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萬里> 小學楊萬里的詩有哪些

小學楊萬里的詩有哪些

小學楊萬里的詩有哪些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楊萬里的詩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形成對後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小學楊萬里的詩有哪些 ,歡迎閱讀。

  1、新柳——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2、夏日絕句——楊萬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

  鹿蔥解插纖長柄,金鳳仍開最小花。

  3、野薔薇——楊萬里

  紅殘綠暗已多時,路上山花也則稀。

  藞苴餘春還子細,燕脂濃抹野薔薇。

  4、念奴嬌——楊萬里

  老夫歸去,有三徑、足可長拖衫袖。一道官銜清徹骨,別有監臨主守。主守清風,監臨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臨水,作詩三首兩首。

  休說白日昇天,莫誇金印,斗大懸雙肘。且說廬陵傳盛事,三個閒人眉壽。揀罷軍員,歸農押錄,致政誠齋叟。只愁醉殺,螺江門外私酒。

  5、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閒居初夏午睡起——楊萬里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7、過鬆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8、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9、戲筆——楊萬里

  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

  天公支予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

  10、春遊——楊萬里

  不知春向雨中回,只到春光未苦來。

  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杏花開。

  11、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12、舟過安仁——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13、聞鶯——楊萬里

  過雨溪山淨,新晴花柳明。來穿雨好樹,別作一家聲。

  故欲撩詩興,仍添懷友情。驚飛苦難見,那更綠陰成。

  14、昭君怨詠荷上雨——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15、紅玫瑰——楊萬里

  非關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諜通。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

  風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別有國香收不得,詩人燻入水沉中。

  16、漱玉亭——楊萬里

  山根玉泉仰面飛,飛出山頂卻下馳。自從廬阜瀉雙練,至今銀灣岐兩支。

  雷聲驚裂龍伯眼,雪點濺溼嫦娥衣。寄言蘇二李十二,莫愁瀑布無新詩。

  17、水調歌頭——楊萬里

  玉樹映階秀,玉節逐年新。年年九月,好為阿母作生辰。澗底蒲芽九節,海底銀濤萬頃,釀作一杯春。泛以東籬菊,壽以漆園椿。

  對西風,吹鬢雪,炷香雲。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門。看即金花紫誥,並舉莆常兩國,冊命太夫人。三點臺星上,一點老人星。

  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楊萬里早年多次拜他人為師。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舉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歷任國子監博、漳州知州、吏部員外郎秘書監等。在朝廷中,楊萬里是主戰派人物。紹熙元年(1190年),借煥章閣學士,為金國賀正旦使接伴使。後出為江東轉運副使、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乞辭官而歸,自此閒居鄉里。開禧二年(1206年)卒於家中。諡號文節。

  楊萬里的詩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形成對後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學江西詩派,後學陳師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絕,又學晚唐詩。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詞》《小池》《初入淮河四絕句》等。其詞清新自然,如其詩。賦有《浯溪賦》《海魷賦》等。今存詩4200餘首。

  文學影響

  詩歌

  主詞條:誠齋體、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

  楊萬里的詩,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姜特立《謝楊誠齋惠長句》)“四海誠齋獨霸詩。”(項安世《又用韻酬潘楊二首》)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迓使客夜歸》)又說:“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黃庭堅)陳(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陶淵明)謝(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幹近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於“落盡皮毛,自出機抒”(《宋詩鈔·誠齋詩鈔》),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五十歲以後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創造了他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伯》:“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鮮明特點,“流轉圓美”(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總序》),“活潑刺底”(劉祁《歸潛志》卷8),尤其為人所稱道。

  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如《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脫”(《鶴林玉露》甲編卷4)。又如《戲筆二首》《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人詩,往往“假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時親眼看到淪喪於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鬱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

  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像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鬱,含蓄不露。楊萬里說過:“誰言咽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雲圖》)他不僅有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還有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杲飲絕句》《初九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著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鬱憤。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其詩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後人細細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還有《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入城道中雜興》等都具有比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26]楊萬里主張以人事說《易》,反對“空談性命”。提出“興國在人”的社會政治思想。

  詞

  楊萬里所作詞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具有幽默、詼諧的特色。

  散文

  楊萬里的散文中亦不乏佳作,他為文兼擅眾體,步趨韓柳。其作品中密慄深邃、雅健幽峭之處,尤與柳宗元相似,友人以此推崇楊萬里,他也如此自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