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陶淵明《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賞析

陶淵明《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賞析

陶淵明《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賞析

  陶淵明

  負頹下,終日無一欣。藥石有時閒,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尋常,道路何因?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

  道喪向千載,今朝復斯聞。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

  老夫有所愛,思與爾為鄰。願言誨諸子,從我穎水濱。

  說明

  此詩作於晉義熙十二年(416),陶淵明五十二歲。

  蕭統《陶淵明傳》說:“刺史檀韶苦請續之出州,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校。所住公,近於馬隊。是故淵明示其詩云:‘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從詩中“意中人”等語中可以看出,陶淵明與周續之等三人亦為知交好友。陶淵明認為他們校書講《禮》,十分勤苦,這是對孔子之業的發揚光大,值得讚揚;但他們的所居之處近於馬隊,與所從事的事業極不相稱,未免滑稽可笑。所以詩中有稱揚,也有調侃,最終以歸隱相招,表明了詩人的意趣與志向。

  負頹簷下,終日無一欣(2)。

  藥石有時閒,念我意中人(3)。

  相去不尋常,道路何因(4)?

  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5)。

  道喪向千載,今朝復斯聞(6)。

  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7)。

  老夫有所愛,思與爾為鄰(8)。

  願言海諸子,從我穎水濱(9)。

  〔註釋〕

  (1)周續之:字道祖,博通五經,入廬山事釋慧遠,與劉遺民、陶淵明號稱“潯陽三隱”。祖企、謝景夷:據蕭統《陶淵明傳》所記,二人皆為州學士。郎:對男子的.尊稱。逯本此詩題作《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時三人共在城北講禮校書》,按“時三人共在城北講禮校書”語本蕭統《陶淵明傳》,後人引以為注,遂訛添詩題,不足信。

  (2)?(ē婀):病。頹簷:指破敗的房子。頹:倒塌,衰敗。欣:歡喜。

  (3)藥石:治病的藥物和貶石。泛指藥物。閒:間,間斷。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續之等三人。

  (4)尋、常:古代計量長度的單位,八尺為尋,兩尋為常。:遙遠。這兩句是說,我和你們相隔很近,但為什麼道路顯得那麼遙遠?

  (5)周生:指周續之。生,舊時對讀書人的稱呼。述孔業:傳授孔子的儒教。祖、謝:祖企、謝景夷。響然(zhen 真):響應而至。:至,到。

  (6)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向:將近。復斯聞:“復聞斯”的倒裝。斯:這,指“道”。

  (7)馬隊:指馬廄,養馬之處。講肆:指講堂,講舍。校(jiao 較)書:校對。訂正書籍。勤:勤苦。

  (8)老夫:作者自指。爾:你們。

  (9)言:語助詞,無意義。誨:勸說。穎(ying 影)水:河名,發源於河南登封縣境,入安省境淮水。晉時皇甫溢《高士傳》記,傳說堯時有位隱士叫許由,隱居於穎水之濱,箕山之下,堯召他出來做官,許由不願聽,洗耳於穎水。陶此詩意在以隱居相召。

  譯文

  破敗茅屋抱病居,

  終日無事可歡欣。

  藥石時而得間斷,

  經常思念我友人。

  彼此相隔並非遠,

  路途遙遙是何因?

  周生傳授孔子業,

  祖謝響應遂緊跟。

  儒道衰微近千載,

  如今於此又聽聞。

  馬廄豈能作講舍,

  爾等校書太辛勤。

  我雖年邁有所好,

  願與你們作近鄰。

  真心奉勸諸好友,

  隨我隱居穎水濱。

  賞

  穎水濱,是巢父、許由隱居之地。這裡還有一個饒有趣味的典故:許由因惡聞堯帝召其做九州長而洗耳於穎水濱。巢父牽著小牛來此飲水,說許由故意這樣做給世人看,是想得到好的聲譽,因此怕汙染了小牛的口而牽著小牛到穎水的上游飲水去了。陶淵明詩中的“願言誨諸子,從我穎水濱。”便是巧用這個典故,並言“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就是說,買賣馬匹牲畜的市場不是講經的場所,勤勉校書也是徒然,以此善意勸導周、祖、謝諸子放棄一切塵念,一心一意做個真正的隱者。

  受病之累依坐在屋簷之下,整日沒有一絲歡顏。病情稍愈不用藥的時候,便會思念起我的友人。道路遙遠,怎樣才能相聚在一起?續之講述孔子學說,祖謝應聲而至。孔子之道淪喪將近千年了,今朝欣慰地又重新聽到。遺憾的是,買賣馬匹牲畜的市場不是講經的場所,勤勉校書也是徒然。老父愛好古書崇敬儒道,想和你們成為鄰居。希望我能說服你們,跟我一道隱居於穎水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