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王維的“維摩”人生

王維的“維摩”人生

王維的“維摩”人生

  作為唐代文人的傑出代表王維就出生在這樣的佛教氛圍濃郁的時代。王維字摩詰,被後世稱為“詩佛”,王維是李白、杜甫之後的又一位大詩人。

  一、佛教與王維

  王維出生在盛唐時代,精通佛學,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但是為什麼王維把自己的字號取為“摩詰”呢?為什麼王維被後世稱為“詩佛”呢?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王維的“摩詰”人生。

  (一)佛教在唐代的盛行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後經南北朝到唐以後,人們開始重視佛教,佛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到盛唐時期佛教更是受到不少文人的推崇。出現了很多經書如《維摩經》、《華嚴》、《法華經》等,其中《維摩經》是一部相當特異的佛典,深受王維的喜愛。《維摩經》的中心不是記載釋迦的言論而是描寫維摩詰的種種神通及其超邁群倫的佛學見解。因維摩詰是一位過著富貴與修行“兩不誤”的生活方式,以及他恣肆張揚的思想個性,潔淨而沒有汙染。所以王維把維摩詰作為自己嚮往的生存典範。

  (二)王維的佛緣

  王維全家均篤信佛,其母親正是北宗神秀的弟子大照禪師的虔誠信徒。受家庭尤其是母親的影響,王維早年就研習和相信佛教。王維與佛家有著不淺的因緣,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他寫給南宗六組慧能的詩文,文中多處引維摩詰自喻。他對佛教的造詣很深,詩句中都很有佛理禪機,故有“詩佛”的美稱。

  王維在20歲中進士,後因舞黃獅案被貶濟州,安史之亂後官路一路亨通,但是在這期間遭受很多痛苦,看到事態的炎涼,官場的阿諛奉承,讓王維非常的失望厭倦和擔心,但是另一方面卻又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曾經跟隨神會禪師參禪禮佛。經常和裴迪等人遊覽輞川的山水,漫談佛經述說道義,歸隱後,經常與高僧交遊。王維一生曾四次出家隱居,每日裡悠閒自得的談禪賦詩,禮佛作畫,一幅超然塵世的隱居生活。

  王維的字號“摩詰”就是從《維摩詰》這部經書中得來的。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死後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美譽,我想也許和王維的佛教思想有一點的.影響。可見佛教對王維有著深厚的影響。

  二、王維的作品體現的佛教

  (一)王維的早期作品

  王維年輕時期有抱負和熱情,寫過一些昂揚奮發的詩篇。等到張九齡罷相後,他逐漸轉向消沉,長期亦官亦隱。他在隱居時的許多作品,充滿禪機和佛老思想。如《偶然作六首》其三)中的“世綱嬰我故,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幾徊欲奮飛,踟躕復相顧。”還有《酌酒與裴迪》中厭惡仕途的“人情翻似波瀾”,和《嘆白髮》中慨嘆的“人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再有《過香積寺》中寫道:“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雪峰。古木無人經,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有著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二)王維的後期作品

  王維的詩精緻巧妙,很有禪理味,王維與神會禪師的結識交遊是其創作生涯的重要轉折點,促成了其晚期詩風的形成。王維受神會請託為六祖慧能作碑銘,其中說到“弟子曰神會,遇師於晚景,聞道於中年”(《六祖慧能禪師碑》)。慧能、神會教義的要點能及時地頓悟,“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死句下”。

  王維晚歲的詩作都達到了很高的勝境。如《鳥鳴澗》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心鳥,時鳴春澗中。”雖是有動有聲,然而絕非聒噪吵鬧鬧,恰是一種空靈、寧靜之境,在“動”與“靜”的相互把握中傳送著生命的律動。“人閒、”“夜靜”、“花落”、“山空”,是心境也是處境,在空曠寧靜之中,明月乍出,有動而無聲,卻“驚”動了山鳥,雖著一“驚”字,依然是靜的延伸。這是宇宙精靈恆在狀態的通然了悟。令人深深地感覺到“見心”、“見性”,“吾梵一如”。作者將如此玄冥的禪意化入詩作,不露半點痕跡,怎不讓人諾諾連聲。

  三、王維詩的特色

  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

  (一)詩如畫卷,美不勝收

  蘇軾曾說:“唯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給予王維詩很高的評價,在讀詩的過程中腦海中呈現一幅美輪美奐的景象,如身臨其境之感,彷彿自己即是適中的一員。如《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二)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王維山水詩在寫景的同時,飽含深情。把大自然的美景寄語自己閒適生活和恬靜心情。把自己的想法描繪成一幅幅花捲,親近自然,不加雕刻與修飾,卻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境界。

  (三)詩摻禪意,流動空靈

  王維的詩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進入一種空靈的境界。讀時有一種暫時忘了身邊的煩惱和憂愁,心境悠然,自由舒適。如《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結語:

  王維受佛教的影響,與李白、蘇軾、黃庭堅等詩人受佛教的影響是不同的。李白受佛教的影響,他的詩顯示出的是“道風仙骨”、處處閃爍著佛光禪影。而王維的詩給人一種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感覺。讀王維的詩有一種閒適恬靜,彷彿走進了他詩中描繪的場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閒,“人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的慨嘆,“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的美感。讓我感受到了那種淡泊名利、悠閒自然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