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晏殊> 晏殊的浣溪沙的詩意

晏殊的浣溪沙的詩意

晏殊的浣溪沙的詩意

  《浣溪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如下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晏殊的浣溪沙的詩意,歡迎閱讀!

  晏殊的浣溪沙的詩意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充套件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絡,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裡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晏殊的浣溪沙的賞析

  第一次讀這首詞時,是在初中的語文課堂上。那時的語文老師講課也容易,先讓一個班的同學坐直、雙手端書撐在面前的書桌上,然後全班一起一遍遍地朗讀。朗讀完後,老師就開始一路分析。從作者、到整首詞、到每句詞、再到某個具體字的意思,老師都會逐一講解。似乎老師一講解,整首詞的內涵意蘊便能呈現在懵懂的學生面前了。但不得不承認,我是資質平平,學完這首詞後的很多年裡都沒有get到它觸動我的那個點來。

  比起蘇詞來,它是既不豪放,也沒婉約。更沒有哪一句的亮點能讓我有心頭一緊的怦動感。記得老師在上課的空當讓小組同學討論時,坐在前桌的女生故作溫婉地說覺得“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最好。的確,全詞只有這句構築的意象最是少女喜歡的情調,但木訥的我還是形如嚼蠟,私下一次次地揣摩該詞的情感。

  這一揣摩,就過去了許多年,從初中到大學,從北京到南京。白天隨母親去醫院,走在外面的街上時,一種莫名的情感便湧上心來。直到晚幕垂降,夜雨初至,一個人坐在窗前發呆,時而看看窗外,時而盯盯屋頂的時候,我似乎才把這多年來都不解的一首詞第一次琢磨出那麼一點味道來。

  這不就是感慨時光易逝,美好不還,一個人孤獨且寂寞的一首詞麼?詞人一個人獨坐在家中的庭院裡,欣賞濃縮了世間景象的小自然。儘管他地位顯赫,卻仍舊是難耐孤獨。是想到了昔日時光中庭院亭臺中的人與事?是感嘆而今眼前的落花夕陽?抑或是思緒一直跳躍在昔日與今時的一幕幕交疊的景象之中?無論如何,總歸是傷感的。只不過詞人沒有過分渲染傷感,只是平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所見與所想。也許他沒有想得太通,反而是愈發陷進了這種悲傷與迷惘之中。乾脆起身,希圖在人造的自然之中尋回自我。但遺憾地是,愈是行進,就愈是不安。對往昔、對今時的感慨又被詞人的步伐帶到了座位以外的地方。無奈何,只得踱著步伐,望著歸燕,一個人繼續這份黯淡的傷感。

  窗外的雨像是停了,方才的喧雜一下沒了蹤跡,倏地陷進了一股沉寂之中。望望窗外,除了還幾戶零星地尚開著燈的人家以及不時的閃電外,一切又重複回了二十四個小時之前的樣子。似乎從來就沒有變過,但其實又是千帆歷盡,只不過又迴圈到了一個寂寞之中。只不過這種寂寞,人人雖有經歷卻又人人很少再意。待幕散光來時,就又迴圈到了白天的快樂之中,而昨日夜的寂寞早已拋卻在腦後。即便有人於次日記得,但卻未必能同詞作者一般作出詩意的表達,記錄下這種瞬時卻又持久的心思。最終仍是將這份情感扔進了芸芸大眾的垃圾桶中。待到多年後的某個夜晚,便又重新記起這份感覺,然後又隨著日光拋卻在腦後。迴圈不已,往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