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鄉愁> 九年級下冊《鄉愁》語文教學反思

九年級下冊《鄉愁》語文教學反思

九年級下冊《鄉愁》語文教學反思

  感覺很長時間都沒事可做,腦子有些生鏽了,總是不能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閒適得有些懶散,更有些窒息。總以為自己想要的就是這種生活,現在卻很想尋找“脫籠之鵠”的暢快,找件事情做做,否則我可能就要“死於安樂”了。

  參加這次教學能手大賽我大概用了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選課、備課、試講、講課,終於讓大腦運轉起來了,好像又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了。

  現在我就教學設想、備課中遇到的問題、教學思路、評課、授課等方面進行反思,以激勵自己取長補短。

  一、選課及其教學設想

  聽說要參加教學能手大賽,很著急也很茫然,覺得好像沒什麼是自己擅長的;多虧了帶教我的李敬東老師的悉心指導。老師翻看完教材後馬上就拍板:“你就上《鄉愁》吧,公開課上詩歌容易出彩。”說實話,詩歌一直是我最怕上的,不知該從何下手,看著老師對我充滿了信心,我也只能豁出去了。

  任務明確了,躲是躲不掉的。我靜下心來,開始仔細研究課文。考慮到本課文是初三下冊第一單元的,單元目標就是要教學生理解海外華人和古今炎黃子孫熱愛祖國的情感,我對這首詩進行了總體設想——透過誦讀,體會作者感情及詩的意境美;掌握賞析詩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品味詩歌的感情,熟讀並背誦詩歌。我根據自己在外地工作的實際情況,從自己的思鄉情結匯入,再介紹作者余光中,讓學生對他的思鄉意識有粗淺的認識;再透過誦讀詩歌,把握詩歌節奏;再透過詩歌意象的解讀,理解作者蘊涵在詩歌中的強烈的鄉愁來分析全詩,體會作者由思家上升到思國的感情;然後做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也根據自己已有的思鄉之情以及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寫寫自己的“鄉愁”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設想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但是有了比較明確的目標,心裡著實踏實了許多。

  二、備課中遇到的問題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主要遇到了兩個問題:對作者情感線索的把握和問題鏈的設定。詩歌是最富情感的,高爾基說:“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的詩,永遠是靈魂的歌。”詩人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最終目的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發同樣的哀樂,引發作者和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我從這句話中受到啟示,決定從朗誦詩歌入手。由於風格的因素,我對詩歌的朗誦還找不到門路,於是上網找到了余光中先生自己朗誦的鄉愁,認真細緻地品味了其中蘊含的感情,自己再來讀的時候就有感覺了。在一次次的配樂朗誦中我也進入到了“思鄉”的.境界。另外,備課過程中,我在問題的設定上過於簡單,生成性不夠。李敬東老師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從中我得到了很多啟示,比如對詩歌意象的分析、詩歌的美感分析等。

  三、教學效果

  只有靈魂真正地受到觸動才能把詩歌的感情讀出來。我努力學著去體會余光中的鄉愁,剛開始同學們沒有把握住感情基調,透過我的示範朗誦以及一起歸納每小節詩的朗讀語氣,配樂朗誦詩歌,播放《鄉愁》歌曲,塑造了一定的情感氛圍,學生的朗誦還是有了提高。在對作者的感情有了初步的把握之後,我讓學生自己完成我設定的問題鏈討論題,學生還是基本能把握。但是讓我覺得不滿意的是在練習“鄉愁是什麼”寫個仿句時,他們無從下手,我又透過一首改寫得很俗的鄉愁和這首詩作比較,讓學生明白“意象”是詩歌的生命,他們從中也受到一定的啟發。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了文字,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並給學生分析了這首詩歌的寫作意象,並抓住物象讓學生從象中感悟思鄉之情,真正讓他們懂得“意象”是詩歌的生命,只有把情感寄託於意象,詩歌才具有生命力。整節課上下來,一氣呵成,儘管中間兩次停電,我沒有慌亂,而是不慌不忙上完了全部內容。

  四、評課

  上完這堂課後,語文組的老師及時給我提出了很多建議,讓我受益匪淺。老師們充分肯定了我做得最好的地方,認為我在進入狀態的同時,透過詩、畫、樂等多種教學手段把學生也帶進了作者的感情世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對詩歌朗讀節奏和詩歌情感的體會,真正作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同時,老師們也指出我存在的不足:比如在讓學生做仿寫句式的時候,我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太短了,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評價學生的方式比較單一等。李敬東老師和周純傑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比如問題的設定應該要深遠一些,讓學生體會到思維的跳躍;不要過多受到教案的束縛;讓學生讀詩的意圖不要僅限於讀,讀一遍要有一遍的提升,具有有效性等等。老實說,這些意見真的非常中肯,擊中了我的軟肋,為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五、感悟

  上完這堂課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驚喜地發現自己也能上好詩歌了,好象又挖掘到了自己的一個潛能。真的要好好感謝我的帶教老師,他讓我明白:只要去做,一切皆有可能!另外,我感受到學生知識的缺乏和朗讀時缺乏感情,正如余光中先生自己所說:“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我也明白要讓十多歲的學生理解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的思鄉之情有些奢求,他們根本就無法理解思鄉的滄桑和"落葉歸根"卻無法實現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以,在課堂上我對這方面的問題有意逃避了,我對學生進行的感情引導不夠。今後我會多在這方面下下功夫。

  同時,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不足,在準備的過程中思維常常受到侷限,我感到了自己知識的匱乏和思考問題的淺薄,我還常常教育學生思考問題要深入一些,可連自己都做不好,真是汗顏!

  知識體系確實需要更新了,而且已經迫在眉睫了!否則我無法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落伍的教師只能教出落伍的學生,那是多麼可悲的事啊!今後我也要好好沖沖電了,多跟我的老師學學,我相信自己會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