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記張蔭麟先生(節選)》閱讀答案

《記張蔭麟先生節選》閱讀答案

《記張蔭麟先生(節選)》閱讀答案

  在九年苦戰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後人紀念的人物,他們堅守著崗位,忍飢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卻用奶來養育下一代的成員。他們被貧窮,被疾病所侵蝕,放下筆桿,永遠不再說話了。如今,這些人的名字也漸漸在湮沒中。

  我的朋友張蔭是其中的一個。

  蔭自號素痴,投稿多用為筆名。這個號是相當恰當的,在這樣一個社會里,他那種專心一志,心不外騖的神情,是合於“痴”這個字的意思的。

  他天分特別高,聰明、早熟,在清華學堂當一年級生時,就被同鄉學者梁任公先生所賞識,以為將來必有成就。他在報紙和國內第一流專門學術刊物上所發表的文章,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作者是位教授呢!

  1929年從清華學堂畢業後便到美國斯丹福大學學哲學。1933年回國任清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1935年受教育部委託,主編高初中及小學歷史教科書;蘆溝橋事變,隻身南下,任教於浙江天目山的浙江大學。由於時局動盪,浙大幾度搬遷。此時,由北大南開清華三所大學合組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開學,他又輾轉來到昆明執教。1940年應遵義浙江大學之聘,到貴州講學,一直到死在他的講座上,享年僅三十七歲。在那樣硝煙瀰漫的日子,學者們想要找到一個安定的治學之所,實屬不易。

  這是蔭一生的學歷和履歷。

  蔭不是一個世俗的收藏家,不大講究版本,可是生性喜歡收書。限於財力,收藏的書其實不夠多。留美時省吃省穿,剩下的錢全給弟妹作教育費。到在清華服務的時候,才能有一點點剩餘的錢收買舊書。開頭裝不滿一個書架,慢慢的有好幾排書架了。到離開北平前,他的小書房架上、桌上、椅上,地板上全是書,進出都得當心,不是碰著頭,就是踩著書。

  也許是哲學書念得太多吧,喜歡深思,在大庭廣眾中,一有意念,就象和尚入定似的,和他談話,往往答非所問,不得要領。生性又孤僻,極怕人世應酬,舊同學老朋友碰頭也不會打招呼。肚子裡不願意,嘴上就說出來,有時還寫出來,得罪人不管,捱罵也不管。

  蔭的興趣、性情就是如此。

  廕生活的儉樸,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從美國回來,有春冬兩套衣服,結婚時也沒添置新的`。買了一頂新呢帽,出去作客丟了,下次再買一頂鴨舌帽還是丟了,從此只好不戴帽子。結婚後第二天出去拜客,回來走到隔壁人家,看見主人,連忙說“對不起,累你久候了”,主人莫明其妙,過了好一會,他才明白自已是客人。朋友們鬧他,給他起了一外號,叫張昏公。

  蔭死後的一個月,《大公報》替他發表一篇遺文,大意是對現實政治的控訴,天下為公恰恰是反面,選賢與能呢,選的是不賢和無能,舉出實證,文筆很犀利。旁邊還加了一點按語,大意說是因為死者的文字才能發表吧。

  蔭早年即患心臟病,不料偏死於腎臟病。在寫《中國史綱》的兩年內,他養成了一個非常壞的習慣,常常為了寫一篇文章,幾天幾夜不睡覺,直到文章完成,才大睡幾天、大吃幾頓,結果健康大為受損。平時營養壞,離婚後心境壞,窮鄉僻壤醫藥裝置壞,病一發就非倒下不可,非死不可。假使沒有這戰爭,假使這戰爭不能避免,而有一個好政府,或者是不太壞的政府,能稍稍尊重學者的地位和生活的時候,蔭那樣胖胖茁壯的身體,是可以再工作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

  中國的學者如此的稀罕,已有成就的學者如此地被糟踏,被淘汰,蔭就如此寂寞地死去,寂寞地被人遺忘了。

  但是,我仔細想想,從蔭身後發表的文字來看,假如這一年他不死於窮病,再多活三四年,再多受些磨折、考驗、洗煉,恐怕他還是得死,不過死法不同,不是死於窮病而己。

  嗚呼!我又能再說什麼話呢!

  19.“他們堅守著崗位,忍飢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卻用奶來養育下一代的成員。”這一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結合文章分。(4分)

  20.如何理解文中“他天分特別高,聰明、早熟”與“朋友們鬧他,給他起了一外號,叫張昏公”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5分)

  21. 文章最後一段蘊含了作者哪些複雜的感情?根據文意,談談應如何避免張蔭式的悲劇。(6分)

  試題答案:

  19. 答: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當時的學者雖然忍飢受寒,生活艱苦,卻能堅守崗位,創造出豐富的精神糧食傳承給下一代(1分)。總領全文,引出下文對張蔭的介紹,也表達作者的敬佩之情(2分)。

  20. 答:前者表現在治學上(專業研究上),後者表現在生活上(2分),塑造了一個治學嚴謹又不拘生活小節的學者形象(1分);前後形成對比,突出他在學術上的專注和成就(2分)(或 “從不同角度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性鮮明、有趣味的學者形象,增加文章的可讀性”,2分)。

  21. 答:①表達了作者對張蔭英年早逝的悼念和感慨;對學者被遺忘被湮沒的同情;對當時政府不重視人才的控訴;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戰爭)的不滿(答出任一點給1分,二點給2分,三點給3分)。

  ②政府應該尊重學者的地位和生活,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保障;社會應該尊重人才,為人才的發展創設和平安定的環境;人才在注重自身專業知識的提高拓展的同時,應重視自身的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為國家服務。(每點1分共3分;能結合文意提出合理的建議,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