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關於三字經的作文「3篇」

三字經的作文「」

關於三字經的作文「3篇」

  三字經,它以短小的篇幅描述出著許多深刻的道理。

  關於三字經的作文一

  暑假裡,爸爸在新華書店買回一本《三字經》。整整一個暑假,我都翻閱這這本書,看過之後愛不釋手。裡面內容豐富,而且琅琅上口。像兒歌似的,非常有趣,最重要的是,它還能啟迪心智。閱讀的時候,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不能自拔,這讓我還開心了好長一段時間呢!

  《三字經》短小精悍,裡面包含了哲理、歷史故事、古今賢文到呢更多方面的知識。它的每一句話各表達了不同的含義,雖然每一句都只有三個字,但是含義深刻,簡潔明瞭,我一看就能知道大概的意思。自從我讀了《三字經》之後,我覺得它對我幫助很大,不僅讓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比如說要“珍惜時間”、“懂禮貌講文明”,透過它,還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故事。

  《三字經》裡面有許多經典故事,有這麼一個故事講得是黃香在九歲的時候就懂得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寒冷的冬天,在睡覺之前,黃香總要把被窩暖熱了再讓父親睡;夏天,烈日炎炎,黃香就把房間扇涼了再讓父親睡覺。雖然這些對於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但是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告訴了我們,最為子女一定要孝順父母,透過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來回報父母,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還有囊螢照讀,對這個故事,我同樣印象深刻,它告訴我們,要從小就愛學習,好好讀書,長大為祖國爭光。另外還有蘇洵,蘇洵到二十歲才後悔自己年輕時沒有好好讀書,於是,發奮學習,後來成為了大學問家。從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把握大好時光,將來才不至於後悔。

  《三字經》中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很多好榜樣,也帶給我們很多啟發。《三字經》是一件文學瑰寶,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不愧為中國歷史的遺產。

  關於三字經的作文二

  我今年上小學四年級了,是一名活潑可愛的學生。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也讀過許許多多的書,《三字經》是我讀的第一本書,它也是我兒童時的啟蒙課本。

  《三字經》中不僅有它的原文,而且有很多相關的故事,又有生動的圖畫,使我讀起總是興致勃勃。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很多謙讓和孝順的美德。知道了“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知道了“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都是講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

  讀著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著想,儘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天益”告訴我是勤奮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時光的人一定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們學習時一定要全神貫注……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永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永不退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煉短小的語句中,蘊含著許多人生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之所以讀《三字經》是因為它讓我變得很快樂,因為它可以讓我學到更多知識。

  我最喜歡讀《三字經》了!你喜歡嗎?喜歡的話和我一起讀吧!

  關於三字經的作文三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於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絡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孔融四歲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三字經》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並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於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說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為三綱五常可以維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並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

  總而言之,《三字經》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於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後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後發揚光大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