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思想】
辛棄疾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有將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將一腔忠憤寄之於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他的一首傳世名篇。
何謂“壯詞”?教材中註釋為“雄壯的詞”。的確,寶劍、軍營、軍樂、閱兵、戰馬、弓弦,是多麼雄壯的畫面;“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何等豪壯的情感!但詞人所抒發的情感果真是雄壯的嗎?不!前九句詞人馳騁想象,猶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翱翔天際,結句卻陡然跌落塵埃,回到冷酷的現實,只能嘆一聲——“可憐白髮生”,這是多麼“悲壯”的情感!一個曾經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報國無門,只能“醉裡挑燈看劍”,這是怎樣的人生悲劇!
讀這首詞若僅讀出“雄壯”是遠遠不夠的,“壯”中含“悲”,以“壯”寫“悲”才是這首詞的精髓。而要真正讀懂辛棄疾,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因此需要補充一些辛棄疾的生平史料,以幫助學生知人論世。
【教學目標】
抓住關鍵詞,充分發揮想象,感受詞中意境;結合材料,知人論世,走進辛棄疾的內心,體悟他英雄報國無門的悲壯之感;瞭解辛棄疾在詞壇上的成就與地位,激起對辛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知人論世,涵泳品味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壯舉”匯入
辛棄疾是什麼人?(學生可能會答:南宋詞人)
引導:他還是位武藝高強、俠肝義膽的英雄。補充材料:
公元1162年,23歲的辛棄疾受北方起義軍首領耿京的委派,從山東濟南赴建康(今江蘇南京)面見宋高宗,聯絡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東途中,他聽說叛徒張安國殺害耿京,投降金朝,起義軍已潰散,便立即率領50名騎兵,深夜突入有五萬之眾的金兵軍營中,生擒張安國,策馬飛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將叛徒交南宋朝廷處置。
設疑:就是這樣一個能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宛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南渡之後的人生是怎樣的呢?
二、初讀壯詞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2.指名朗讀。
注意多音字在詞中的讀音,並說明理由。
如:挑tiǎo燈的dí盧
指導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節奏。
3.齊讀。
三、品讀“壯”境
1.“壯”詞是怎樣的詞?
書本註釋裡有:壯詞即雄壯的詞。
2.從哪兒讀出了“雄壯”?
學生髮揮想象,描繪詞中“雄壯”的場景、畫面。
啟發學生動用各種感覺器官品析詞句,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嗅其味。適時指導朗讀,“品”與“讀”相結合。
如:讀著“夢迴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什麼?如果把“連營”換成“眾營”,效果一樣嗎?為什麼?
“八百里分麾下炙”,“炙”的字形,下面是一把火,上面是一片肉的樣子,可見這個字的本意是什麼?調動一下你的嗅覺,有什麼感受?
“弓如霹靂弦驚”,能將箭射出聲如霹靂的戰士該是怎樣的形象?
“沙場秋點兵”,秋天的沙場是怎樣的?
3.這些都是詞人此時眼前真實的情景嗎?
4.詞人為什麼“看”劍?而不是“握”劍、“舞”劍、“揮”劍?
補充材料:
辛棄疾南渡後,並未受到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但每任時間都不長,使他無法在職任上有大的作為,任職地點也離抗金前線越來越遠。
他曾寫下著名的《美芹十論》及《九議》等奏章,向朝廷全面陳述自己抗敵救國的大策,但都未被採納。
他被政敵以“聚斂”等罪名多次誣陷,終在1181年(42歲)被彈劾落職。閒居在江西上饒,此詞即作於這一時期。
他一生經歷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們中竟無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為。
請用一個詞來形容辛棄疾“看劍”時的心情。
明確:無奈、痛苦、落寞、悲憤等。
5.老師有感情地朗讀,結句“可憐白髮生”讀出陡然下跌之感。學生散讀、個別讀、齊讀。
四、感悟“悲壯”
1.此時你還覺得整首詞都是“雄壯”的嗎?引導學生體悟出“悲壯”。
2.出示《鷓鴣天》,學生自由朗讀。引導讀出兩首詞在內容、情感的相通之處,再次感悟詞人“壯”中有“悲”的情感。
鷓鴣天
辛棄疾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埔?,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可惜少年英雄江湖老,從“壯歲旌旗擁萬夫”到只能“醉裡挑燈看劍”,從寫下“萬字平戎策”到只能換得“東家種樹書”。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一腔悲憤,吐之於詞,雖遠隔數百年,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這一份悲壯。
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破陣子》。
五、理解身後“名”
1.辛棄疾想“贏得生前身後名”,是希望在歷史上留個怎樣的名?他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怎樣的名?
由於歷史的錯位,他那本應緊握寶劍、殺敵立功的手,轉而握起了纖纖羊毫,本該用以安邦定國的將相之才,轉而在詞壇上叱吒風雲。國家不幸詩家幸,中國文學史上從此多了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為中國詞壇貢獻了620多首經典詞作。人們對他的詞有很多讚譽。出示材料:
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
——《四庫全書總目·稼軒詞提要》
他使豪放詞別為一宗,正式成派,被譽為豪放之宗;他使詞一洗纖柔、濃豔之風,而多了些鬚眉之氣、豪放之風。
2.一個“看試手,補天裂”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寧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啟用64歲的辛棄疾,但不久他又遭誣陷重回江西鉛山,北伐很快以失敗告終。1207年農曆九月初十,68歲的辛棄疾在鉛山含恨去世,“臨終前大呼殺賊數聲”(《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
800多年裡,無數人在懷念著這位曠世奇才。網上有一個專為紀念他而設的網站,就叫:醉裡挑燈看劍——辛棄疾紀念館。相信網站的建立者也認為“醉裡挑燈看劍”六個字足以體現他一生的落寞、無奈、悲壯。出示部分網友留言:
(1)辛公不朽。今天是您八百年祭,上炷香,願您在天國不再愁苦。
(2)熱茶一壺,獻與生不逢時者。用英雄來形容他決不過分,他一生落寞,不是無能天真,只是生不逢時。願君來生降於治世,蒸茶煮酒,落花圍棋。
3.學生撰寫一句或一段留言。交流留言。
4.出示教師清明節在該網站上的留言。
懷稼軒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英雄千古,荒草沒殘碑。
曾記否,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匹馬渡江初。
嘆此生,千古忠肝義膽,報國欲死無戰場。
追往事,今不見。
我共君,醉明月。
說劍,論詩,醉舞,狂歌。
用我紅巾翠袖,為君?h去英雄淚。
君醉裡重揩西望眼,道: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設想】
1、一首著名的宋詞,作者系豪放派詞人,詞的意境廣闊、深遠,要求學生想像詞中那戰火紛飛的場面,從而進一步瞭解詞的主旨。
2、本詞用字簡煉,短短的62個字,給我們勾畫了一場塞外戰爭圖,故本詞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釋,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詞意。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注重想像能力的訓練。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生一起背誦學生曾經學習過的辛棄疾的兩首詞。
二、介紹小序、作者及時代背景(請學生介紹,瞭解預習情況)
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贈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為南宋著名詞人,又都堅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這共同的志向使他們成為知心朋友。
辛棄疾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閒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一祖國。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體會語氣,並在書上劃出斷句位置。
2、學生讀。(小組讀、個人讀,要讀出豪情壯志。有點評)
四、分析(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1、上闋:
⑴一、二句寫了“我”的哪些活動?夢見了什麼?(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明確:第一句連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醉”和“夢”表現出戰鬥的場景是回憶出來的。
⑵三、四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
對偶。突出表現了雄壯的軍營,表現了將軍及戰士們高昂的戰鬥情緒。
⑶“沙場秋點兵”中哪個字用得好?(分組討論,根據詞意,想像出此時的場面)
明確:“秋”,寫出了肅殺的氣氛和作戰時的季節。
2、下闋:
⑴哪些句子寫戰爭的畫面?哪些句子寫了作者統一祖國的願望?
⑵作者為什麼會發出“可憐白髮生”的慨嘆?
明確:作者一生抗金收復失地,連夢中也不忘抗金的戰鬥生活,但由於朝廷的無能,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當看到兩鬢新生的白髮,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雲壯志,“報國欲死無戰場”只能在沉醉後馳騁沙場,心中不由湧起壯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維練習
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詞派的代表,《破陣子》和《江城子》分別是他們的代表作,請同學們試著把這兩首詞和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較,看看他們在內容上,寫作風格上有什麼不同之處?
六、嘗試背誦兩首詞
七、課後作業
把《破陣子》或者《江城子》改寫成一篇抒情散文。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詞並透過前九句與末一句進行對比、以壯襯悲來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這首詞裡用夢境來抒發報國之情的抒情方法,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詞用夢境來抒發報國之情的抒情方法,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本詞透過前九句與末一句進行對比、以壯襯悲來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學課型別
精講 教學方法 研討 主要教具 多媒體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小組交流賞析
板書設計
破陣子辛棄疾夢境(戰爭場面) 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現實(白髮生)
及壯志難酬的悲憤。(結合)
課後反思
時間 階段目標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匯入新課、瞭解作者朗讀交流賞析詩句體會意境總結構思特點佈置作業
一、匯入
前一首詞裡我們已經接觸了辛棄疾這個人物,南來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xx鬥爭和軍事鬥爭有關。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為主,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詞《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閒居時期的創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這首詞在風格上與《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學習的時候注意體會。
二、朗讀
請同學朗讀,體會詞的內容。範讀、齊讀、點評小組自由朗讀、交流、有自己的話說說對詞的內容的理解。(概括內容、感情)師生點評、交流。詞中形象地描寫了抗金部隊的壯觀軍容,豪邁的意氣,道出了愛國英雄的一片愛國之心。
三、賞析詩句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寫了醉裡還挑燈看劍,念念不忘的是殺敵報國,(當時作者已經閒居已久,請纓無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統治集團的排斥和打擊。在現實生活中,韜晦之不暇,不可能觸發他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時候,使他能暫時忘卻現實,而透過“挑燈看劍”的舉動,生動地表現出來。)在迷離的恍惚的醉態中,英雄酣然入夢,一夢醒來,各軍營裡連續響起了雄壯的軍號聲。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軍營裡,“吹角連營”意味著動員令已經下達,軍心振奮,這是詩人的願望,也是人民的願望!投入備戰。下兩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兩句,意氣激昂,形象闊大,這應該是具體描繪動員令下達的情況,部下的官兵們分食烤熟的牛肉,軍隊奏起雄壯的戰歌。進一步渲染了軍中的戰鬥生活氣息,官兵鬥志昂揚。“沙場秋點兵”。
人們彷彿看到了這支隊伍的赫赫軍威,秋天在沙場上檢閱軍隊,陣容威武雄壯秋高馬肥,秋又是肅殺之氣,都和“沙場”、“點兵”結合得很密切,把殺氣騰騰的氣氛渲染得符合實際。“點兵”意味著就要對敵人下總攻擊令而進入戰鬥的陣地了,只用五個字,就筆酣墨飽地對上文所描寫的情況作出了出色的小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兩句是說馬飛快如的盧(的盧,良馬名),弓弦驚如霹靂。馬作的盧飛快:是運用典故,“的盧”是古代著名的快馬,相傳一躍三丈,這裡用來比喻戰馬都像的盧那樣飛速賓士。
其所以如此組合,是為了突出“快”和“驚”,英雄們騎著快馬,拉著有力量的弓,飛馳戰場,英勇殺敵,生動地描繪了驚險激烈的場面,進一步刻畫了衝鋒陷陣、殺敵報國的抗戰英雄形象。使讀者對愛國將士們衝鋒陷陣,所向無前的英勇氣概,歷歷如在目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指完成了軍王統一大業,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兩句意味著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躊躇滿志,從而發出愉快的歡呼聲,連調子也是輕鬆而又大氣磅礴的。這是作者的壯志也是理想。字裡行間洋溢著愛國的熱情。這兩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頭表現得很明顯;但我們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看,封建時代的愛國主義事業是離不開“君王”和“功名”來實現的。問:作者在結尾處為什麼說“可憐白髮生”?轉筆使感情從極高點跌落下來,剩下的只有悲憤,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感慨,壯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國沒有統一,自己沒有功名,卻已經年紀大了,生了白髮,沒有機會了。作者從21歲起投筆從戎,從軍殺敵,23歲時,集合突入軍營,生擒叛將,智勇雙全,氣吞山河。40歲以後一直閒居在農村,“可憐白髮生”,把自己的悲憤展現在人們眼前。在理想與現實的強烈的對比下,使千百載下的讀者對作者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憤慨,還覺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四、構思特點
夢境和現實相結合,來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及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五、學生總結內容、意境。
小結:全詞寫“壯”,基調豪邁高亢、大氣磅礴。透過夢境中的戰爭場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收復失地,抗金衛國的遠大理想,抒發了現實中的壯志難酬的悲憤。
六、作業
自選一首辛棄疾的詞賞析,描繪其中的意境。
匯入新課、介紹作者指導朗讀提問指導學生自由賞析補充訂正]引導學生體會詞的意境學生總結,老師補充佈置作業 學習新課、進一步瞭解作者朗讀交流概括內容賞析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體會意境、總結體會、構思特點、總結作業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作者簡介: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諡元獻。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二.詞文賞析:
1.賞析“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寫景之妙。
A“碧苔”“黃鸝”色彩鮮豔、清新明麗,寫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寫春色之美,“黃鸝”寫春聲之美,“飛絮”寫春態之美:繪聲繪色繪形,營造了一幅清新明麗的圖景,充滿閒情逸趣。
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所謂白描,原來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指不著顏色,也不畫背景,只用墨線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畫法。它重在以形傳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後來人們把這種寫意的技法引進寫作。白描的作品,沒有過多的風景描寫,沒有過長的人物對話。不抽象地描繪人物的心理,不瑣碎地摹寫人物的裝飾。對話、心理、環境和服裝,都緊扣在人物的行動性格上。絕對避免浮誇,要求簡練。一切描寫敘述都在顯示著人物的個性,絕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時,從人物情節出發,找到最能表現其個性的行為特徵。 這首詞的下片從哪幾個方面刻畫東鄰女子的個性的?
A表情:笑:巧笑→笑從雙臉生。
B心理描寫: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
C場面描寫:鬥草。 東鄰女的個性形象是怎樣的? 活潑天真、純潔無瑕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3.作者有意迴避了對於鬥草場面的正面描寫,而只是寫了人物在鬥草前後的活動和心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有意迴避了對於鬥草場面的正面描寫,而只寫了人物在鬥草前後的活動和心理,收到了雖少總多、耐人懸想的效果(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的空間)
4.關於“疑怪”兩句,向來有三解:
一是解作鬥草姑娘的內心獨白,
二是解作少女間的對白,
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測。結合全詞談談你的個人看法。
5.風格: 溫潤秀潔。
6.總結: 此詞透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背誦積累本課的這首詞,積累傳統習俗中形成的文化。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揣摩詞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語言,培養語言感受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體會詞的意韻之美,培養學生對本民族特有的文學樣式的喜愛。
【學習重點】
1.以讀帶品,以寫帶品,以品促讀。
2.以想象為基礎設計活動,深入體會詞人的思想情感。
【學習難點】
以品讀的方式破譯背景。
【學習流程】
一、課前預習導學。
1.給加點字注音。
麾下炙( )( )霹靂( )( )
2、解釋詞語:
麾下:
炙:
翻:
沙場:
了卻:
八百里:
五十弦:
3.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屬山東)人,南宋大詞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注意安定民生,打擊貪汙豪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詞作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渾。有《稼軒長短句》。
4.有關陳亮:
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第二年就與世長辭。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後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後的作品。
5.寫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1188年。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閒居江西帶湖。布衣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兩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國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詞人。1188年,兩人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一時傳為詞壇佳話。這首詞寫於鵝湖之會分手之後。該詞是作者失意閒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透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6、朗讀指導。
二、課堂學習研討。
1.解題。
2.用自己的話描述每闕的內容。
上闋:
下闋:
3.結合這首詞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要表達怎樣的一種情感。
三.課堂檢測:
1.表現詞人願為國家效力,夢中不忘戍邊報國志願的句子:
2.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概括再現戰爭激烈的場面的句子:
3.表明作者對陳同甫寄予希望的詞句是:
4.表現作者強烈的殺敵報國願望的句子:
5.渲染了出征前的戰鬥氣氛,表現了將士們高昂的戰鬥情緒的句子:
6.直抒胸臆,表現詞人建功立業如願以償的欣慰的句子:
7.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的句子:
8.將愛國激情升至極點,道出了實現抗金主張,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詞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的句子: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掌握在一首詞中透過朗讀表現豪情壯志與無奈悲涼的方法技巧,梳理現實與夢境的敘事結構關係,明確雄壯與悲涼的抒情層次關係
教學重點:
掌握在一首詞中透過朗讀表現豪情壯志與無奈悲涼的方法技巧
教學難點:
梳理現實與夢境的敘事結構關係,明確雄壯與悲涼的抒情層次關係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一個人喝醉酒後,可能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介紹心理學對酒後行為的解釋
2、辛棄疾喝醉後會有怎樣反常的舉動?其中飽含了怎樣複雜的情感與心理?
二、把握“壯”,理解“壯”,感受“壯”
1、自讀課文,參考註釋
2、個別朗讀:正音:挑燈、麾下、炙、的盧、了卻、白髮
節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
3、作者在醉酒的狀態中做了什麼事?產生了怎樣的幻覺?
在酒醉中夢迴曾經征戰沙場的情景;
作者自稱這是一首“壯詞”
4、朗讀描寫酒醉幻覺的詩句,感受讀來有怎麼的感受?呼應了標題中哪個字?
5、透過朗讀感受表現壯的詩句,注意語氣。
6、作者的“壯”表現哪些方面?
(1)戰場壯闊
(2)主將豪邁
(3)士氣高昂(能不能是沙場“春”點兵,沙場“夏”點兵?)
(4)戰鬥激烈(為什麼不直接進行正面描寫?)
(5)志向遠大
6、怎樣朗讀更能表現出出戰的豪邁雄壯?
音量語調節奏語氣
7、學生朗讀,點評
三、懷疑“壯”,否定“壯”,重構“壯”
1、作者自稱這是一首“壯詞”,作者說的是否就是準確的?談談你自己的解讀
2、“可憐白髮生”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如何透過朗讀表現你對“可憐白髮生”這句的理解與感受?
4、我們讀者讀出“悲”,作者自己認為“壯”,是否矛盾?如何理解整首詞中“悲”與“壯”之間的關係?
詞有兩個情感層次:醉夢中與醉夢外
醉夢中的壯與醉夢外的悲
既相互融合轉化,又相互對比反襯,使情感更飽滿強烈
5、朗讀感受作者豐富飽滿的情感,加深對“悲壯”的理解
四、對比鑑賞,加深理解
1、陸游的《訴衷情》與辛棄疾的《破陣子》有許多相似之處,常常被人比較,對比兩首詞,說說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說說你更喜歡哪一首?理由是什麼?(引入古代詩論中“氣”與“格”的概念)
3、以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中《辛派詞人》的對比作為參考借鑑。鼓勵同學的真知灼見和獨立品味、比較閱讀的勇氣。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優秀教學設計 篇7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教學目標:
1. 透過自讀課文註解,理解、把握本首詩詞的思想內容和情感。
2. 反覆朗讀詩詞,感受詩詞的意境,把握朗讀節奏,提升朗讀水平。
3. 領會本詞作者所表現出來的壯志雄心,結合現代生活,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愛國情操。
4. 品味名句,增加語言積累,豐富文化積澱。
教學重點:
朗讀這首詩詞,理解並感悟這首詩詞的思想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本首詩詞與現實生活,樹立遠大志向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緊接著中秋節,我們又將迎來國慶長假,此時的你們,想回家嗎?想放假嗎? 有那麼一群人,也許想家,但卻不輕易說想家;即使放假,也要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軍營,把自己的柔情化作萬丈豪情,揮灑在戰場上。他們是誰?——對,他們就是軍人,士兵。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辛棄疾的詩詞《破陣子》一同去感受他們的壯志雄心。
二、積累感知
1. 解題
“破陣子”,詞牌名。陳同甫,名亮。這首詞是辛棄疾贈送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為南宋著名詞人,又都主張抗金,收復中原。辛棄疾在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閒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一祖國。
2.自讀課文,注意正音。
3. 範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節奏。
4. 學生男女比賽朗讀,齊讀課文。
5. 感知:“在朗讀的過程中,你覺得題中的哪個字可以集中的表現出這首詞的感情基調?”
明確:“壯”。
三、分析探討
1. 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理解課文內容,回答:本文圍繞“壯”字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軍營生活,戰鬥場面,雄心壯志
2. 這首詞的氣氛和格調有何變化?氣氛和格調的背後隱藏的是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提示:由“壯”轉“悲”。“壯”表明作者有報效祖國的凌雲壯志,“悲”又反應出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心境。
3. 觀看《破陣子》朗讀音訊,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四、遷移拓展
辛棄疾的這首詞表現的是南宋軍人士兵的鐵血丹心,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是否意味著我們先人的豪情在今日的軍人的身上就不存在了呢?來看下面一段影片,你就會知道答案。
(播放電視劇《士兵突擊》中馬小帥入鋼七連影片片斷,思考:男兒的豪情壯志是不是隻能存在於古代軍人身上?是否只能存在於男兒身上?是否只能存在於軍人身上?當今的我們,如何來成就自己的“英雄夢”,如何來練就自己的“鐵血丹心”?)
五、總結
不止是辛棄疾有壯志雄心,不止是古代戰士們有壯志雄心,不止是軍人這個職業有壯志雄心。我們每一個人,你,我,他都可以有。就讓我們憑著這壯志雄心,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自由地飛到天空,去成就夢想吧!
六、作業佈置
寫一篇日記,題為“我有壯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