匯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①“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腮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②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
③整讀第三自然段。
2.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不久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去。
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說這是為什麼?
3.讀5至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裡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說出自己的理由請聯絡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4.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捨。
5.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① 出示:“我再也沒有釣到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② 默讀感悟:這裡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是那樣的艱難!
③ 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 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影響?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文中的作者或父親說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21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4.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趣
1.談話:假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剛想拿回家,別人卻讓你放回去,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得到一些啟發的。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學習生字詞
易錯音:沮 漪
易錯形:距(拒) 紐(扭)踐(線)掙(諍)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描寫“我”和父親神態及心理活動的句子
四、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我”回憶了一件什麼事?為什麼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充滿了對父親的崇敬?
(分小組合作學習)
五、教師總結
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知道了父親在鱸魚捕撈的開放日前一個傍晚,在“我”捕撈到一條大鱸魚後讓“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4.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裡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月光的輝映下,靜悄悄的湖邊,知道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面對著大鱸魚的誘惑,“我”做出了件難的抉擇,這件事也對你有很大的啟發吧,我就讓我們一起細讀本課。
二、研讀第11自然段
1.請同學們再看題目,哪個詞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啟示)請開啟書,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讀了此段,你想知道什麼?
三、研讀第4──10自然段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邊聽錄音邊默讀邊想。
2.彙報:你讀懂了什麼?
(二)學習第4──9自然段。
1.請學生畫出描寫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學生彙報,指導朗讀。
3.比賽讀:你可以把“我”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
4.討論: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裡去?
5.你同意父親叫“我”把大鱸魚放走嗎?(學生表態後,進行辯論比賽。)
(三)學習第10自然段。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10自然段,找一找這段話有沒有能說服對方、贏得這次辯論比賽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畫上一個小問號。
2.生彙報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點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魚指什麼?
3.討論: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
4.父親怎樣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導讀父親告誡“我”的話。)
5.聯絡父親的話,用“因為……所以……”說說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師點撥: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多讀幾遍,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感悟:這“魚”就是面臨道德抉擇的各種誘惑。
7.聽了父親的話,聯絡自己的生活,或者聯絡課前蒐集到的有些名人因為從小受到嚴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說說自己受到的啟發。
8.開展全班討論:“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這句話。
四、總結
面對著這樣的父親、這樣的作者,你想對他們說什麼?
五、拓展、延伸
你身邊的人對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啟示?蒐集有關材料,和你的小夥伴互相交流,再寫下來。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2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4、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裡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後,你覺得哪他詞最引起你的興趣?(啟示)
“啟示”是什麼意思?在你的生活中有哪句話或者哪件事對你有過啟示的嗎?
2、釣魚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啟示呢?現在我們來開啟課文,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覺得爸爸是個怎麼樣的人?
二、初讀課,把握課文大意。
1、讀了課文後,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覺得爸爸是個怎麼樣的人?
2、你從課文中哪句描寫父親的話中知道的?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3、父親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是怎能麼樣的呢?誰能根據課文的內容,在橫線上補充一個詞,說明父親說這句話時的語氣。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 地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4、“我”做了什麼事情父親會這樣說呢?請把這句話補充完整。
父親 地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5、“我”聽了父親的話又是怎樣做的呢?誰來說一說。
6、誰能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說,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說清楚。
7、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覺得兩個字特別重要(板書:釣 放)
三、精讀描寫釣魚部分內容,體會釣魚樂趣。
1、課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寫“我”釣魚的內容的?(1—3自然段)
2、作者釣到的是一條怎能麼樣的魚呢?(又大又漂亮的鱸魚)你從哪個句子裡知道的?
句子一: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
句子二: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鉤了。
句子三: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著。
四、品讀放魚部分,領悟釣魚的啟示。
1、過渡語:但父親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錄音.
2、當父親對“我”說:“孩子,你得把魚放回湖裡去。”的時候。“我”的心情怎麼樣呢?
3、是啊,像這麼大的鱸魚,如果我是作者,我也捨不得把它放回去。我們先自由讀一讀4—9自然段。然後聯絡上下文,編一編父子之間的對話,同桌演一演。
4、現在老師來演兒子,你來演父親,我們演一演父子之間的對話。
五、學習受到的啟示,昇華教育主題。
1、齊讀第十、十一自然段,在四人小組內說說你讀懂了什麼並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難理解的句子:
(1)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六、小結:
釣魚這件事對“我”的啟示是那麼深刻,影響了“我”一輩子,那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示呢?或者課文中有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談談你的收穫。
我學完這篇課文,我想起了在《大學》、《中庸》裡說過:“君子必慎其獨”這句話。意思是說:人在公眾場合要你做到遵守規章制度、遵守公德,做個有道德人並不難,難就難在在獨自一個人,周圍沒有人的情況下做到嚴格地要求自己,超越於自己的處境,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影子也不覺得慚愧。這才是難寧可貴。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23
教材簡介:《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裡,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本設計是第一課時,意在引導學生透過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的心情變化過程,為第二課時深入領悟啟示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相關的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內容,體會爸爸的話語中所包含的對我的期望。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由釣你想到了哪個字?引導區分釣和鉤,再書空寫。)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情的語言,點出主題,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課件顯示)
分別指名讀,糾正音。再齊讀。
識記字形。
注意觀察螢幕中的詞語,粗體字都是本節課要學會的字,認真觀察字形,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詳細概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簡練概括,並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預習基礎,讓學生憑對課文的印象及語言的直覺感知,自由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品詞析句,深入體驗。
感受我的依依不捨。
1、品詞。師:同學們,我願意把這條大鱸魚放回湖裡去嗎?(不願意)文中寫到放魚的細節中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依依不捨)誰能讀出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情感?(啟發學生想其意,讀出情)
2、析句。螢幕出示句子:
引導學生帶著依依不捨之情,讀這個句子。
過渡:這種依依不捨之情還表現在哪些句子中,請迅速找出來。
在學生彙報時相應出示相關句子,並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導:同學們,知道我在說出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嗎?(捨不得,傷心)再引導學生讀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導:你覺得這句話告訴你什麼樣的心情?(乞求,還是依依不捨)再啟發學生讀出情感。
句三:
引導: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急切)帶著這種感情讀。
師: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這就是讀書的境界。全班同學一起再讀這句。
引導品讀這三句。感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中所包含的依依不捨。
過渡:一句句,一聲聲,都是難捨之情。我為什麼這樣依依不捨?我的依依不捨有理由嗎?從哪裡找到我的依依不捨是有理由的?速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二)感受我為什麼依依不捨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這條魚大,且漂亮。深入讀,體會作者那種驚喜自豪之情。再啟發讀出情感。
理由二: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從來到湖邊到釣到這條大魚共花了多長時間。再去體會,去感悟這條魚來之不易。
理由三:
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能從中獲得什麼資訊?分析理由三: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曉。
過渡。剛才同學們這麼一說,這條魚這麼大,這條魚那麼來之不易,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道。難怪我會這樣依依不捨。但縱有百般理由依依不捨,卻又不得不捨,而且不得不捨的理由還只有一個,是為什麼呢?
(三)感受父親的良苦用心
啟發學生找書中的句子說出原因。
1、句一:
引導分析原因之一:時間沒到,不能違背規則。
師:與捕撈開放相對的是禁漁期。老師這裡收集到中國的部分禁漁期。大螢幕出示資料:
分別找三名學生讀資料,並算算禁漁期有多長。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課外資料,進行拓展閱讀使學生更深一步體會什麼是禁漁期,感受資料中禁漁期之長,與文中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只差兩小時的時間對比,體會這兩小時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師:剛才的資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麼長,這深更半夜,最後短短兩個小時,就有那麼重要嗎?和你的同學討論討論。
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兩個小時意味著誠實,守信,意味著良好的道德。
師評價:是的,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鳩說: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這兩個小時代表的就是同學們說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鐘,也應該生說(把魚放回去。)
過渡:為了讓我做到這點,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不容爭辯)父親不容爭辯的態度表現在哪些句子中呢?
2、句二:
引導:句子中哪個字表達出了這種不容爭辯的態度?(得)
父親態度這樣堅決,不容許我討價還價,這條大鱸魚是我好不容易才釣起來的,父親這樣做,是不是不講理,不愛我的表現?
啟發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父親這樣做恰恰是愛我的表現,他想讓兒子從小就養成自學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品詞析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加深認識。
情感昇華,自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