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汪曾祺> 汪曾祺作品讀後感

汪曾祺作品讀後感

汪曾祺作品讀後感

  又是“霧失樓臺,霾迷津渡”的週末。蟄居在家,微信文章,看到汪曾祺先生一篇《五味》,不禁跟著先生的文字重又咂摸了一遍全國各地的“酸甜苦辣鹹”。

  汪老的散文,平實中帶著幽默,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好比一鍋白菜豆腐湯,看似尋常,信手拈來,細品才發現不一般——原來是,蘇北草雞,金華火腿,太湖活蝦,雲南松茸……文火慢燉三四個鐘頭,再把這些全都撈起濾去,下入白菜豆腐吸油吸味,方得這湯清爽鮮亮,又回味無窮。倘若沒有豐富的閱歷和深厚的藝文底蘊,哪個作家敢在“平”字上做文章?

  然而我更喜愛汪曾祺先生的小說。或許是年資尚淺,相比華落盡的沖淡平和,更容易對純真唯美的東西著迷。汪曾祺小說,沒有跌起伏的情節和宏大壯闊的場面,只有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他們的家鄉或旅途,在所寄身的蒼茫時代的一隅,過著前接古人後續來者、悲歡離合而又平凡無奇的一生。不似西洋畫法的透視深,一張白紙上只作閒閒幾筆,勾勒出人生中曇花鬼火、秋雲野鶴的幾幅畫面。

  人生是什麼?在汪曾祺筆下,是明子和英子飛槳划船的.蘆葦蕩,是巧雲織蓆十一子化錫的柳蔭街頭,是陳相公捱打後向遠方母親的嗚嗚哭訴,是秦老吉肩挑手數十年養大女兒的餛飩擔子,是李小龍的晚飯花,是王四海的黃昏,是臘月三十大雪紛飛如意樓上醉一回的三個老友,是墓草萋萋斯人已逝小學校的學生們依然傳唱的校歌:“西神山爽氣,東來鄰寺疏鍾,看吾校巍巍峻宇,連雲比列其中。……願少年,乘風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世俗中的優美,苦難中的堅強,趟過泥潭滾過油鍋後尚存的一抹溫情和純真——這些即是汪曾祺小說裡最打動人心之處。生活縱然貧苦,命運縱然顛沛,但有那麼一點至純至美的東西照耀著,讓自己的小小世界也籠上了一層淡淡的溫柔的光。

  在霧霾鎖心的日子,捧一卷書,借一縷光,便能微笑著展望風清日朗的遠方。

  【汪曾祺簡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