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愛情詩
《周南·關》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參差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賞:
第一章四句是總述,寫小夥子“在河之州”由關之聲而引起對漂亮苗條的姑娘的愛慕之情。“睢鳩”預示著男女愛情的和諧專一。第二章八句寫求愛、思戀過程,“君子”想追求“淑女”,但卻“求之不得”,陷入了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的苦戀情形。第三章八句主要是寫抒情主人公的幻覺,彷彿和那個姑娘結成了情侶,共同享受著和諧、歡樂的婚後生活。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言切而意婉。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二句,直往直來,坦率而大膽。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是生命慾望和人性本能的自然顯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麼熱鬧,婚後感情多麼融洽和諧,生活多麼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一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關》的作者以豐富而圓滿的想象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全詩以追求和思念為主旋律,展示了一個男子的痴情,中和平正中含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激情,代表了《詩經》的總體風格。
詩中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描繪生動傳神,感情真摯動人,以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於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與願望,不愧為《詩經》開卷、列居首位的佳作。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鄭風·子衿》賞: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採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麼漫長。
《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王風·采葛》賞:
《子衿》寫的是女子等待男子,表現女子等待男子的焦急心情。《采葛》寫的是男子等待女子,表現男子期盼著與女子見面的焦急心情。女子採摘去了,“采葛”、“採蕭”、“採艾”,男子渴望與女子見面,一天沒有見面就覺得好長時間沒有見了。“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通常人們認為是說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但在原詩中,“三秋”不是指“三年”。全詩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這裡有一個感情的漸進過程:三個月……三個季度……三年。“三秋”是指三個季度。
《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衛風·木瓜》賞:
不管是女子,還是男子,平凡的一草一木,在情人的`眼中都會變成無價的珍寶,那是愛情的象徵,無比深厚的戀情也由此顯現出來。你送給我木瓜,我送給你佩玉,並不是簡單的回報,而是表示要永遠地相親相愛!有人說,《木瓜》的作者是一隻大木瓜。人家給的只是木瓜,他或她就拿玉來回報了。《紅樓夢》裡愚鈍的邢夫人也知道:“金子還得拿金子來換。”可是,人家不是以物易物,要的是一顆心——“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不是回報的意思,是表示我誠心誠意地和你談戀愛,願意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我相信,《詩經》時代的男女是很純真的,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看到的是太多的功利和自私,這是應該反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