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蘇軾> 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的原文及翻譯

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的原文及翻譯

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故太子少師清獻趙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喪來告於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無名與文,無以昭示來世,敢以請。”天子曰:“嘻,茲予先正,以惠術擾民如鄭子產,以忠言摩士如晉叔向。”乃以愛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軾為之文。

  公諱抃,字閱道。少孤且貧,刻意力學,中景祐元年進士乙科。為武安軍節度推官。民有偽造印者,吏皆以為當死。公獨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後。赦前不用,赦後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閱歲,徙通判宜州。卒有殺人當死者,方繫獄,病癱未潰。公使醫療之,得不瘐死。會赦以免。公愛人之周,類如此。

  公得虔州,地遠而民好訟,人謂公不樂。公欣然過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簡易,嚴而不苛,悉召諸縣令告之:“為令當自任事,勿以事諉郡,苟事辦而民悅,吾一無所問。”令皆喜,爭盡力,虔事為少,獄以屢空。改修鹽法,民賴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諫院。故事,近臣自成都還,將大用,必更省府,不為諫官。大臣為言。上曰:“用趙某為諫官,賴其言耳。苟欲用之,何傷!”及謝,上謂公:“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龜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耶?”公知上意,將用其言,即上疏論呂誨、範純仁皆骨鯁敢言,久譴不復,無以慰縉紳之望。上納其說。熙寧三年四月,除資政殿學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於朝,不許,請之不已。元豐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時年七十二矣。退居於衢,有溪石松竹之勝,東南高士多從之遊。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當復來。”至是適六歲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見父母。

  以疾還衢,有大星隕焉。二日而公薨。實七年八月癸巳也。訃聞,天子贈太子少師,諡曰“清獻”。

  譯文

  亡故的太子少師趙清獻公,去世三年以後,他的兒子守孝期滿來向朝廷報告說:“先父已經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還沒有名稱和碑文,沒有什麼可以用來顯示給後人,(現在)冒昧地向朝廷請示。”皇上說:“啊,這位是我先前的賢臣,像鄭國的子產一樣用仁愛的方法安撫百姓,像晉國的叔向一樣用忠厚的語言勉勵士人。”於是用“愛直”命名他的墓碑,接著又命令我為他寫碑文。

  趙公名抃,字閱道。(他)幼年喪父,並且家境貧困,他就專心致志努力學習,考取景祐元年的進士乙科。任武安軍節度推官。有個偽造印章的百姓,官員們都認為他應當被被處死。只有趙公說:“(他的'印章)偽造在大赦之前,使用在大赦之後。大赦之前沒有使用,大赦之後沒有偽造,依法都不應該處死。”最終(那個人)免於死罪,全府的人都很佩服。過了一年,改任宜州通判。有個因殺人被判死罪計程車卒,正關押在牢獄裡,生病癱瘓了,身體還沒有潰爛。趙公派醫官為他治療,使他不至於死在獄中。後來遇上朝廷大赦天下,這個士卒獲得了赦免。趙公關愛百姓的周到,大致都像這樣。

  趙公主政虔州,(虔州)地處偏遠,並且百姓喜歡在爭辯訴訟,人們都認為趙公會不高興(赴任)。(可是)趙公愉快地回到家裡祭祀祖墓後就離家上任了。到了虔州,(趙公)對待官吏、百姓行事簡易,要求嚴格而不苛刻。他把各縣縣令全都召集在一起,告訴他們:“做縣令應當自己承擔責任,不要把事情推諉給郡府,假如事情處理好了,百姓也高興,我就一點也不過問了。”縣令都很高興,爭相盡心盡力做事,虔州的案件因此減少,監獄裡面也因此屢屢空了下來。他又修改鹽法,百姓依靠這些措施獲得了好處。神宗即位,召趙公回京掌管諫院。根據先例,皇帝身邊的大臣從成都回到京城,將要被重用,必定先更換到朝廷一個部門任職,不能直接任命為諫官。大臣為此向皇帝進言。皇上說:“任用趙愛卿作為諫官,是要依靠他敢直言啊。暫且要這樣任用他,有什麼妨礙!”到了趙公謝恩時,皇上對他說:“聽說你單身一人就入了蜀地,隨身僅攜帶一張琴和一隻龜,你處理政事的簡易也與其相稱吧?”趙公知道皇上的心意,將會採納他的建議,就向皇上呈上奏章說呂誨、範純仁都正直敢諫,被貶謫很久了還不起用,這沒法用來慰撫官員的心。皇上採納了他的意見。熙寧三年四月,(皇上)授予趙公資政殿學士的官銜,讓他主管杭州政務。

  趙公還沒到七十歲,向朝廷請求告老還鄉,沒有被允許。他就不停地請求。元豐二年二月,加封太子少保的官職後退休。當時七十二歲了。趙公回到衢州老家居住,這裡有溪水山石松樹竹林等美景,吳越一帶品行高尚的人都和他交往。趙公當初從杭州退休時,杭州人挽留他,他無法離開。趙公說:“六年以後我會再回來。”到這時剛好六年了。杭州人感恩趙公,迎接他就像見到了父母一樣。

  趙公因為生病回到衢州,當時天上有一顆大星星墜落下來了。兩天後趙公去世。這一天是元豐七年八月癸巳日。報喪的文告發布後,皇帝追封他為太子少師,諡號為“清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