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稿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稿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稿

  《圓明園的毀滅》是為了讓我們瞭解圓明園的昔日的輝煌和毀滅的過程,瞭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下面是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稿,和小編一起看看看吧。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圓明園毀滅的損失“不可估量”。第二、三、四自然段具體介紹當年的圓明園是怎樣的。第五自然段講述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

  【教學設想】

  這學期,我們學校承擔了“在資訊科技背景下的研究性學習”的實驗課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出“研究性學習”的特徵,如何在課堂中滲透研究的方法與意識,我在《圓明園的毀滅》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作了初步的嘗試。

  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審題,審題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你由題目知道了什麼?”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調取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資訊,使學生將這些資訊與大家進行初步地交流。第二部分是讀了題目你還想知道什麼?這是一個拓展性思維訓練的過程。學生在初步進行交流之後,可能並不僅僅滿足於已有的資訊,他們會在頭腦中萌發新的問題,這個環節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當然,並非所有的同學都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為了能夠使學生對資訊有個分析、選擇的過程,我又安排了第三個環節的教學──“學習小組交流討論,總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

  帶著這些問題,我讓學生閱讀課文,在書中尋找答案。(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在課本中找到答案,還有許多問題可能要查詢更多的資料)緊接著,我讓學生交流討論已懂的內容。這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箇中心環節。學生能夠在討論交流中,將知識不斷地交融、整合。當然,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以讀為主:

  語文教學離不開讀,深入地讀能夠幫助同學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在教學中,不能遊離於課本討論,應抓住契機,讓學生多讀、多悟、多積累。

  2、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第一課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孩子大膽地、自主地去研究,能理解到什麼程度就理解到什麼程度。

  3、發揮教師地主導性: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正確把握好學生討論的'方向,適時點撥,整體調控,使討論能夠合理有序的進行。

  討論結束後,就進入到最後一個環節,──交流篩選討論題。為了能使這個環節有序地進行,我在學習小組內安排了監督員,對討論情況進行監督;安排了記錄員,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記錄;又安排了發言人,將交流情況進行總結髮言。

  學習小組內寫好的交流題貼在教室的“討論板”上,作為下節課教學內容的參考。

  拓展閱讀:《圓明園的毀滅》教材理解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文情並茂的課文,字裡行間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用不同感情朗讀,惋惜、讚歎、仇恨,相互交織成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惋惜之情。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

  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朗讀課文第一段應用惋惜之情,尤其讀到“不可估量的損失”,該痛惜。

  二、讚歎之情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讚歎。

  圓明園建築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

  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讚歎之情溢於言表。

  用讚歎之情朗讀第二部分要聲色和諧,氣勢貫通,富有節奏。尤其第三節最後一組分句,要舒緩深沉,如臨其境,感同身受。第四節則要讀得洪亮,盡顯自豪。

  三、仇恨之情

  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用仇恨之情朗讀課文第三部分,語速要稍快,“凡是”“統統”“任意”用重音讀出憤慨之情。最後兩句語速要稍慢,讀得凝重、沉痛,以表示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