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下面是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請參考!

  此詞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註釋】 :①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於抓住夏夜山鄉的特點,又理解農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輕快,語言優美,音節和諧,使人讀這首詞彷彿臨其境,餘味無窮。 ②《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③黃沙:黃沙嶺,在信州上饒之西,作者閒居帶 湖時,常常往來經過此嶺。 ④別枝:旁枝。⑤舊時茆店:過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林。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離別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緻的寫實,只有在深夜裡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捨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裡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是在夏天。在全首中這兩句產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裡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裡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裡,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橋,路轉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朱光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