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陶淵明《飲酒》公開課教學設計範文

陶淵明《飲酒》公開課教學設計

陶淵明《飲酒》公開課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淵明《飲酒》公開課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陶淵明生平以及寫作背景,以讀—講—賞—評—練的方法學習鑑賞詩歌。

  2.過程與方法:理解本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體會詩中內涵以及作者積極的人生追求和熱愛田園生活的情致。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學習《飲酒》,使學生對陶淵明形成正確認識,正確理解詩人心志高遠的精神境界,啟示學生培養樂觀向上的生命態度,學習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處世方法。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全詩,理解詩歌思想內涵和精神境界。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和理解陶淵明以及他的處世態度,並學習借鑑於自身。

  [教學媒體]

  播放器、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往今來,官場上多少人為了仕途而爭名奪利,為了升遷而不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殘害親人,但是卻有少數文人墨客鄙棄世俗,厭惡官場,辭官回鄉,歸隱田園,過著“世與我相違,復駕言兮求,人生行樂耳,何須富貴時”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飲酒》。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後親友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九江柴桑(九江縣)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直到二十九歲的“高齡”才出仕為官任江州祭酒、參軍、縣丞一類的芝麻小官。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不僅壯志無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委蛇。當他做彭澤縣令時,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當天職官回鄉,寫下了《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五首,《飲酒》二十首,等大量詩作。從做官到四十二歲掛冠歸田共十三年。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對唐朝的王維、孟浩然等人產生很大影響。

  三、賞析詩歌

  1、播放《琵琶語》聽音訊朗讀

  2、劃出節奏、韻律範讀朗讀

  明確: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組討論,通譯全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居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問怎麼能做到這樣呢?因為心與世俗遠離,自然就覺得地處偏遠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東邊的籬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見南邊的廬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夕陽映照下的南山籠罩在一片濛濛的霧靄中,越發得美妙神奇,而一雙雙飛鳥藉著暮色結伴飛向林間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裡邊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沒有合適的語言表達。

  4、分析每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樂;三四句恬靜而閒適;五六句滿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長而感慨。

  四、問題探究

  1、詩歌前四句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遠”,那麼為什麼“心遠”?遠離什麼?

  詩人身居人世,但無俗事紛擾,是因為民主協商超脫世俗,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榮祿所累,擁有平和的生活。遠離官場,遠離塵俗,這四句肯定了自己心遠是正確的選擇。“心遠”與“地偏”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境之間的關係。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心遠”包含: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達觀的生活態度(酌貪泉以覺爽,處涸澤而猶歡)這就是陶淵明不朽的精神堡壘。

  2、理解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是神來的寫景之筆,描寫詩人在東邊的籬笆下專心而悠閒地採摘菊花,偶一抬頭,無意間便能望見悠遠超然的南山。兩句刻畫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形象。這不是一個“採菊”一般的動作,而是包含著詩人超凡脫俗,熱愛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潔的情操。

  東籬的凌霜黃菊,蒼翠的峻拔南山,大自然高法美好的景緻與結廬人境超脫塵世的詩人融為一體,形成人與自然物我合一的意境,包含著豐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脫俗捨棄功名,歸隱田園,才有採菊的悠然;只有採菊的悠然,才會見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此句刻畫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又刻畫一個採菊的形象,人與自然詩情畫意,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描寫什麼?有何深意?

  夕陽西下,山色迷人,飛鳥結伴,知倦還巢,景物描寫。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場,追名逐利,樂不思返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懷抱。詩人《歸園田居》中寫到“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此二句雖寫景,實則抒懷悟理,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人應知“反璞歸真”。

  4、最後兩句的理解

  本詩的主旨句,抒懷。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麼語言形容出來,只可意會,妙不可言。萬物運轉,各得其所,人生真義,反璞歸真,辭官歸隱及人生的真諦。

  五、指導背誦

  六、課堂練習

  1、詩中表明遠離官場,不慕榮華,只求反璞歸真超脫自然的詩句是-----------------

  2、詩中寫歸隱之樂的詩句是---------------------------------------------------

  3、詩中表明作者結廬人境,悠然自得的詩句是------------------------------------

  七、小結拓展

  陶淵明棄官歸隱,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獨善其身,與黑暗的官場決裂,選擇適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我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的人生態度,但也要辯證地看待他的歸隱,要潔身自好,並不一定要歸隱田園,與世俗決裂,而應該積極參加社會生活,學會生存。

  八、佈置作業背會並抄寫《飲酒》

  板書設計

  飲酒

  心遠地偏---------遠離塵世、超凡脫俗

  採菊見山---------熱愛自然、心境恬淡

  山氣飛鳥---------自然之景、歸隱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義、反璞歸真

  教學反思: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觀念。

  語文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從語文課的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體味一種人文精神的關懷。教師用美的藝術形象和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審美情操,使學生受到藝術美的薰陶。然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認識能力、觀察能力、鑑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其次,教學一篇文章要選好突破口或者切入點。

  我覺得《飲酒》以陶淵明為什麼能成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壘作突破口,有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而且也貫穿著一種人文精神。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積極主動探求未知,課堂會詩意盎然的。

  這次教學《飲酒》也使我認識到:要讓學生入境學習,教師必須首先入境。這方面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另外,學生對陶淵明的介紹有些流於形式,這也與教師指導不夠有關。如果能夠結合陶淵明的生平事蹟來解讀陶淵明,使詩人形象銘刻學生心中,知人論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詩歌形象極其詩中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