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文詩二首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文詩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文詩二首知識點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是傳遞資訊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識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文詩二首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文詩二首知識點1

  一、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等。創作內容大致包括:母愛、童真、自然三個方面。她一步入文壇,便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

  二、故事背景

  《荷葉·母親》節選自《往事(一)——生命歷史中的幾頁圖畫》。《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繼寫成的。作者用了一個副標題“生命歷史中的幾頁畫圖”,準確地概括了這組散文詩的內容。冰心曾說:“《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內容豐富多彩,在藝術表現上,從細處落筆,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發出詩的情思,在精美流暢的言辭中,閃耀出智慧的光芒。

  三、理解詞義

  慈憐:慈愛憐惜。

  繁雜:(事情)多而雜亂。

  煩悶:(心情)不暢快。

  廕庇:遮蔽。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寫父親的朋友送“我 們”兩缸蓮花,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繪雨中荷葉保護紅蓮 的動人情景。

  五、問題解疑

  1.第②③段寫蓮,先平淡地敘述,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紅蓮是全文著力用墨的重點。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鋪敘,接著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認識,花瑞人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徵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絡在一起,為下文以花喻人作鋪墊。

  2.紅蓮是本文描寫的重點,此處為什麼要寫白蓮?

  這是對比,把紅蓮與白蓮進行對比,白蓮因為沒有荷葉的保護,被雨點打謝了,而紅蓮卻能夠在荷葉的庇護下迎接風雨,這樣對比突出了母親對“我”的照顧,寫出了母愛的偉大。

  3.“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本題運用關鍵詞語表達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傾側,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風雨中紅蓮的'樣子,為下文寫荷葉在風雨中對紅蓮的庇護埋下伏筆。

  4.怎樣理解“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一句?

  “我不寧的心緒”是因為紅蓮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現在由於荷葉的遮蔽,紅蓮安然無恙,“我不寧的心緒”自然就散盡了。這句話,表明“我”內心已被荷葉對紅蓮的勇敢呵護所觸動,湧起對荷葉的愛戀,對精心呵護子女的母親的愛戀。

  5.第⑤⑦段中,作者為什麼反覆寫雨勢之大?

  強調雨勢之大,更反襯出荷葉對蓮的廕庇之情有多重要,同時突出荷花的無助和荷葉的勇敢慈憐,表達作者對母愛的讚美之情。

  6.怎樣理解結尾句的含義和作用?

  “心中的雨點”象徵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結尾句直抒胸臆點明瞭主旨,深化了中心,表達了對母親由衷的感激與愛戀。

  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1)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

  (2)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3)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4)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閱讀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種閱讀題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閱讀題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透過…… 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文詩二首知識點2

  一、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作品有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 《戈拉》,劇本《修道士》《國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郵局》,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二、故事背景

  《金色花》一詩選自《泰戈爾詩選》。《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這一時期,泰戈爾的創作往往“夢幻多於現實”,他本人幻想透過溫和的宗教、哲學、教育和道德等手段來改造國民、改造社會,從而實現民族自治。

  三、理解詞義

  1.匿笑:偷偷地笑。

  2.禱告:

  向神祈求保佑。

  3.沐浴: 洗澡;借指受潤澤;比喻沉浸在某種環境中。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寫“我”變成金色花後 開始和母親捉迷藏。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寫“我”與母親的三次嬉戲。

  第三部分(第⑧⑨段):寫母子對話,充滿嬌 嗔、愛意和母子情深。

  五、問題解疑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如一詞有什麼作用?

  “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種想象的方式來寫的,這個詞是本文的文眼。

  2.“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這一段寫出了孩子的什麼特點?

  本段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聽著母親的呼喚,“我”“暗暗”“匿笑”“一聲兒不響”,表現了孩子的調皮、可愛、活潑、天真。

  3.怎樣理解“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這句話?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這是孩子對母愛的回報。快樂、活潑的孩子沐浴著母愛,想要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他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

  4.第④-⑦段按時間順序寫“我”與母親的三次嬉戲,表現了“我”怎樣的情感?

  在三次嬉戲中,“我”散發出香氣,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恢復原形,纏著母親講故事,更是對母親的愛的自然流露。總之,這三次嬉戲都是“我”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深切的愛和依戀。

  5.怎樣理解媽媽對“我”說的“你這壞孩子”的一句嗔怪?

  上文寫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見,孩子不見了,媽媽多麼著急,這種焦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媽媽自然會嗔怪孩子,所以說“我”是“壞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實是至真的母愛。

  五、課文主題

  《金色花》透過寫一個兒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並由此引發聯想:與媽媽“捉迷藏”,讓媽媽嗅到花香,將影子投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等,以此來表現家庭之愛、母子之愛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和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