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人生的關係
《周易》不只是占筮用書,它還是哲學名著,它與古代文化藝術、歷史、哲學、科技、宗教、政治、中醫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絡。
我的名字雖然叫曾仕強,但是在39歲那年,身體一度非常衰弱,一點都不強。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上下樓梯,都要小心翼翼。他父親知道此事後就對他說:早叫你讀《易經》,你為什麼不讀?曾教授說:讀《易經》跟我生病有什麼關係?據我所知,《易經》是用來算命的,用來看風水的。我是學科學的,我根父親說:那是一般人的錯誤觀念,把這部經典給害苦了。《易經》,是講未來變化道理的。我們中國人,有一句叫“無三不成理”,把任何東西都分成三塊,外國人是經常分成兩塊。時間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天有上午,中午和下午,連孔子都說,人分中人以上,中人和中人以下。《易經》告訴我們,未來是變化的,一個人要重視你的未來,但未來又是不確定的,是會變化的,而這種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性的,這就是我們所要去掌握的。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我覺得有道理,就說我去讀讀看。
回去以後,我就開始讀《易經》,但怎麼讀也讀不懂,有七八本書都是說怎麼算命的,怎麼看風水的。看不懂的.書有什麼用?爸爸說:你先讀《易傳》,讀懂了《易傳》,再去看《易經》,你就會覺得很清楚了。果然,當我讀完《易傳》,有很多感悟,最大的收穫是:我終於看懂了中國人。說實話,我那個時候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很羨慕做外國人的,但是自從我讀了《易經》以後,我的觀念徹底改變了。
用現代的觀念去看古老的《易經》,我越讀越有興趣。平時,常常碰到一些看不懂的事,聽不懂的話,慢慢地都從《易經》中找到它的根源。
比如說,什麼叫內方外圓?內方是說中國人很有原則,但是你的原則不能表現出來,你一表現,就會跟周圍的人發生衝突,所以外邊要圓。爸爸說:你這樣不是很圓滑嗎?不是,中國人是非常討厭圓滑的。這不叫圓滑,而叫圓通。你不圓通,你在社會上就會吃虧。
我覺得古人非常聰明,他們知道地球是圓的。我們在地球的上面,美國在地球的下面,你要去美國,最好是挖一條隧道,裝一部電梯,你只要坐電梯就到了,不必坐飛機。但是,事實上行不通,因為地心是一團火,會把你燒熔化的。兩點之間直線走最怏,但有時往往行不通。《易經》太極圖裡有一條曲線,你打個轉不就到美國了嗎?
你再看,有三個中國人,走在馬路上,大家都會躲來躲去。原來他們都在避免走在中間,因為中間為最大。如果跟領導一起走,一定要讓領導走在中間。一些年輕人不懂事,每次照相都擠到中間。照片洗出來,領導一看,就是這個傢伙最討厭,擠到中間來幹什麼?人家懂事的人就坐在旁邊。該你坐中間,人家自然會把你請到中間來的,你急什麼?中間為最大,這是《易經》的觀念。
語,全世界的人都聽不懂。中國人很奇怪,不說不五不六,不七不八,就說不三不四。讀了《易經》我才知道,不三不四就是不仁不義。中國人講了話以後常常否認,跟你講完話後還要加一句:這話你不要說是我說的。結果你跟別人說了,那就是你對我不仁。人家來問我,我只好說:我沒說。不是我騙你,是你先不仁我才不義。如果把這些道理講清楚了,真正搞懂了,你就會覺得,中國人是非常誠實,非常實在的。
我也常常問年輕人:陰陽是兩個東西還是一個東西?如果你說陰陽是兩個東西,說明你的腦筋已經西化了。西方的陰就是陰,陽就是陽,是分開的。中國人是一個合起來看的民族,我們動不動就講合作,講和諧。其實陰陽是一個東西,是不能分的。同樣一個東西,有時候變陰,有時候變陽,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是我從《易經》裡體悟出的一個最好的法則。《易經》的哲理就是陰陽一體,我們看到的太極圖,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我發現中國人還會同時講兩句矛盾的話。這裡告訴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肚子裡想的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裡講的是:禮讓為先。心裡想的卻是:當仁不讓。我慢慢感覺到,外國人很討厭我們的地方,其實是我們最擅長的地方。你問外國人,你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外國人很乾脆,要麼是說喝茶,要麼是說喝咖啡。但你要是問中國人:你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回答肯定是:“隨便!”憑我幾十年的經驗,會講“隨便”的人,都是長壽的。
孔子把人分成三種:中人以上,中人和中人以下。中人以上的人怎麼讀《易經》?這個人叫老子,老子是替高智慧的人去解釋《易經》的。《道德經》就是高難度的經典著作,光是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他先說:不能說,然後才來說。這對中國人的影響太大了。現在我們在開會的時候,你問他有沒有意見?他說:沒意見。然後說:不過,我認為,下面講了一大堆意見。
你把《道德經》讀完之後,就可以知道《易經》裡面一些很高深的那部分哲理。而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解釋《易經》的。什麼叫《論語》,家常便飯才叫《論語》。你要解讀《論語》,可以到我們生活圈中去體驗。《論語》一開頭就告訴你,做人要快樂,所以在《學而篇》中提出了孔門三樂。
這三種樂趣是: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說,你學完了以後要去做,要去實踐,讓實踐變成習慣,這裡的“習”要解釋為習慣,形成習慣你就很樂了嘛。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來了,你要設身處地把好茶端給他,把好東西與他分享,下次他一定會再來,這也是一件樂事。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慍就是小小的生氣,沒有發脾氣,只是不太高興。人家不知道你是誰,你一點也沒有不高興。現在的人,不是這樣,現在的人會不知而大怒。你不知道我是誰嗎?!你真的沒有看到過我?!如今各行各業千千萬,隔行如隔山,誰也不認識誰,這是非常正常的。你如果把孔子說的這三條都做好了,你就會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