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點

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點

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點

  引導語:陶淵明詩歌的題材豐富多樣。有詠懷詠史詩,或以組詩的形式寫成,或偏重吟詠古代人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自然:陶詩的總體藝術特徵

  自然平淡是陶淵明一生不能改變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詩歌的總體藝術特色。他多用內心獨白式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誠地記錄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詩句沒有什麼瑰麗的語言,詩文沒有什麼曲折的結構,更沒有所謂的雄辯不可一世的氣勢,卻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字字句句,都潤進讀者的心裡。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對生活體驗真切深刻,所以當他不雕一筆不刻一畫地把它們寫出來時,就很有感染力,毫不顯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來樣子。此前大部分詩人都關心國家大事,詩歌中也是描寫的國家重大題材。唯獨陶淵明選取大家常見的“俗物”,描寫普通人的生活,他還重點寫心境,對人生、對仕途透悟的心境。比如詩文中常常出現的意象,“青松”、“秋菊”、“孤雲”、“飛鳥”等都太平常,他們是客觀物象,也是詩人主觀情感的載體。

  二、日常生活的詩化

  陶淵明描寫景物時,並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過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來表達高於世人之情。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飲酒”、“菊花”和“孤雲”,在陶淵明的筆下都形成了新的獨特的意象。

  飲酒,唯陶淵明能識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諦。酒與他的生活、文學緊密相聯。他的“飲酒”組詩有20首,娛情詩酒和借酒澆愁已成為陶淵明人生藝術化的一種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在陶淵明之後,飲酒賦詩成為隱士生活的重要內容,詩酒則是隱士文學的重要表徵。如劉伶嗜酒放誕,阮籍醉酒佯狂,李太白“斗酒詩百篇”,蘇東坡“酒酣胸膽尚開張”,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時至今日,以酒排解愁懷、鬱積,仍是我國乃至東方文學中人物描寫的重要藝術手法。

  菊花,陶淵明愛菊,賞菊,詠菊,常以菊自況,甚至家裡還有自產的.佳釀菊花酒。他將菊花和酒結成一體,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促成精神的昇華。如《飲酒?七》中:“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讓人尊他為九月菊花之花神,他幾乎使菊花成了自己的化身,成為我國文學裡象徵著高情遠致的獨特意象,菊花也因而成為我國文人騷客筆下水墨丹青的“四君子”之一。

  孤雲,陶淵明的一生都是孤獨的。他那“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的詩句,就是一個孤獨者的自白,孤雲又成了千百年來文人騷客在詩書畫作中表達孤寂心聲的重要意象。

  三、情景事理的渾融

  陶淵明的詩是情、景、理的統一,既富有意境,又有情趣、理趣。詩人常將自己的感情,人生理想融化在各種景物中,在形神統一的前提下,以寫意為主,使物象達到人格化的境界,富含有深厚的理趣。如蘇東坡所說的:“初視如散緩,熟視之有奇趣。”(《冷齋夜話》),其中將情、景、理融為一體,不僅是以景悅人,以情感人,還以理警人,給讀者豐富深刻的審美感受。又如《歸園田居五首》第一首:“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詩人以簡單的筆墨勾畫出了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使整個畫面悠邈、虛淡、靜穆、平和。陶淵明正是以此作為汙濁喧囂的官場――“樊籠”的對立面,表達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結尾句中的“自然”既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自然的生活。平凡的事物一旦攝入他的筆下,便融入了他濃郁的主觀色彩,使之成為“人化的自然”。在這裡,詩人那不願同流合汙的志趣與情操給自然平添了生氣,是個性美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

  四、平淡中見警策

  陶淵明的詩是自然平淡與醇美渾厚的統一,既平淡自然,又醇厚有味。這一藝術特點和他自身的生活經歷、個性、心境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平淡的田園風光和平凡的日常生活,使他養成了恬靜的性格。他“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雖然“結廬在人境”而“心遠地自偏”。詩人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將這些平淡的內容和感受抒寫出來,“胸中自然流出,毫無雕琢痕跡”。陶淵明的詩“淡”卻不是寡淡,枯淡;是有韻味,有情趣的淡。他的詩極少用誇張藻飾,且極少用典,用的是簡潔質樸的農家話,寫的是農家寒士日常生活。前人詩中少見的“桑”、“麻”、“雞”、“狗”、“豆苗”、“雜草”等一入他的詩,便顯得詩味濃厚。這種淡可以說是平淡中暗含華採,簡樸中難藏風韻。正是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有技巧,卻不露痕跡。

  五、樸素中見綺麗

  陶淵明的詩用語蕭散沖淡,但也色彩絢麗。陶詩語言的樸素早有定論,但他的樸素是高度精煉,洗淨了蕪雜粘滯的成分,才呈現出了明淨的單純。他對自然的美有十分敏銳的感受,所以才能夠用準確樸實的語言將其再造為詩的形象。如“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等詩句都是看似“殆無長語”,但是愈是仔細玩味,愈是顯的韻味綿長,形象鮮明生動,給人強烈的立體感。

  六、論陶淵明詩歌風格

  一、自然質樸的創新美

  陶淵明的詩在生活題材上,在語言錘鍊上,在表現手法上,都具有鮮明的創新性。其田園詩作,繼“風騷”,承“三曹”,開詩壇田園之先河。在《歸園田居》其三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蘇軾與友人讀畢此詩,在《書淵明詩》中無限深情的寫道:“覽淵明此詩,相與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矣!”勞作的甘苦,透過陶淵明的田園詩,首次在文人創作中得到歌頌。四十四歲以後,詩人連遭不幸,閱歷日深,對衣食和勞動有了更加現實深刻的理解。《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詩劈面則提出“人生歸有道,衣食故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詩人高於晉人和文學史上很多優秀作家之處,就在於他以躬耕不懈尋求到了人生的新意境。

  他的“平疇交遠風,良畝亦懷新。”“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在語言上的通俗、樸素、精練、深情而近似“田家語”的白描手法,都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藝術效果。“櫚庭多落葉,慨然已知秋”的信筆拈來,“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農務各自歸,閒暇則相思”等用質樸語言形象創新性的反映了詩人對勞作的新認識、新感情,蘇軾稱“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非餘之世農,亦不能識別此語之妙也。”(《題淵明》)陶詩不煩繩削的佳作,較之晉宋那些窮力追新,極貌寫物,因辭累句疊而損傷了真正自然美的山水詩,給人以清新自然的享受。

  二、自然淡永的抒情美

  詩的生命是情感,陶詩有對田園寧靜恬淡鄉間生活的寫照:“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對他親躬隴畝則更是自然樸實的抒情:“白日掩荊扉,虛世絕塵想。”農村生活環境較之官場的“雷同毀異,物惡其上”的喧囂傾軋,更使詩人深感田園生活的清淨閒適。在田園勞作中,他也切實找到了和勞動人民“話桑麻”的共同語言:“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移居》其二)仕途痛苦反覆使他清醒看到官場生涯與他“性本愛山丘”的心性是不相容的,“久在樊籠裡,始得返自然”。清人溫汝能說:“陶詩多真趣。”(《陶詩匯評》)這裡點出的陶詩中那種舒適淡永的一往深情,確實是發自內心的,他對田園之愛於字裡行間真切流出,給人以豐富有韻、回味無窮的美的感染。

  元代陳繹真評論陶詩風格時說:“陶淵明心存忠義,心處閒逸,情真景真,幾於《十九首》矣。”《詩譜》這段話點明瞭陶詩所寫的事均出自他的真情實感,自然美妙。在表達感情的方式上,陶詩善於把自我抒情自然融合於客觀事物中:《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於自然摹寫典型景物中,物我合一,表現了詩人閒適、恬靜、淡泊的自我心境。陶詩的質樸自然抒情,是和詩的內容相關聯的,質樸來自貧困寒微的生活境遇,清淨自然淡永是傲視腐敗罪惡社會和崇尚自由人生品格的體現。

  三、意境盎然的形象美

  陶詩在創作過程中所塑造的形象是用點染白描手法,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並不著意刻畫,東坡說:“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視之有奇趣。”(《冷齋夜話》)所謂“奇趣”,包括詩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意,也包含詩人藝術上的獨特創造所給人的審美意境,古人曾指出陶詩“遇境成趣,趣境兩忘”的特點。(許學夷《詩源辯體》)

  陶詩塑造的形象還富有理想的色彩。詩人在《陶花源詩並記》提出了“陶花源”的社會理想:這裡人人參加勞動“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勞動成果歸自己,沒有封建剝削:“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陶詩在塑造形象時,能夠使景:“依依遠人村”,事:“種豆南山下”,理:“欲辯已忘言”,巧妙融合,創造出景、情、理渾融深厚的藝術境界。詩人把對自然景色的觀賞體會與領悟到的人生真意聯絡到一起,使詩歌的景、情、理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統一,正如蘇軾所言“質而實綺,癯而實腴。”這種獨特塑造形象的風格構成了陶詩意境盎然的形象美。

  四、質樸無華的語言美

  陶詩語言雖然極近普通的“田家語”,卻是經過高度藝術提煉的,而在這精粹傳神的語言中又都含有豐富的情感、典型的形象。“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一個“貯”字,用在這裡,形象生動新鮮傳神,中夏清幽林蔭好像是可貯存、可掬取的一泓清泉。“有風自南,翼彼新苗”一個普通的“翼”字,同樣使我們清晰動感地看到那和煦南風溫存撫愛著欣欣向榮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平淡無奇的四句詩卻寫出了一片生動田園生活和諧歡快的聲音和氣氛。北宋詩人梅堯臣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陶詩語言能夠做到如此平淡樸素而又寓意深遠,的確難能可貴。他的一些詩句如“久在樊籠裡,始得返自然。”“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看似淡然沒有精雕細琢,細細品味,其實都是頗具匠心的“奇句”。

  “奇文共欣賞”,陶詩對後代田園詩創作有著極明顯的影響,單以有唐一代而論,受其藝術薰染的“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閒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儀曹有其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說詩語》)。唐以後歷代“效陶”、“擬陶”、“和陶”之作更是汗牛充棟。“詩品即人品”,陶淵明高尚的人格,對後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後世許多優秀詩人很少沒接受過他的藝術薰陶和思想影響,其詩歌風格對後來詩家的啟迪,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是頗為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