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軼事:鄭俠賠罪
鄭俠(1041~1119),北宋詩人,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其作品有《西塘集》,《西塘先生文集》等。
王安石軼事:鄭俠賠罪
南京清涼山有座“一拂寺”,寺裡敬的一尊像,是北宋的一位清官,叫鄭俠。傳說他做官清正,罷官回金陵時,兩袖清風,隨身只有一根撣灰的拂塵。後人敬重他,就在他去世後,造了這座“一拂寺”來紀念他。
鄭俠怎麼被罷官的呢?說來跟王安石有一段牽連。
當時,王石安做宰相,為了讓百姓喘口氣,叫北宋興旺起來,就在全國推行新政。神宗皇帝蠻相信他,封他做荊國公。可是,牡丹雖好還要綠葉扶持,許多權貴富豪,不但不扶襯他,相反,對他十分忌恨。因為新法捆了他們的手腳,使得他們不能像往日那樣搜刮老百姓。在一層層推行新法的時候,他們耍刁故意做偏了,害得百姓受罪,叫王安石的新法行不通,歇火。
鄭俠是個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有一回,他看到老百姓受折騰,不曉得是權貴富豪們故意搗鬼,還以為是新法的弊病,就連夜畫了一幅《流民圖》呈給皇上,反對新法。皇帝那刻兒是“新砌茅缸三天新”,推行新法正在興頭上,看到這幅《流民圖》,火冒三丈,不問青紅皂白,就把鄭俠的官兒罷了。
後來,宋神宗過世,太后抓了權,一幫權貴們到底把王安石拱下了臺。王安石回到金陵的半山園當老百姓,眼望著新法被他們改掉,心疼得很,便經常一個人穿著布衣,騎匹毛驢,在外頭散心,回家來不是做詩,就是吃悶酒。
這天,家人來報:有位客人要見。一問姓名,是鄭俠。王安石心裡為難:這鄭俠當年因為反對新法,被皇帝罷了官,斷送了前程,一定把我王安石恨成一個洞。過去我在臺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鄭俠就是恨我也沒法可想。此刻,我也丟了烏紗帽,成為平民百姓,鄭俠這趟來,還不是找我出出氣的!再說,朝廷裡那些權貴,挖空心思破壞新法,現在一個個做了大官,獨獨倒楣的鄭俠,一幅《流民圖》就丟了官,人家心裡這口氣平不下去,也不能怪。“罷罷罷,我王安石為推行新法,受夠了權貴的冤枉氣,今兒再讓鄭俠出出氣,又有何妨?!”王安石拿定章程,就出門迎客。
那鄭俠一見王安石的面,二話沒說,先一躬到底,畢恭畢敬他說:“老荊公,聽說你回半山園住了,小弟今天特意來看望你的。”
“不敢,不敢。”王安石把鄭俠迎到小屋裡,讓坐倒茶,心裡想:你有什麼牢騷就快發吧!果然,鄭俠開口了:“老荊公,還記得我那幅《流民圖》麼?”
王安石連忙回答:“記得,記得。害得你……”心裡想:你就巷子裡扛木頭,直來直去吧!
鄭俠笑道:“我就為這幅《流民圖》來向先生賠罪的!”
“賠罪?”王安石一愣,疑惑自己耳朵不聽使喚,又問了一句:“賠什麼罪?”
鄭俠就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把話說了個痛快。原來,鄭俠丟了官,在金陵跟老百姓早晚相處,親如一家,百姓的甘苦,他比以往明白多了。日子一長,他親眼看到王安石的新法果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讓不少百姓能安居樂業,國家也有了一點興旺景象,才曉得他當年“為民伸張”的好心,正好替那些權貴富豪當了攻擊王安石的炮子兒!為此,鄭俠不但對王安石消了怨氣,反而一肚子的.不過意,總想找個機會來向王安石表白心意。此刻,鄭俠誠心誠意他說:“荊公,你的新法好啊!可恨的是,有些為官的不好好執行……”
“你……”王安石望著鄭俠,愣了大半天。——他沒想到鄭俠是這樣以民為重,不計個人恩怨!一時高興得說不出一句話。
“快拿酒!”王安石含著淚,轉身對老家人咐道。老家人拿來酒,又端來幾碟小菜,兩個人就像幾生幾世未會的知心朋友,談不了的話,越談越興濃,喝不完的酒,幹了一杯又一杯……
王安石雖說酒量不小,這時也有些醉了,便也乘著酒興,又滿斟了一杯,舉到鄭俠面前道:“請乾此杯,酒逢知己千杯少嘛!”於是一飲而盡。鄭俠看到王安石把他當成知己朋友,十分高興。但他想到剛進門時自己的尷尬相,也端起酒杯滿飲一杯,笑對道:“荊公方才相見,正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啊!”兩人大笑。
後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兩句話就成了一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