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滕王閣序> 高中語文《滕王閣序》主要知識點總結

高中語文《滕王閣序》主要知識點總結

高中語文《滕王閣序》主要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滕王閣序》主要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實詞解釋

  1、臺隍枕夷夏之交(動詞,倚,據)

  2、儼驂騑於上路(形容詞,高)

  3、披繡闥(開,小門)

  4、山原曠其盈視(形容詞,遠)

  5、聲斷衡陽之浦(名詞,水濱)

  6、遙襟甫暢(副詞,剛,頓時)

  7、逸興遄飛(副詞,迅速)

  8、氣凌彭澤之樽(動詞,超過)

  9、天高地迥(形容詞,遠)

  10、識盈虛之有數(名詞,定數)

  11、命途多舛(形容詞,乖違,不順)

  12、恭疏短引(書寫,撰寫;序)

  13、一言均賦(動詞,鋪陳)

  14、豫章故郡故:舊

  15、地接衡廬(接:接壤)

  16、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名詞用作動詞,連線、環繞的意思)

  17、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霧、星:名詞作狀語,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18、賓主盡東南之美(盡:全都是,形容詞作動詞。美:形容詞作名詞,俊傑。)

  19、千里逢迎(千里:數量詞作名詞,遠道而來的客人。)

  20、高朋滿座(高:尊

  21、青雀黃龍之軸(青雀黃龍:名詞作動詞,雕有青雀黃龍頭形)

  22、彩徹區明(徹:普照)

  23、雁陣驚寒(驚:被……驚擾)

  2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維:介詞,在。序:名詞,時序。屬:是。三秋:古人稱

  25、潦水盡而寒潭清(盡:乾涸。寒:寒冷。清:澄清)

  26、煙光凝而暮山紫(煙光:山嵐。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現紫色。)

  27、即岡巒之體勢(即:依附。體勢:態勢,形勢。)

  27、四美具(具:具有,都有。)

  29、二難並(並:會聚一起。)

  31、窮睇眄於中天(窮:望盡。中:最高處。)

  32、極娛遊於暇日(極:盡情。娛遊:歡樂。)

  33、興盡悲來(興:興致。)

  34、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悲:悲憐。失路:迷路,不得志。)

  35、屈賈宜於長沙(屈:被……貶謫。)

  36、所賴君子見機(賴:依賴。)

  37、老當益壯(當:應當)

  38、窮且益堅:且:反而。

  39、不墜青雲之志(墜:拋棄。)

  40今茲捧袂(捧袂:舉起雙袖,表示恭敬的姿勢。)

  41、一介書生(介:個)

  42、等終軍之弱冠(等:等同。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43、有懷投筆(懷:心思。)

  44、奉晨昏於萬里(奉:侍奉。)

  45、接孟氏之芳鄰(接:結交。)

  46、勝地不常,盛宴難再(勝:美好。再:第二次。)

  47、蘭亭已矣(已:過去。)

  48、是所望於群公(是:這。)

  49、敢竭鄙懷(竭:使動用法,使……完全表露出來)

  51、處涸轍以猶歡(涸轍:比喻困厄的處境。)

  52、蘭亭已矣(已:過去。)

  二、重點虛詞

  1.而

  (1)連詞,表並列。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控蠻荊而引甌越/煙光凝而暮山紫

  (2)連詞,錶轉折。處涸轍而相歡/懷帝閽而不見/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3)連詞,表承接。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暮山紫/酌貪泉而覺爽(4)連詞,表修飾。撫凌雲而自惜2.於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在”。訪風景於崇阿(2)介詞,引出動作的方位,可譯為“在”。望長安於日下

  (3)介詞,引出動作的物件,窮睇眄於中天/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3.之:結構助詞“的”,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孟學士之詞宗

  用在主謂之間,識盈虛之有數

  定語後置的標誌,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王將軍之武庫4.於:介詞,可譯為“在”。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5.以:介詞,可譯為“在”。奉宣室以何年

  連詞,相當於:“而”。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6.且:連詞,可譯為“反而”。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7.矣:語氣詞,表感嘆語氣。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三、通假字

  1.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兆。)2.儼驂騑於上路(“儼”通“嚴”,整治。)3.雲銷雨霽,彩徹區明(“銷”通“消”,消散。)4.俊採星馳(“採”通“寀,”官吏。)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作狀語

  ①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霧”“星”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②上出重宵,下臨無地“上”“下”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向上”“向下”。2.名詞作動詞

  ①一言均賦“賦”,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鋪陳”。②目吳會於雲間“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③煙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現出紫色④梓澤丘墟“丘墟”,成為荒丘廢墟3.名詞的意動

  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為“以……為衣襟”和“以……為束帶”。(二)形容詞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難並“美”“難”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美”指“美好的事物”,“難”指“難得的人”。②賓主盡東南之美“美”指俊傑(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徐孺下陳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騰蛟起鳳騰,使……騰空;起,使……起飛③川澤紆其駭矚駭,使……吃驚④屈賈誼於長沙屈,使……受屈⑤竄梁鴻於海曲竄,使……逃匿

  五、特殊句式

  1、定語後置句①都督閻公之雅望②宇文新州之懿範③孟學士之詞宗④王將軍之武庫

  ⑤等終軍之弱冠

  ⑥慕宗愨之長風

  2、賓語前置句童子何知

  3、狀語後置句

  ①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②空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③是所望於群公

  ④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⑤竄梁鴻於海曲

  ⑥屈賈誼於長沙

  六、成語

  1、【物華天寶】華:精華。寶:寶貝。原指萬物的光華,天上的寶氣。形容各種珍貴的物品。

  2、【人傑地靈】人傑:傑出的人。靈:特別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傑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便成為名勝之地,或指傑出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3、【勝友如雲】勝:指才智出眾。才智出眾的朋友們雲集一處。

  4、【高朋滿座】高:高貴,高尚。座:座位。滿座盡是高貴的賓朋。

  5、【騰蛟起鳳】騰:騰越。起:起舞。象蛟龍騰越,鳳凰起舞。比喻文辭奇巧優美,才華橫溢。

  6、【鐘鳴鼎食】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飯時,排列好幾個鼎盛食物。吃飯時,奏樂列鼎。形容貴族和富貴人家豪華奢侈的生活。最早見於《史記》。

  7、【雲銷雨霽】雲消雨散。指滿天的雲雨頓時消散,形容已經逝去的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了。

  8、【響遏行雲】遏:阻止。聲音高入雲霄,把浮動著的雲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最早見於《列子?湯問》。

  9、【天高地迥】迥:遙遠。形容天地之間廣闊無邊。

  10、【興盡悲來】高興的勁兒過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來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種蕨類植物,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裡偶然相遇。比喻從來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12、【馮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處是《史記?馮唐列傳》。

  13、【老當益壯】當:應當。益:更加。原指年紀老而志氣應當更壯。出處是《後漢書?馬援傳》。

  14、【窮且益堅】也作“窮當益堅”。窮:不得志。益:更加。處境困難而意志應當更加堅定。

  15、【涸轍之鮒】涸:水乾,枯竭。轍:車轍。鮒:鯽魚。乾枯的車轍裡的鯽魚。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處是《莊子?外物》。

  16、【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時,餘光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則有所得。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補償。出處是《後漢書?馮異傳》。

  17、【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自稱。或對一般讀書人的雅稱。

  18、【投筆從戎】投:扔掉,放棄。筆:筆桿子,指文墨生涯。從戎:參軍。指棄文就武,放棄文墨生涯去參加軍隊。出處是《後漢書?班超傳》。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裡的兩種喻意。後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樂曲的高雅精妙。出處是《列子?湯問》。

  20、【盛筵難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難以再得。

  21、【陸海潘江】陸、潘:晉朝的文學家陸機、潘岳。本是稱頌陸機和潘岳文才很高。後用以稱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滕王閣序賞析

  寫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點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狀寫宴會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自己的感慨情懷。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歷史沿革後。便由閣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寫起。“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就坐落在這片吞吐永珍的江南大地上。接著,作者的筆由遠及近,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舟,下臨無地”、“桂殿蘭宮”、“繡問”、“雛登”。“遙岑甫暢,逸興遺飛”,王勃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一個“路出名區”的“童子”,“幸承恩於偉餞”,他為自己有機會參加宴會深感榮幸。但面對高官顯耀,不免又有幾分心酸悲愴。他轉而慨嘆自己的“不齊”的“時運”、“多舛”的“命途”。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鬱悶和不平,傾吐自己“有懷投筆”、“請纓”報國的情懷和勇往直前的決心。情由景生,寫景是為抒情、景、情相互滲透,水乳交融。渾然天成,恰似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自然流暢。

  對比鋪敘,色彩鮮明。作者無論是狀繪洪州勝景、滕閣盛況,還是敘抒人物的遭遇情緒,都能洋洋灑灑。展轉生髮,極成功地運用了鋪敘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說明洪州的“人傑地靈”時。一氣鋪排了十四句,從歷史人物到現實人物、從文臣到武將,不厭其多;寫登臨滕王閣遠望的景象,則沙洲島嶼、山嶺原野、河澤舟舸、宮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敘來,不一而足。

  而這種鋪敘,又是在對比之中進行的。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躍起伏,迴環往復。“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弦管、纖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具,二難並”,這是盛況空前的宴會。相形之下,“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天才淪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涼。這是人物境遇上的對比。文中還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是地域上的對比;“逸興遺飛”與“興盡悲來”,是情緒上的對比;“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是懷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對比。這種色彩強烈的映襯對比,在揭示人物的內心隱憂,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產生相反相成、鮮明曉暢的藝術效果。

  對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鳴乎”、“所賴”、“云爾”等嘆詞、語助詞與“勃”的自我稱謂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語和六字一語的對偶句。這中間有的是單句對,如“雲消雨弄,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有的是複句對,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還有的是本句對,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中,“襟三江”與“帶五湖”對,“控蠻荊”與“引甌越”對。再如“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龍光”、“牛鬥”等也都是本句對。這種對偶句不僅句式工整勻稱,而且錯綜多變,讀來節奏明快,整齊和諧,鏗鏘有力。

  文中多次出現的典故。且都用得恰當貼切,非但沒有冗贅晦澀之感,還使文章顯得富麗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這四個典故連用,隱喻作者命運坎坷、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擊和因作《檄英王雞》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雖心懷憤懣之情,卻含而不露,且無金剛怒目之嫌。“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這兩個典故是隱喻目己不畏險阻、壯心不已的堅強信念。“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愨意之長風”等典故。則隱喻自己“長風破浪”的浩氣和積極進取的決心。

  化靜為動,以物擬人。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客觀靜止的事物寫成富有動態之感,這是《滕王閣序》的又一特點。作者善於選詞煉字,活化物態“飛閣流丹”、“層臺聳翠”,只因了“飛”、“流”、“聳”諸字,巍峨的樓閣便騰飛起來,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層疊亭臺上的翠色也高高聳出.靜物變成了動物,確有畫龍點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帶”、“控”、“引”,變成了一位裁“三江”為衣襟,摘“五湖”作衣帶,近則制“蠻荊”,遠則接“甌越”的巨人。至於如“星馳”般的“俊採”。“如雲”的“勝友”,更是靈動活現,氣韻不凡。

  《滕王閣序》的中心思想

  作者從敘寫洪州的形勝入手,極盡鋪陳誼染版之能事,把宴權會盛況,膝王閣內外上下的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王勃並非為遊山玩水而來,他只是路過此地,被這裡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觸景生情,從宴遊盛會的聚散聯想到人生的窮通離合,禁不住“興盡悲來”,自會有一番感概要抒發的。也就是說,在良辰美景、賢主熹賓都齊備的情況下,作者舉目遠眺,盡情嬉遊,可是天高地遠,宇宙無垠,他忽然覺得人生短促,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有定數,感概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