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鄉愁> 《鄉愁》藝術特點分析

《鄉愁》藝術特點分析

《鄉愁》藝術特點分析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下面是其藝術特點分析。

  《鄉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首抒情名詩。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具體的物象,把綿綿的鄉愁、無限的愁思注於筆端。而鄉愁的產生,鄉愁的無奈,卻巧借“距離”表現出來。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詩中這樣的句子:“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由此可見,詩人在每個詩節中抒情時都給讀者設定了一個“距離”情境。從字面上看,似乎是簡單、機械的重複,而細細地品味,卻覺得妙意無窮。

  先從時間上說,年少時,因為求學與母親產生“距離”,從而“鄉愁”產生;成年時,因為謀生,與新娘產生“距離”,“鄉愁”產生;人到中年,因為歲月無情,與母親陰陽相隔,“鄉愁”油然而生;而如今,政治的原因,使得故土可望而不可及,“鄉愁”無時無刻不困擾著詩人。你看,詩人用“距離”讓我們切實感受到“鄉愁”的存在。

  再從距離的實質性來看“距離”的妙用。我們都知道,距離產生美是靠距離的遠近來完成的。這還得從四個抒情物象說起。作者在四個不同的時間段用了四個不同的物象來傳送著“鄉愁”。分別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從表面上來看,我們會發現,“郵票”“船票”連線的兩頭,距離較遠;而“墳墓”“海峽”連線的'雙方似乎只有一步之遙。然而,我們再品味一下,你會發現詩中所傳送的鄉愁,距離較遠的,可以透過“郵票”“船票”來傳送,來傾訴,來實現;而看起來距離較近的,儘管距離是近了,似乎也可以傳送、可以傾訴,卻難以實現。真可謂“實遠而近,實近而遠也”。而真正困擾作者、使得作者憔悴的,恰是那雖近猶遠的鄉愁。作者便是藉著這微妙的“距離感”,讓讀者感受到鄉愁的存在、鄉愁的微妙與無奈。

  “有奈”是常人所共有的,能喚起讀者的共鳴;“無奈”才是本詩所要表現的主題。作者巧妙地借用“距離”讓讀者由遠而近,再由近及遠。遠近間鄉愁畢現,遠近間體味出鄉愁的無奈,遠近間主題實現,遠近間才真正品味出鄉愁的內在。因為本詩真正要表現的不是纏綿悱惻,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壯愛國情懷。

  如果沒有四個精練的物象,我們難以感受到鄉愁的存在;如果沒有“距離”我們便無法體味到“鄉愁”的真諦。

  《鄉愁》詩美,《鄉愁》中的“距離”使得“鄉愁”更美。

  拓展閱讀:《鄉愁》簡案

  一、教學目的:

  1. 理解、感受這首詩的優美意境和深刻含義。

  2. 理解這首詩的藝術特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感受這首詩的優美意境和深刻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播放馬思聰《思鄉曲》

  (二)出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三)余光中簡介

  (四)教師範讀全詩,注意節奏和重音

  (五)學生齊讀全詩

  (六)分析全詩(思想內容)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對母親的思念

  長大後——船票——夫妻分離—對妻子的依戀

  後來——墳墓——母子死別—對母親的追念

  現在——海峽——遊子與大陸分離—對故土的眷戀

  母子深情 綿長

  夫妻恩愛 厚重 綺麗迷人

  生死悲痛 巨大 最感人

  思鄉哀愁 綿綿無盡 最驚人

  由個人思鄉之情到普遍的家國之情的昇華

  (七)分析全詩(藝術特色)

  1.意象新穎、單純、明朗、集中、強烈

  2.正語反出

  3.形式美

  (1) 結構

  變化中有統一的美,活潑,流動,生機蓬勃。

  (2) 音樂

  重章疊句, 韻律優美,節奏感強。

  (八)總結

  是我國民族傳統和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九)拓展閱讀,席慕蓉和李廣田的《鄉愁》,引導學生找出詩中的意象。(機動)

  (十)拓展遷移

  仿寫:鄉愁是 幸福是 歡樂是 痛苦是 愛是

  (十一)作業: 1.誦余光中的《鄉愁》

  2.課外摘抄自己喜歡的詩歌10首並背誦

  3.閱讀余光中的《鄉愁四韻》,寫出對詩中四個意象的理解。(機動)

  (十二)結束曲:《送別》(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