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勃> 《新唐書列傳文藝上王勃傳》閱讀試題答案及翻譯譯文

《新唐書列傳文藝上王勃傳》閱讀試題答案及翻譯譯文

《新唐書列傳文藝上王勃傳》閱讀試題答案及翻譯譯文

  《新唐書列傳文藝上 王勃傳》閱讀試題答案及翻譯譯文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其失。麟德初,劉祥道巡行關內,勃上書自陳。祥道表於朝,對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數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①《平臺秘略》。書成,王愛重之。是時,諸王鬥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怒曰:“是且交構。”斥出府。

  勃既廢,客劍南②。嘗登葛憒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亮之功,賦詩見情。聞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倚才陵藉,為僚吏共嫉。官奴曹達抵罪,匿勃所,懼事洩,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父福,繇雍州司功參軍坐勃故左遷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s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④不辭。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輒報。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語。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尤喜著書。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門人甚眾。嘗起漢、魏盡晉作書百二十篇,以續古《尚書》,後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勃補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嘗謂人子不可不知醫,時長安曹元有秘術,勃從之遊,盡得其要。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極,子勉思之。”寤而作《易發揮》數篇,至《晉卦》,會病止。作《唐家千歲歷》。

  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初唐四傑。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議者謂然。 (選自《新唐書?列傳?文藝上》,有刪節)

  注:①論次:評定編次。②唐道名。以地區在劍閣之南得名。宋陸游曾留蜀約十年,喜蜀道風土,因題其生平所為詩曰《劍南詩稿》,後人因以“劍南”稱之。③s:同“悸”,因受驚嚇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經心,隨意。⑤更衣:如廁。

  4.對下列 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指瑕》以`其失 `:揭發,挑出

  B.勃戲為文檄英王雞 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徵召、聲討的文書

  C.是且交構 交構:相互構陷

  D.不易一字 易:改動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勃才華的一組是

  ①作《指瑕》以`其失

  ②諸王鬥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

  ③聞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

  ④匿勃所,懼事洩,輒殺之

  ⑤公矍然曰:“天才也!”

  ⑥勃補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王勃年幼時就表現出才華,後來在麟德初年給到關內巡查的劉祥道獻上文章表露才華,並在朝廷的策試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並被授予官職。

  B.由於王勃倚仗才華常常讓同僚難堪,所以在後來他窩藏、殺死官奴並被判處死後,同僚們都高興不已。

  C.王勃在滕王閣的聚會上依舊是恃才不羈,眾位客人沒有能為滕王閣聚會寫出序言,他毫不推辭,他的才華初現便令已經起身去了廁所的都督閆公欣賞讚嘆,也給宴會增加了又一樂事。

  D.王勃既才華橫溢,又喜歡著書立說,曾給祖父王通撰寫的《尚 書》中的殘缺內容補出二十五篇。後又寫出《易發揮》、《唐家千歲歷》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官奴曹達抵罪,匿勃所,懼事洩,輒殺之。(5分)

  譯文:

  (2)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議者謂然。(5分)

  4.B(檄:動詞,用文書聲討)

  5.B(②開玩笑之舉動③想要研究醫學而做的事④犯罪之舉)

  6.A(B同僚們高興不已,無中生有;C眾位客人不寫是因為都督有私心;D張冠李戴,《尚書》非王通撰寫)

  7.(1)官家的奴才曹達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洩露,就殺了曹達。(“抵罪”“匿 於”“輒”各1分,句意2分)

  (2)楊炯曾說:“我慚愧排在盧前,而對排在王后面感到羞恥。”(當時的)評議者也認為是這樣。(“愧”“恥”“然”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人。六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九歲那一年,讀到了(大儒)顏師古註解的《漢書》,就作了一篇《漢書指瑕》來挑出它錯誤。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員劉祥道奉旨巡行關內,王勃給劉祥道寫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學。劉祥道上表給朝廷,策試成績優秀。當時他還不滿二十歲,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職,多次獻上精美的頌文給皇帝。皇子沛王聽說了他的名氣,就把王勃請到自己的府中,擔任專門的著作工作,評定編次《平臺秘略》一書。書寫成以後,沛王對王勃更加寵愛信任。當時,皇 子們喜歡玩鬥雞遊戲,王勃開玩笑寫了一篇檄文聲討英王的鬥雞,高宗皇帝大怒道:“這麼下去將會挑起皇子之間的矛盾。”把王勃轟出了王府。

  王勃被轟走後,遊歷到四川劍南。曾登上葛憒山遠望,慷慨地懷念起三國諸葛亮的功績,寫下詩篇展露情懷。他聽說虢州盛產草藥,求託門路弄了個虢州參軍的小官(便於研究醫學)。他倚仗自己的才華,傲視同僚下屬,被他們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達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洩露,就把他殺了。事情暴露之後,本該問死罪,正好趕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職名。父親王福,為雍州司功參軍,因為王勃的緣故降職至交n縣令。王勃前往交n探望父親,渡海時溺水,驚悸而死,享年二十九歲。

  當年,王勃路過鍾陵,正趕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宴賓客,事先背地裡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賓客誇耀,於是拿出紙筆遍請賓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擔承。到王勃那裡,竟漫不經心地接過筆來,也不推辭。都督大怒,起身假裝上廁所,暗中派遣下屬窺探王勃的文章,隨時彙報。彙報了一兩次之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奇妙,都督興奮地說:“這真是個天才!”連忙請他將文章全部寫完,賓主盡歡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時候,剛開始並不精密思索,先磨數升墨汁,然後大量飲酒,拉過一床被子矇頭而臥,等醒來之後,拿過筆來就寫完全篇,一字不改,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中寫稿”。

  王勃還特別喜歡著書立說。當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養了很多門客。曾經創 作了從漢魏至晉時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來當做古《尚書》的續篇,後來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錄,沒有文章,王勃將缺失的地方補充完 整,最終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認為,做為一個人,不能不懂醫學,當時長安名醫曹元有秘密的醫術,王勃跟他行醫學習,全都掌握了曹元的醫學精華。他曾經讀《易經》,晚上夢中彷彿有人告訴他:“《易經》中有個太極,你要好好思考!”醒來後便寫作《易發揮》,一連寫了好幾篇,寫到了《晉卦》,恰逢生病,這件事就中止了。王勃作了一部《唐家千歲歷》。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憑文章齊名,天下稱為“初唐四傑”。楊炯曾說:“我慚愧排在盧前,而對排在王后面感到羞恥。”當時的評議者也認為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