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晏殊> 北宋晏殊誠實的故事

北宋晏殊誠實的故事

北宋晏殊誠實的故事

  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宋晏殊誠實的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七歲時就能寫詩作文,在當地被人稱為“神童”;十三歲時,他已學貫古今,比許多成年人還博學多才。這一年,朝中重臣張知白奉旨前往晏殊家鄉視察旱災,他發現晏殊極有文采,就將他帶往京城舉薦給了宋真宗趙恆。

  當時,正趕上進士殿試,宋真宗就讓晏殊與其他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試卷發到手後,晏殊仔細閱讀試題,結果他發現試題上要求作的賦自己十幾天前剛寫過,當時他寫的這篇賦還得到了許多人的讚賞,一致的評價是文辭華麗、想象豐富、內涵深刻。

  晏殊知道,只要將這篇賦原封不動地默寫在考卷上,一定會得到宋真宗的青睞。但他沒有那樣做,而是如實向宋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給他。

  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當場任命晏殊為秘書省正字,特許他進入皇宮讀書。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可是晏殊每日辦完公事後,總是回到家裡閉門讀書。有一天,宋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宋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宋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陛下,我不是不想去宴飲遊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沒有這樣做。所以我是有愧於皇上誇獎的。”

  宋真宗稱讚他既有真才實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幾年之後便讓他當了宰相。

  換位思考:

  晏殊發現考試試題自己事先做過,就認為對別人不公而及時提出。生活中,很多同學卻為了考出高分,不惜抄襲、夾帶,你認為這樣做是對是錯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習晏殊的誠實品格呢?

  成長感悟:

  一個人為人誠實,表裡如一,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