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桃花源記> 2017《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反思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反思

2017《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反思

  引言: 人們常常將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麼說它在“世外”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讀準下列字音:

  豁然儼然衣著阡陌鬢要邑詣驥語

  2.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詞彙的特點,

  桃花源記教案

  。(1)通假字:具、要;(2)古今異義:交通、妻子、絕境、無論;(3)一詞多義:舍、尋;(4)辨析同義詞:悉、並、具、鹹、皆;(5)句式:省略句。

  3.瞭解文學家陶淵明。

  (二)能力目標

  1.藉助《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查詢有關詞的意思。

  2.培養朗讀和背誦的能力,這樣可以品味語言的神韻、氣勢和感情色彩,體會語言形式、修辭方法、寫作手法的表現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

  (三)情感目標

  1.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理想及對黑暗現實不滿的精神。

  二、學法引導

  朗讀感知課文內容,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疏通文意,再用歸納比較法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教師指導學生辯證地評價陶淵明的社會理想,最後熟讀成誦,汲取文化營養。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學習一詞多義、句子成分的省略等古漢語知識。

  2.理解和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社會。可透過討論課後練習一至四題來完成。

  3.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4.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開頭渲染神秘色彩,結尾又不知所蹤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似真而幻的虛構境界。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讀準生字的字音。

  2.瞭解作家陶淵明。

  3.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詞彙的特點。

  4.理解和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社會。

  5.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從發現桃花源,到訪問桃花源,再到離開桃花源,一線貫之層次分明,故事性強,情節曲折迴環,懸念迭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富有"傳奇"色彩。可以透過以下問題來帶動學生通讀全文,瞭解大意。

  l.漁人是怎樣發現桃花林的?

  2.在桃林盡頭漁人看到了什麼?

  3.漁人在桃花源作客時,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談?

  4.漁人離開桃花源後做了些什麼,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