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還》
《還》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子之還兮,遭我乎之間兮。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之道兮。並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之陽兮。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譯文
你是那樣矯健啊,與我相遇在山間啊。一同追著兩隻大獸攆啊,你作揖誇我身手便啊。
你是那樣高超啊,與我相遇在山道啊。一同追著兩隻公獸跑啊,你作揖誇我本領好啊。
你是那樣勇敢啊,與我相遇在山南啊。一同追著兩隻大狼趕啊。你作揖誇我技藝善啊。
註釋
①還(xuán 玄):輕捷貌。
②(náo 撓):齊國山名,在今山東淄博東。
③從:逐。肩:借為“(jiān 肩)”,大獸。毛傳:“獸三歲為肩,四歲為特。”
④揖:作揖,古禮節。(xuān 宣):輕快便捷。
⑤茂:美,指善獵。
⑥牡:公獸。
⑦昌:指強有力。
⑧臧(zāng 髒):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