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韋應物> 韋應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唐詩鑑賞

韋應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唐詩鑑賞

韋應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唐詩鑑賞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韋應物

  夾水蒼山路向東,

  東南山豁大河通。

  依微遠天外,

  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

  一雁初晴不朔風。

  為報洛橋遊宦侶,

  扁舟不繫與心同。

  韋應物詩鑑賞: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離開長安赴任,經洛陽,舟行洛水到鞏縣入黃河東下。這詩便是由洛水入黃河之際的即景抒懷之作,寄給他從前任洛陽縣丞時的僚友。

  詩人沿洛水向東北航行,兩岸青山連綿,漸漸地,東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來,而船卻已在不知不覺中駛入黃河了。於是詩人縱目四望黃河景物。這是秋天的傍晚,滔滔黃河與天相接,天邊隱約可見稀疏的樹木在寒氣中枯落。夕陽斜照在洶湧的河水中,忽明忽暗,閃爍不定。這種清曠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幾年前在伊水邊看到的那個孤零零的村落,自安史亂後,已變得殘破蕭條。往事不堪回首,抬頭遠望,只見雨霽晴展,北風勁吹,一隻孤雁橫過空中,頂風向南飛去。此刻,詩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訴洛陽的僚友們說,他的心情就象《莊子·列禦寇》中說的那樣:“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他覺得自己既非能幹的巧者,也不是聰明的智者,而是一個無所求的無能者,無所作為,無可憂慮,就象這大河上的船,隨波逐流,聽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顯然,這是感傷語,苦澀情。他相信他的僚友會理解他那無奈的憂傷,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從建中元年即位以來,朝政每況愈下,內外交困,國庫空虛,賦稅濫徵,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韋應物瞭解這一切,為之深深憂慮,然而無能為力。

  此次赴任,雖是榮升之遇,有可為之機,但他懂得前途充滿矛盾和困難。因此只能徒有巧者之才,空懷智者之憂,而自認無能,無奈而無求。也許他的洛陽僚友曾給他以期望和鼓勵,增添了他的激動和不安,所以他在離別洛陽之後,心情一直不平靜,而這黃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觸,使他無限傷慨地寫下這首詩寄給朋友們。

  這詩寫景物有情思,有寄託,重在興會標舉,傳神寫意。洛水途中,詩人彷彿在觀景,實則心不在焉,沉于思慮。黃河的開闊景象,似乎驚覺了詩人,使他豁然開通,眺望起來。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卻使他更為無奈而憂傷。遙望前景,蕭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顯示出民生凋敝,世事滄桑;朔風一雁,恰似詩人隻身東下赴任,知時而奮飛,濟世於無望。於是他想起了朋友們的鼓勵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覺得自己終究是個無所求的無能者,濟世之情,奮鬥之志,都難以實現。這就是本詩的景中情,畫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