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閱讀心得範文

《蜀道難》閱讀心得

《蜀道難》閱讀心得範文

  《蜀道難》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分享了《蜀道難》閱讀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蜀道難》閱讀心得(一)

  作為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清新飄逸,豪邁曠達,已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難》,就是這諸多審美物件中的一個經典。

  一首《蜀道難》,不僅道盡了李白的全部人格力量,而且凸現了大氣磅礴的崇高美,演繹了迅疾變幻的運動美,奔湧出參差錯落的音韻美,真正是譜寫了一首浪漫主義的絕唱。

  李白的人格力量是什麼?勿庸置疑,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自信,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的狂放。一個“狂”字,是他噴薄如日熱情似火的情感的體現,也是他對自己精神家園本能的執著的選擇:對“鐘鼓饌玉”的嗤之以鼻,蔑視鄙棄,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抗爭,毅然絕棄;對祖國壯麗山河的一往情深,無比熱愛!

  “噫籲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篇開頭的一句絕叫,絕不是萎縮懦弱冷漠沉淪之徒所能寫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盪著狂濤巨瀾的李白,才能從心底油然呼來,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著風捲殘雲般氣魄的李白,才能讓蜀道上連天的群峰,壁立的懸崖,洶湧的惡水,淒涼的叢林,還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氣磅礴的長軸畫卷,才能凸現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空間上難度上的極度擴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時間上的極度綿延拓展;“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五丁開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飛湍瀑流爭喧豗 ”的洶湧激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奇險崢嶸,這一切的一切,在詩人如椽巨筆的揮灑下,沒有一個不是突破景物常態的,沒有一個不是宏大壯闊的,沒有一個不是粗拙奇譎的,也沒有一個不是令人心動魂悸的!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百字”,正因為情感的狂放不羈,酣暢淋漓,李白才要一唱三嘆,迴環跌宕;正因狂放不羈,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膽的誇張。正因為狂放不羈,全詩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線上,在詩歌的整體氣勢上,在篇章的佈局上,大開大合,大起大落,急驟奔突;才能呈現出風馳電掣般的運動美,變幻莫測的迅疾美!才能給人以長風之出谷,雷電之驚閃,萬馬之奔騰的強烈的震撼力!

  由於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湧的情感了,於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輕重緩急地表達出詩人奔放如風,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塗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奏美!

  “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當李白迷醉於自己的精神家園,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圖畫時,他的“狂放”“灑脫”,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

  《蜀道難》閱讀心得(二)

  李白一生都懷有建功立業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邁,入京求仕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又有“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是那樣的雄健奔放,那樣的充滿激情,那麼的感情至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既是作者詠歎的主題,也是一嘆之不足而二嘆,二嘆不足而至於再嘆的基調。詩中大量運用神話,用誇張的手法來寫蜀道難行及戰禍之烈。使蜀道風光既神奇又壯偉,令人驚奇振奮,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奇險、高峻之貌。透過傳神的歷史,使全詩充滿奇險色彩和浪漫氣氛。

  “六龍回日”寫其高,“衝波逆折”寫其險,“黃鶴南飛”“猿猴攀愁”寫其峻,“飛流爭喧”寫其險,“捫參歷井”寫其危,“悲鳥、雄飛雌、子規”寫其空悲。總之,作者運用大量想象和形象的誇張,把蜀道的難和偉抒發的淋漓盡致。

  氣象上,如從高山壁畫經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連綿不斷的出現在面前,讓人歎為觀止啊!

  還有,詩人反覆詠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也因而成為千古傳頌之佳句,反覆詠歎描繪了由親人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

  結尾寫戰禍之烈,一方面寫劍閣的險要,易守而難攻,易生叛亂,不可留;另一方面寫蜀道軍事叛亂的殘忍景象,抒發詩人對現實的隱憂,他看清在繁華一片的氣象下統治階級的腐敗,因而深表憤恨與不滿,以奔放不羈的筆調寫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達了對人民的熱愛。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憑的李白,一切無不盡歸筆底!

  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命運大致相同,都是一直遭到排擠,一生失意,透過詩句表達對專權黑暗政治的不滿,但他們的`失意在詩中消極的表現,如李商隱“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白居易“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侵月”,杜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無不體現作者的感嘆,蘊藉憂憤。而李白單單除外,“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豈是悲嘆?是他那鮮明的浪漫。

  《蜀道難》閱讀心得(三)

  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嘆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並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闢之難。詩歌誇張地說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後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衝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誇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詩人懷著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嘆,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說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說、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於一爐,想像豐富奇特,誇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前、中、後出現三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容,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