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望嶽> 《望嶽》古詩賞析

《望嶽》古詩賞析

《望嶽》古詩賞析

  《望嶽》古詩賞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裡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如何:怎麼樣。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南北。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蕩胸:心胸搖盪。曾:同“層”,重疊。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裡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如何:怎麼樣。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南北。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蕩胸:心胸搖盪。曾:同“層”,重疊。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裡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如何:怎麼樣。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南北。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蕩胸:心胸搖盪。曾:同“層”,重疊。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譯註參考:

  1、 張忠綱.杜甫詩選:中華書局,2005:1-2

  2、 葛曉音.杜甫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

  3、 韓成武.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

  譯文及註釋

  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註釋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 顯示全部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第一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第二首詩作於作者中年時,宰相房琯敗績喪師於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而滿是失意。第三首作於作者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