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晏殊> 晏殊傳讀後感600字

晏殊傳讀後感600字

晏殊傳讀後感6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晏殊傳讀後感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識晏殊,源自一場小小的烏龍。我曾錯把晏殊和晏嬰認成同一人,在查閱了資料後得知兩者竟相差一千年之久,一個是名垂千古的外交家,一個是滿腹詩文的北宋丞相,不過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晏殊。

  晏殊此人,從小天資聰穎,出類拔萃,有“神童”之稱,能讓宋真宗不顧宰相寇準阻攔,賜同進士出身,晏殊對真宗是感激的。但晏殊做官,離家萬里,獨自一人來到京城,對於尚年少的他來說,內心是激動而複雜的。在這個同齡人都在玩耍的年紀,他已經開始思量他的未來,心中或許有不安,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考量。但無論如何,他從那遙遠的撫州山城中走出,走入汴京時起,就已經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晏殊此人,不是純粹的忠誠,論赤子之心,剛毅不如歐陽修,耿介不如王安石,方正不如范仲淹,那場慶曆新政中,他始終態度模糊。為人臣者,但他的識人之術無人可及,且極力提攜後輩,桃李滿天下,且不論富弼歐陽修范仲淹之流,連赫赫有名的蘇家三父子都可以算在他門下。他無心政務,卻又提拔了一個又的青年才俊;他對後輩親厚無間,毗鄰相居,卻也會朝自己的學生冷言相對,心生芥蒂;他喜好宴飲,日常飲食卻很清簡,不沾葷腥;他愛好出遊,卻又時時悲憫春光易逝,良辰難留。”一生寫詞無數,留下《珠玉傳》傳世。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人,用他的獨特,吸引了無數如我一般的歷史看客。

  據說晏殊在去世的前一晚,夢到自己“乘白馬渡長橋”,但沒多久,橋樑倒塌,白馬逃竄而去,他睡咯到橋上,而白馬踏雲而上,等天而去。他已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果然“俄而公薨”。他,連死亡都帶著不可避免的悲壯和浪漫,正如他的一生,惆悵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