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王安石變法
一、古代官史的評價:
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最終滅亡。
北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的干將京、卞,在宗時期繼續推進變法,最後北宋亡國了。
二、梁啟超的評價
梁啟超專門為王安石作傳,於1000年後全面推崇王安石,視其為一代完人。
三、建國後的評價
基本肯定的評價,即:王安石變法實現了其富國強兵,加強宋朝封建專制統治。
四、近年來的評價
高度讚揚其“三不足”精神: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仔細分以上評價,我們會發現如下現象:
1、古代官史的評價,主要目的在於找出北宋亡國的元兇。
作為宗的後人們,亡國的責任肯定不在宗,只能在奸臣身上找原因。於是,京這個大奸臣就不得不來頂這個罪。京是王安石選出來的,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將,亡國之根必然在王安石這裡。
2、梁啟超的評價,在於王安石的變法最終被老太后們終止了。
這與維新變法何其相似?
作為維新變法的核心人物,肯定王安石實際上是在肯定自己。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從古自今都是帶有功利性的。
人們是從自身的利益需要出發來評價歷史人物,而不是從真正歷史人物的特定歷史條件出發來評價歷史人物。
因此,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我們很可能是被遮住了雙眼。
下面拋開歷史評價,我們理性地分一下:
1、為什麼會有奸臣?
昏君時代才出奸臣。
所謂的奸臣,在政治清明時,可能就是能臣良相。
因此,北宋的滅亡,根子出在昏君身上,而不是在臣子身上。
2、王安石的變法好不好?
好經也會讓歪嘴和尚給念歪了。司法光在《與王介甫書》中提到的:
(1)本來幫助農民的青苗法,變成了官府向農民徵收利息的工具。
(2)本來用於平抑價格的市易法,變成了官府與民爭利的工具。
這一些可能都是真實的。
官府的稅收和財政收入增加了,但老百姓卻被害慘了。
3、京的運氣不好。
宗時期,情況差不多的遼國並沒有變法,也讓金人給滅了。
金國的`太祖阿骨打,實在是個雄才大略的了不起人物。
滅北宋時雖然阿骨打已不在了,其實還是用他的餘威。以後,趙構的小朝庭實力實在差得遠,卻挺住了,強大的金國就是滅不了他了。實在是阿骨打的繼任者們太平常、太普通。
如果沒有阿骨打,金人也許還是遼國的一個小部落。那樣一來,宗與京們再瞎折騰,估計也亡不了國。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王安石變法也許不象正史講的那樣可惡,但也不象近現代人們講得那樣了不起。
王安石變法,不過是當時的統治者針對時弊採取的一些對策,時行時停。
運氣好時,亡不了國,吹他富國強兵也行,說他瞎折騰也對。即使什麼不做,吃祖宗飯,怕也差不到哪裡去。
(神宗一上位,老臣富弼就建議神宗這個小夥子先按祖宗的法子搞20年再談變法。可神宗這個小夥子感到為政艱難,就想變法。其實,即使國家強盛,一個小夥子敢接手國家,也很難的。在這一點上,富弼可能更有道理一些。)
如果運氣差一些,遇到了阿骨打這種雄才大略,即使不變法,以宗那水平,怕也得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