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兩首王昌齡帶拼音
王昌齡的從軍行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呢?全詩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從軍行二首原文:
向夕臨大荒,朔風軫歸慮。平沙萬里餘,飛鳥宿何處。
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
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去為龍城戰,正值胡兵襲。
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長風金鼓動,白露鐵衣溼。
四起愁邊聲,南庭時佇立。斷蓬孤自轉,寒雁飛相及。
萬里雲沙漲,平原冰霰澀。惟聞漢使還,獨向刀環泣。
從軍行二首拼音解讀:
xiàng xī lín dà huāng ,shuò fēng zhěn guī lǜ 。píng shā wàn lǐ yú ,fēi niǎo xiǔ hé chù 。
lǔ qí liè zhǎng yuán ,piān piān bàng hé qù 。biān shēng yáo bái cǎo ,hǎi qì shēng huáng wù 。
bǎi zhàn kǔ fēng chén ,shí nián lǚ shuāng lù 。suī tóu dìng yuǎn bǐ ,wèi zuò jiāng jun1 shù 。
zǎo zhī háng lù nán ,huǐ bú lǐ zhāng jù 。
qiū cǎo mǎ tí qīng ,jiǎo gōng chí xián jí 。qù wéi lóng chéng zhàn ,zhèng zhí hú bīng xí 。
jun1 qì héng dà huāng ,zhàn hān rì jiāng rù 。zhǎng fēng jīn gǔ dòng ,bái lù tiě yī shī 。
sì qǐ chóu biān shēng ,nán tíng shí zhù lì 。duàn péng gū zì zhuǎn ,hán yàn fēi xiàng jí 。
wàn lǐ yún shā zhǎng ,píng yuán bīng xiàn sè 。wéi wén hàn shǐ hái ,dú xiàng dāo huán qì 。
從軍行二首註釋:
⑴大荒:指極其偏遠荒僻的地方。⑵朔風:北風。軫歸慮:意為歸家的思慮使人心痛。軫:痛。⑶虜騎:指塞北匈奴騎兵,此處指突厥等少數民族騎兵。⑷翩翩:形容馬騎輕疾的樣子。⑸邊聲:邊地所特有的聲響。⑹海氣:指湖泊上的霧氣。⑺定遠:指定遠侯班超。⑻行路難: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⑼角弓:指用獸角裝飾的硬弓。持弦:張弦。⑽龍城: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國境內。⑾金鼓:分別指鉦和鼓,是古時軍中用於號令的兩種樂器。⑿南庭:指南匈奴單于的住處。⒀蓬: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從軍行二首鑑賞:
這組詩共兩首,第一首詩表達了一位投筆從戎多年的老戰士因功業志向難酬而產生的一時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寫傍晚邊塞的荒涼景象,寫得情景交融,淒涼孤寂。最後,詩人借用典故,抒發了功業難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雖是一時激憤之語,但細細體味,亦在情理之中,傳達出更多的辛酸與無奈。
第二首詩主要描寫的是邊塞征戰中的思歸之苦。詩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繪了戰爭的慘烈與悲壯及邊塞蕭索荒涼的風光景物,在景物描寫中寄寓了長年戍邊征戰的將士們的思鄉情結,寫得蒼勁曠遠,意蘊深長。語言的錘鍊,更是爐火純青,在一系列極意鋪陳之後於篇末點出戍卒的思歸之情,讀來更為撕心裂肺,悽愴感人。
作者簡介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生平
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復發,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 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亳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天子王昌齡”。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一帶。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
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