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汪曾祺> 汪曾祺的語錄集合

汪曾祺的語錄

汪曾祺的語錄集合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語錄了吧,語錄現指能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有一定傳播力的名人之言、網民言論、社會事件所產生的新詞條。你知道什麼樣的語錄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汪曾祺的語錄集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四圍山色臨窗秀,一夜溪聲入夢清。——《歲朝清供》

  2、語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聽就記住。語言的唯一標準,是準確。——《歲朝清供》

  3、年年歲歲一床書,弄筆晴窗且自娛。更有一般堪笑處,六平方米作郇廚。——《老味道》

  4、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汪曾祺:文與畫》

  5、都到歲數了,心裡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雲,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受戒》

  6、坐在亭子裡,覺山色皆來相就。——《汪曾祺散文》

  7、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於平淡,納外來於傳統,不今不古,不中不西。——《汪曾祺:文與畫》

  8、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老味道》

  9、她問了我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是,為什麼我的小說裡總有水?即使沒有水,也有水的感覺。——《汪曾祺散文》

  10、許多東西吃不慣,吃吃,就吃出味兒來了。——《歲朝清供》

  11、岸上疏燈如倦眼,中天月色似懷人。

  12、他的軀體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處了,但他身體內有某種東西卻是全然年輕的。——《老味道》

  13、窩頭白菜,寡慾步行,問心無愧,人間壽星。——《一輩古人》

  14、我則有點像董日鑄,以為"濃、熱、滿三字盡茶理"。——《四方食事》

  15、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汪曾祺《慢煮生活》

  16、我父親是個隨便的人,比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我十幾歲時就和他對座飲酒,一起抽菸。他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這種脾氣也傳給了我。不但影響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後輩的關係,而且影響了我對我所寫的人物的態度以及對讀者的態度。

  17、活在世上,你好像隨時都在期待著,期待著有什麼可以看一看的事。——汪曾祺《邂逅》

  18、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19、古人說詩的作用: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還可以多識於草木蟲魚之名。

  20、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21、但是一個作家的風格總得走在時尚前面一點,他的風格才有可能轉而成為時尚。追隨時尚的作家,就會為時尚所拋棄。

  22、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幹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餘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23、蠶豆作零食,有:入水稍泡,油炸。北京叫"開花豆"。我的家鄉叫"蘭花豆",因為炸之前在豆嘴上剁一刀,炸後豆瓣四裂,向外翻開,形似蘭花。

  24、四川才有夾沙肉,乃以肥多瘦少的帶皮臀尖肉整塊煮至六七成熟,撈出,稍涼後,切成厚二三分的大片,兩片之間皮肉不切通,中夾洗沙(豆沙),上籠蒸火巴。這道菜是放糖的,很甜。肥肉已經脫了油(豆沙最能吸油),吃起來不膩。但也不能多吃,我只能來兩片。

  25、如果平日留心,積學有素,就會如有源之水,觸處成文。否則就會下筆枯窘,想要用一個詞句,一時卻找它不出。語言是要磨練,要學的。

  26、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裡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27、有的小說,是寫農村的。對話是農民的語言,敘述卻是知識分子的語言,敘述和對話脫節。

  28、語言,是內在地執行著的。缺乏內在的'運動,這樣的語言就會沒有生氣,就會呆板。

  29、流動的水,是語言最好的形象。

  30、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語言的後面是有文化的。

  31、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32、一瀉千里,戛然而止,畫舫笙歌,駿馬收韁,可長則長,能短則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33、我們的語言都是繼承了前人,在前人語言的基礎上演變、脫化出來的。很難找到一種語言,是前人完全沒有講過的。那樣就會成為一種很奇怪的,別人無法懂得的語言。

  34、古人說"無一字無來歷",是有道理的,語言是一種文化積澱。語言的文化積澱越是深厚,語言的含蘊就越豐富。

  35、不少作家充分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應該提到內容的高度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