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桃花源記》教案
一、
1、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
⑵、德育目標:認識文章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⑶、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主題;順暢地誦讀課文。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課時:第二課時(共兩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回顧舊課
2、朗讀課文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結構。
文章共四節,按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開端(1),寫漁人發現桃花源。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2、3),寫漁人進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結局(4),寫漁人離開及再訪桃花源。
可見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4、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
把學生分組,角色扮演漁人和桃花源人,模擬採訪和受訪,透過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蘊涵的思想。
示例:A、漁人採訪桃花源人
⑴、能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情況嗎?
⑵、請問你們是怎樣來到這裡的?
⑶、請問你們這裡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⑷、當我來到這裡時,你們有何感受呢?
⑸、我離開時,你們有什麼要叮囑的呢?
……
B、桃花源人採訪漁人
⑴、你是怎樣發現桃花源的?
⑵、桃花源給你什麼印象呢?
⑶、桃花源人給你什麼感受呢?
⑷、你是否也想永遠留在桃花源呢?
⑸、你對外人說出桃花源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5、遷移探究
⑴、問題一:桃花源人因不滿當時紛亂、不安的先秦社會,躲避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若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滿老師、同學的時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學、曠課,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嗎?
⑵、問題二、《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若把本文推薦給現任美國總統布什,會怎樣呢?試著寫一段話,想像美國總統布什的反映。
6、總結:
本文透過虛擬一個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動亂社會的厭惡和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嚮往。
7、佈置作業:背誦課文
8、板書設計:
故事開端(1)發現桃花源
安居樂業
故事發展(2、3)進入桃花源寧靜祥和
理想社會
故事結局(4)離開、再訪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