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歌>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匯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透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透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透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透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透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透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擴充套件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匯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說:"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透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裡?""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透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裡,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裡?""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擴充套件幼兒的思維。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裡說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透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透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透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第三部分結束,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他有關於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2

  一、簡析教材

  1、說教材內容:詩歌《家》選自南師大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大班上冊。《家》這首小詩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將幼兒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們熟悉的經驗內,將大海、雲朵、地下、森林想象為珊瑚、大雨、石油、蘑菇的家,讓幼兒產生無限的.遐想,又調動起孩子已有的經驗,使幼兒有一種親切感,幫助他們從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圍的世界。在結束句“小朋友到動物園玩,可別忘了回家”將幼兒的想象拉回現實,使他們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更真實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這樣的結尾對幼兒很有趣,也有餘蘊的感覺。這首詩歌語言簡潔、明瞭,整首詩歌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幼兒喜愛和接受。重複性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大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學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及作品的情感脈絡,依據文學作品提供的想象線索,聯絡個人已有經驗擴充套件想象,並創造性地進行表述。”因此適合大班教學。同時,透過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說教學目標:《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確定以下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內在的溫馨和美的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教幼兒按照詩歌的重複結構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說教學重點、難點: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因此,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內容,把握詩歌內在的溫馨和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有感情的朗誦。在平時的語言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本班幼兒在進行創編時有一定的困難,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我把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定為教學活動的難點。

  二、說教法

  1、在活動中,我本著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採用了以下教法:

  (1)遊戲法: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為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材料。使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感受家的內涵。在理解學習詩歌過程中採用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遊戲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包括自由結伴講、分組講,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願望。視、聽、講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配合教師親切自然富有感情的激勵語言,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等,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及理解力。

  2、教學準備:為了使活動寓教育於生活情景及遊戲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運用影片資料、掛圖、圖書,利用散步、談話引導幼兒學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認識、瞭解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

  (2)物質準備:根據詩歌內容,製作教學影片畫面,藍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雲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動植物等。

  三、說學法

  遵循“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了給幼兒今後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學法有:

  1、觀察法:教師在活動前利用散步、談話等引導幼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溫馨和美。日常活動中利用掛圖、圖書、觀看影片資料等引導幼兒觀察,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在仿編的過程中調動這些已有的經驗想象,讓孩子在活動中言之有物。

  2、傾聽表述法: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透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3、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建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擴充套件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影片畫面,藍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雲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動植物等。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1、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平時利用影片資料、圖片、圖書、周圍環境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2、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在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材料。幼兒遊戲時,全面觀察幼兒操作,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援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遊戲後,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3、理解學習詩歌

  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透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資訊,非語言資訊互動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先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再提問引導幼兒結合圖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透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掌握詩歌的重複結構,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4、擴充套件想象,仿編詩歌

  在幼兒語言仿編活動中可要求幼兒透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由於在平時的語言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本班幼兒在進行創編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透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充套件想象,回憶經驗。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如藍色的大海還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畫面上新增。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這一環節中我透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裡……”,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掌握詩歌的重複結構,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引導幼兒分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五、活動特色

  本次活動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