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賞析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賞析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賞析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賞析1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一

  八百年前的一個傍晚,有一位老人路經新市(今湖南省攸縣北),偶然瞥見了下面的畫面:

  時令正是清明,經過前兩日的雨洗風吹,樹上的花兒已經凋落;而新葉閃著嫩綠,還沒有長成濃蔭。經過一天趕路的老人,在餘熱未去的夕陽下駐足。

  稀疏的籬落庭院外面,有一條伸向遠方的小徑。一個小孩子從小徑深處跑來,追逐著一隻黃色蝴蝶。蝴蝶忽上忽下,向著老人的方向翩翩飛來。

  一片風起,吹動菜花如波浪起伏。蝴蝶飛來飛去,忽然飛進了無邊的盛開的菜花地裡。熱情奔放的油菜花,在春風裡搖晃,湮沒了蝴蝶。

  追逐正歡的小孩子在籬落前驀地停下,手足無措。是憐惜菜花,是怕老人呵斥,還是僅僅被疏疏籬落擋住?菜花深處,也許那隻黃蝴蝶正隨菜花上下浮動呢,可是在翻滾的黃菜花浪裡,哪裡辨得清孰是菜花,孰是蝴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結語有餘情,鎖住一篇之意,留下無限的空間與遐想,留下無盡的回味。有限的七個字,包涵著孩子無限的悵惘、老人無限的詩意和油菜花無限的春天。

  老人寫作這篇小詩時已經66歲,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老人眼裡的孩子,孩子眼裡的菜花,菜花裡的蝴蝶,隔了千載,還呈現在我們後世讀者的眼前。

  二

  飛入菜花無處尋。翻開泛黃的古籍,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卻可尋出蹤跡。

  按老人詩集編年,本詩前面兩首為《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和《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從“搗藍作雨兩宵傾,生怕難乾急放晴”可知,這首詩作於寒食之後,此前兩日下了兩夜的雨,現在剛剛放晴。

  本詩後一首為《風花》:“海棠桃李雨中空,更著清明兩日風。”可見清明前已下過雨,更加上清明時節兩日風飄,桃李海棠花殘剩幾許。這些也可為“樹頭花落未成陰”作注。

  老人這幾天一直在趕路,偶有所見,即吟詩留住。就在清明這一天宿新市時還作了另一首:春光都在柳梢頭,折揀長條插酒樓。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宋代當時風俗,清明寒食節家家折柳插於門戶。宋《東京夢華錄》載:“清明節,尋常京師以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宋《夢梁錄》載:“清明交三月節,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後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於門上,名曰明眼。”

  在前後皆風雨的日子裡,老人此時獨享春日暖陽。途中得片刻閒暇,自然看物入微,捕捉住稍縱即逝的情趣,千載不磨。老人的眼前,若干年後我們讀者的眼前,都是那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和急走追黃蝶的兒童。

  三

  老人叫楊萬里,字誠齋,南宋江西吉水人,同陸游、范成大是好朋友。50歲以後詩風由師法前人轉為師法自然,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

  楊萬里以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為終生效法的榜樣,一生力主抗戰,曾官至秘書監、寶謨閣學士,擔任過吏部右侍郎(類似現在中組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職務。

  楊萬里滿懷報國之志,卻屢遭主和派排擠,飽經宦海浮沉,一直想離開官場。老人老矣,平生抱負未展,虛負凌雲萬丈才。特別是在清明時節,這種暮春的傷感情緒,在慣看風雲、憂國憂民的老人尤為激烈。

  可是,在春天即將逝去,在樹頭花落的時節見到了熱情奔放的油菜花,見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見到了天真活潑、懵懂無知的兒童,見到這些生機勃勃的景象,老人的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菜花、蝴蝶、孩子,這些景象構成了老人眼中、心中暮春時節最燦爛的畫面。或許此時,老人已忘記了長路的奔波,忘記了宦海的浮沉。

  老人已矣,孩子尚小,兒童即是春天。詩心所在,詩意所在,富有童心的老人,在宿新市徐公店不經意的一瞥,瞥出了一隻蝴蝶,瞥出了一片菜花,瞥出了一個兒童,瞥出了一個春天。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賞析2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宋代〕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新綠 一作:花落)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譯文

  稀稀落落的籬笆旁,一條小路通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新葉剛剛長出還未形成樹蔭。

  小孩子奔跑著追趕黃蝴蝶,可是蝴蝶飛入菜花叢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註釋

  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一說在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一說湖南攸縣東北,一說當塗縣(今屬安徽馬鞍山)東五十里。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開的`酒店名。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籬: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陰:樹葉茂盛濃密而形成的樹蔭。

  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籬落”是有寬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狀態,顯見其中有間隔,才能看見籬笆外面的山道。“一徑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條,並且很長很長,延伸向遠方。寬廣的籬落與窄小的一徑相對照,稀稀疏疏與綿綿長長相對照,互相映襯,突出了農村清新與寧靜。

  第二句也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路旁,樹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密,展示出農村自然、樸素的風貌。

  第三句是人物動態描寫。“急走”與“追”相結合,兒童們那種雙手撲撲打打,兩腳跌跌撞撞追蝶的興奮、歡快場面就歷歷在目了,反映了兒童們的天真活潑。

  第四句,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裡,自然是無處尋了。讀者可以想象,這時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等,更表現出兒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本詩透過對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景色的描寫,體現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全詩所攝取的景物極為平淡,所描繪人物的活動也極為平常,但由於採取景物與人物相結合,動靜相間的寫作手法,成功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暮春風光。

  創作背景

  這是組詩中的第二首。這組詩當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彼時楊萬里正任江東轉運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蘇南京)。詩題中的“新市”,是當時一處城鎮,在今浙江德清東北,位於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建康之間。這裡水陸環繞,舟車通利,是作者離開臨安去建康任所,或從建康返回臨安述職的必經之地。作者途經這裡,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見景生情,有感而發,於是賦寫這組詩。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賞析3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⑴

  楊萬里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頭,揀折長條插酒樓。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⑵。

  其二

  籬落疏疏一徑深⑶,樹頭花落未成陰⑷。

  兒童急走追黃蝶⑸,飛入菜花無處尋⑹。

  原文註釋

  ⑴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一說在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開的酒店名。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⑵村歌社舞:指民間歌舞。

  ⑶籬落:籬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樣子。一徑深:一條小路很遠很遠。深,深遠。

  ⑷頭:樹枝頭。未成陰:新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未形成樹陰。陰:樹葉茂盛濃密。

  ⑸急走:奔跑著、快追。走,是跑的意思。黃蝶:黃顏色的蝴蝶。

  ⑹無處:沒有地方。尋:尋找。

  翻譯

  其一

  春天的風光都集中在柳梢頭,挑選一些楊柳長條折下來插到酒樓上。雖然現在身在他鄉,就權當在家裡過寒食節一樣,看那村社裡的歌舞實在是瀟灑風流。

  其二

  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小路旁邊的樹上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捕那翩翩飛舞的黃色蝴蝶。可是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後,孩子們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

  創作背景

  南宋王朝偏安杭州。新市在杭州北邊,為京畿之地,文風鼎盛,又地處南北通途的要道上;又盛行釀酒,為宋代釀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設酒稅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擔任。楊萬里迷戀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樓,痛飲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第二天醒來,詩性大發,寫下了這兩首詩。

  作品鑑賞

  第一首詩寫酒樓、柳條上的春光,清明節的村歌社舞。楊萬里吉水(今屬江西)人,平生嗜酒,此時在新市,身在他鄉。作為酒徒,自然先從酒樓寫起;作為客人,自然先觀察鄉土風俗。這第一首詩在組詩裡地位遠不如第二首詩,但此詩所體現出來的作者的閒適心境,為組詩奠定了情感基調。第二首詩所提供的場景只不過是作者這種心境下的外在反映而已。

  第二首流傳甚廣。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時候快樂、天真的背景。畫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長出,春意盎然。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餘地,彷彿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前兩句寫農村景色,是靜態描寫;後兩句寫兒童和蝴蝶,是動態描寫。這首詩除了運用動靜結合的寫法外,還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後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大常博士、大學侍讀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主張抗金。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初學江西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擅長“活法”,時稱“誠齋體”。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