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易經> 周易“陽主陰從”觀

周易“陽主陰從”觀

周易“陽主陰從”觀

  “一陰一陽之謂道”,作為易道核心的陰、陽二元在《周易》中的地位並不是平等的,有陽主陰從的傾向。

  一、陽剛的乾陽

  《乾》卦六爻皆取龍象。從“潛龍勿用”到“現龍在田”,至“飛龍在天”而“亢龍有悔”,層層推進,形象地展示了陽氣萌生、進長、盛壯乃至窮衰消亡的變化過程。從“象徵”的角度分析,《乾》卦的諭旨,是勉勵人效法“天”的剛健精神,奮發向上。

  卦辭中的“元、亨、利、貞”對應著君子的“仁、禮、義、智”,天道成就萬物,君子實現其德。“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乾・文言》)天地讓風行雨施,利益天下萬物,使物各得宜,事義和諧,卻從不彰顯它所施予的功德。此謂剛強勁健、居中守正,通體不雜、純粹至精。

  《乾》卦作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以“天”為象徵形象,揭示了“陽剛”元素、“強健”氣質的本質作用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孔穎達問道:“此既象天,何不謂之‘天’,而謂之‘乾’?”他自答說,天是“定體之名”,乾是“體用之稱”,“天以健為用者,執行不息,應化無窮,此天自然之理。”要是進一步從“《易》者,象也”(《繫辭下》)這一特徵細加考究,還可以發現,本卦的卦體取“天”為象,固是比喻;六爻的爻辭取“龍”為象,也是比喻;大旨無非揭明“陽剛”的內在氣質。

  二、貞順的坤陰

  “坤,地也”,“坤,順也”。(《說卦傳》)就卦象看,《坤》以“地”為象徵形式,其義主“順”。卦辭強調:利於“雌馬”之“貞”,“後得主”以隨人,獲吉於“安貞”,均已明示“柔順”之義。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牝馬”柔順而能行地,故取為“坤”德之象。幹寶曰:“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坤陰類,故稱‘利牝馬之貞’矣”。“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坤”德在於“柔順”、“居後”,“搶先”必“迷”,“隨後”則“利”。“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彖傳》)“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彖傳》)可見,《乾》德以“統天”為本,《坤》德以“順承天”為前提。因此,《乾》剛《坤》柔、《乾》健《坤》順,《乾》之“四德”無所限制,《坤》之“四德”則限於“牝馬”、“後得主”、“安貞吉”等義。

  《坤・象傳》曰:“地勢坤(順),君子以厚德載物。”說明“君子”效法“地”厚實和順之象,增厚其德以載萬物。《坤・彖傳》曰:“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何妥曰:陰道惡先,故‘先’致迷失;‘後’順於主,則保其常慶也。”“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坤・彖傳》)此謂往東北方向雖喪陽失朋,但行至終極,必將旋轉為“西南”向,則也出現“得朋”之“慶”,故曰“乃終有慶”。這是解釋陰陽迴圈消長之理,表明只要安順受持“坤”德,即使“喪朋”,也將出現“得朋”之時。喬中和曰:“坤惟合乾,故得主。得主,故‘西南’、‘東北’皆利方,‘得朋’‘喪朋’皆吉事。”

  乾道象天,萬物賴之以生,坤道象地,萬物賴之以長。乾道剛健,坤道和順、利永貞。相形之下,陽主陰從的傾向就很鮮明瞭,這可以說是整個《周易》的綱領,無所不在。

  三、從爻位爻義中看“陽主陰從”思想

  “陽主陰從”的`觀念在每個卦的爻位上也可以看出來。陰爻位於陽爻之上謂之“乘”,有超越、凌駕之意,象徵弱者乘凌強者、“小人”乘凌“君子”,爻義多不吉善。但陽爻居陰爻之上則不言“乘”,認為是理之所常。而陰爻位於陽爻之下時謂之“承”,有順承、承載之意,周易側重揭示陰爻上承陽爻的意義,象徵卑微、柔弱者順承尊高、剛強者,求獲援助,此時爻義須視具體情況而定,大略以陰陽當位相承為吉,不當位的相承多兇。

  從爻義的譬喻上,陽爻多以君子為喻,陰爻多以小人為譬。《剝・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五陰一陽,然剝(坤下艮上)盡復(震下坤上)至,雖一陽卻有復生之理。《周易集解》引侯果雲:“處《剝》之上,有剛直之德,群小人不能傷害也,故果至碩大不被剝食矣。”而《�・上六》:“無號,終有兇。”五陽一陰。王弼注曰:“處之極,小人在上,君子道長,眾所共棄,故非號所能延也。”一陽居五陰之上則有復生之理,一陰居五陽之上就遭此厄運。歸根結底,還是闡發天地陰陽恆常不易的道理,申明瞭陰以陽為歸宿,體現了《周易》陽主陰從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