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玉環> 楊貴妃未被立為皇后之謎

楊貴妃未被立為皇后之謎

楊貴妃未被立為皇后之謎

  楊貴妃深受唐玄宗寵愛,但為什麼都沒被立為皇后呢?原因是什麼?

  白居易《長恨歌》生動地描述了唐明皇寵愛楊貴妃的情形:記述楊貴妃生前,有“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等詩句;記述楊貴妃被賜死後,有“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詩句。可見,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寵愛是十分深摯的。

  《明皇雜錄》、新舊《唐書》等多種史書的記載,可以證明白居易的描寫基本屬實,並非文學誇張,例如《舊唐書・楊貴妃傳》有這樣一節文字專門描寫楊貴妃所受到的寵愛:“開元已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玄宗凡有遊幸,貴妃無不隨侍。乘馬則高力士執轡授鞭。宮中供貴妃院織錦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造,又數百人。”《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有關於杜牧《過華清池絕句》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史實:“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明皇雜錄》記載,楊貴妃死後,回到長安的唐明皇,一天深夜登上勤政樓,感慨系之,讓高力士尋訪舊人。高力士第二天就為他找來了名叫紅桃的昔日楊貴妃的侍女。於是,讓她唱楊貴妃生前所作的《涼州詞》,玄宗親自吹起玉笛伴奏,演唱結束,玄宗和紅桃、高力士都掩面而泣。一次重遊華清池,玄宗又讓人把新豐市上的女伶謝阿蠻找來,讓她跳《凌波曲》。阿蠻跳完舞,拿出金粟裝臂環,說:“這是貴妃贈送給我的。”唐明皇睹物思人,拿著臂飾就悽怨出涕、淚流滿面了。《新唐書・楊貴妃傳》又記載,唐玄宗從成都避難之後返回長安,路過馬嵬坡時,曾經想讓太監祭祀一下楊貴妃,予以改葬。但是遭到了禮部侍郎李揆的反對,只得作罷。不得已,悄悄吩咐太監,備了棺槨遷葬楊貴妃。挖開墳墓的時候,楊貴妃生前使用的香囊還在,太監獻給玄宗。玄宗看著香囊,眼淚不禁流下。他命令畫工在宮殿裡畫了楊貴妃的像,每天早晚都去那裡看一看。每次去,“必為鯁欷”。

  這些都引出來一個問題:唐玄宗既然這麼愛楊貴妃,為什麼沒有將她冊立為皇后呢?

  楊貴妃是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被唐玄宗納為妃子並且很快便專房寵幸,天寶初年即進冊為貴妃。到天寶十五年,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於路邊一座祠廟,享年三十八歲。推算起來,楊玉環做唐玄宗妃子的時間長達二十餘年,做貴妃的時間也有十五年左右。可以肯定,唐玄宗假如想要冊立楊貴妃為皇后,運作時間是非常充裕的。更為重要的是,唐玄宗將元配王氏皇后廢為庶人之後,皇后之位一直空著。唐玄宗曾想要冊立武貴妃為皇后,但是遭到了御史大夫潘好禮的堅決反對。反對的理由主要是:曾經搞得李唐王朝雞犬不寧的武三思和武延秀都是武貴妃的遠房叔伯,唐玄宗跟他們有不共戴天之仇。加上當時太子又不是武貴妃所生,而武貴妃本人也是生有兒子的。武貴妃一旦被冊立為皇后,爭奪太子的事情就在所難免。結果,武貴妃就一直沒有被立為皇后。只是在她四十餘歲死去之後,才獲贈了一個皇后的名號。實際上,楊玉環成為楊貴妃的時候,武貴妃早就已經死了。史籍文獻中,似乎沒有玄宗想要冊立楊貴妃為皇后的任何記載。

  李隆基之所以沒有冊立楊玉環為皇后,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李隆基對楊貴妃曾經是自己兒子壽王妃的這一身份有所顧慮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蜜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第一次見到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然而唐玄宗卻不管這麼多,他作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便下詔命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令其搬出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這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此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相容幷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也並沒有招致太大的反對。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都提拔為重要官員、她的姊妹都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於民間產生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后。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綱紀倫常的主體還是存在的,這麼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后顯然是無法“母儀天下”的;二來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后,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是很有可能的;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妹親族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后,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天平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后。

  二、李隆基跟楊玉環的結合,主要是文藝興趣的相投,並沒有要她“母儀天下”的想法

  李隆基是個十分熱心的文藝愛好者,不但喜歡欣賞文藝演出,還精通多種文藝形式,他“素曉音律”,作曲、演奏都很在行,他甚至讓數百名宮女成立了一個皇家女子樂團――梨園,集中居住在宜春北院。楊貴妃常常到梨園演奏她拿手的琵琶,深受大家的歡迎,“諸王貴主”競相拜她為師,學習彈奏琵琶。玄宗之所以每次遊宴、洗溫泉都要帶著楊貴妃,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文藝愛好和造詣,文藝上他們有共同語言,可以互為知音,也可以說是琴瑟和諧。

  三、楊貴妃雖然聰明伶俐,能夠隨時迎合皇帝的心意,但是,李隆基對她顯然是有所不滿的

  天寶五年和天寶九年,楊貴妃先後兩次被李隆基驅逐出宮。驅逐的原因,史書沒有明言,不得其詳。但是每次驅逐楊貴妃後不久,痴情的李隆基就會後悔,思念不已,很快由高力士將其接回宮中,禮遇如初,歡愛如舊。可以說,楊貴妃對李隆基而言,是讓他歡喜讓他憂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只適合“戀愛”做貴妃,不適合做皇后。

  四、楊貴妃顯然是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女人,她沒有多少權力慾望

  一方面楊貴妃滿足於李隆基的寵愛,另一方面她有文藝愛好,日子過得很充實。此外,有沒有皇后的名號,對她而言沒有太大影響。

  五、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

  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后路上的一大障礙。古代冊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后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后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貴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后,如果定要立楊貴妃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六、唐玄宗晚年雖然沉湎於男歡女愛、聲色娛樂,但基本上還是一個頭腦比較清醒的皇帝

  別的不說,唐玄宗不會把官職當作可以濫贈予人的東西。他的駙馬、功臣張說的兒子張很想得到宰相的職位,但是,李隆基就沒有輕易地委任他為宰相。有一次,一個藝人在一次演出中有上佳的表現,博得了玄宗的好感。但是當他透過高力士說情,想要獲得一個小職位的時候,李隆基不但沒有讓他如願,反而把他給殺了。可以推測,對於皇后的名號,他還是相當看重的;對於楊貴妃,他也沒有愛到頭腦發昏、任其索取的程度。

  事實上,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后的標準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覆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后,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后的名號呢?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豔多才,把唐玄宗伺候的舒舒服服,她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