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讀後感6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題西林壁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題西林壁讀後感1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首古詩《題西林壁》,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蘇軾在1084年5月和朋友在遊廬山西林寺的時候所寫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啊!廬山的景色多麼雄奇壯觀呀!雖然我沒去過廬山,但我已經感覺到了廬山,感受著廬山的千姿百態,讓人目不暇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那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分析事物。
題西林壁讀後感2
這幾天,我學了一首詩,名叫——題西林壁,它是蘇軾寫的詩這首詩是描述廬山的景色,描寫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從正面看廬山像山嶺,從側面看像山峰,從遠處看,從近處看,從高處看,從低處看的景色各不相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不知道廬山的真正樣子,因為人們站在這座山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明白了看一個東西或想一件事,一定要從各方面來看,不能只單純的看一個方面,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題西林壁讀後感3
從正面看廬山,它是一道長長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它是一座高高的山峰。從不同距離、不同高度去看,都是各種互不相同的景象。為什麼不能完整地看清廬山的真實面貌呢?只因為你就在山裡面,眼界受到了侷限的緣故。
我遊覽樂山大佛時,首先坐船順江而下,從側面看到的是一座普通的山,當船行至山的正面時,大山變成了一座臥佛。
1、任何事情都具有多樣性,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人不清楚廬山本來的面目,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中。說明了一個道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題西林壁讀後感4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使人從不同角度觀察廬山的形狀,因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廬山的樣子也不一樣。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有的人也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但是他在廬山裡看廬山,卻怎麼也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有的人站在廬山頂峰看景色,不僅看得遠,而且看得很全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生活中,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更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題西林壁讀後感5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世界地圖引出的一課,這篇課文我受的啟發最大。我認為課文中的魏格納非常矢志不渝,鍥而不捨,因為教授都叫他不必為此事枉費心機了,可是他的心卻毫不動搖,堅持不懈,不輕易改變自己想。後來他勤奮鑽研,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絡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又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證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哪!魏格納成功地證明了自己的想法,並做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演講,並提出了關於大陸漂移的假說,引起了地質界的震動。我要好好學習魏格納這種永不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精神。
題西林壁讀後感6
今天,我又研讀了一遍蘇軾的《題西林壁》,心中頗有一番感觸。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婦孺皆知的詩,我在今天,又讀出了他新的內涵,新的韻味。
東坡先生身處廬山之中,四周層巒疊嶂,已辨別不出此刻究竟身處何處。四周的山巒變幻莫測,從各個方向呈現不同的景色。置身於造物者那無盡的藝術構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這世界幻化成他筆下的各種神造,波瀾壯闊,氣韻迭起。而人,在這其中,就如滄海一粟,或許功成名就,或許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蒼茫的人間,個人,究竟是多麼渺小!
東坡先生一生風雲跌宕,但他的文學成就宛如一座豐碑。他那飄逸灑脫的文風,一如他的處世風格,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學家,看穿世事變遷。他說人對世界,應該是這樣的人生態度“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度!他已經忘卻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離於宇宙之外,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來觀察這世間。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學習壓力,生活壓力,與心之嚮往將我苦苦的纏繞,沉重的壓制著我那顆年輕飛揚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難免心情惆悵。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離出來啊。東坡先生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訴我們,面對紛繁複雜的世間,我們一定不能僅僅禁錮於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長遠。要站在超脫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後,想到自己的這番磨礪必將是為以後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那麼也許我看到的就不是“遠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許,我看到的就會是: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