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祭灶節的的詩詞大全

祭灶節的的詩詞

祭灶節的的詩詞大全

  【祭灶節的的詩詞大全】

  山居苦 【宋】 作者:【趙庚夫】

  栽松成曲徑,洗石出秋屏。

  米價佔新月,更籌認曙星。

  買牛鄰共契,祭灶婦看經。

  不覺成頭白,頻看燒地青。

  行都錢歲 【宋】 作者:【孫】

  插架餘殘歷,挑燈憶故鄉。

  年光蛇赴壑,旅雁隨陽。

  禁闕迎鼓,鄰街祭灶香。

  英雄須自力,容易毛蒼。

  曾伯貢主簿輓詩二首 【宋】 作者:【楊萬里】

  練練蘭溪秀,家家玉樹榮。

  興安有才子,老是先生。

  師與三冬學,詩專五字城。

  一官祭灶,作麼便銘旌。

  祭灶與鄰曲散福 【宋】 作者:【陸游】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簷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平江臘月廿五夜作 【宋】 作者:【陳藻】

  昨日宰豬家祭灶,今宵洗豆俗為糜。

  柴夾水明如晝,截竹當階爆御。

  故國賽還新歲願,老翁回憶幼年時。

  才高命薄天相戲,我亦剛腸不肯悲。

  祭灶 【宋】 【佚名】

  時屆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

  吃灶糖 【清】 【佚名】

  歲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寶皆麥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買顆先命小兒嘗。

  跳灶王 【清】 【佚名】

  年關催人諸事忙,乞兒結伴扮灶王。

  敲竹歌門前舞,賞錢好言稟玉皇。

  庚子送灶即事 【現代】 作者:【魯迅】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 【宋】 作者:【陸游】

  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

  分雖薄少,要是鄰里情。

  眾起壽主人,一瀲傾。

  氣衰易成醉,睡覺窗已明。

  幽居記今昔事十首以詩書從宿好林園無俗情為 【宋】 作者:【陸游】

  癸亥辭修門,拜賜散人號。

  一出非本心,歡喜歸祭灶。

  故鄉多名山,幸得遂所好。

  舟輿雖難具,信步亦可到。

  清溪無塵滓,奇峰有云冒。

  雨墊林宗巾,風落孟嘉帽。

  豈惟狂故在,望遠亦未。

  一醉倘可謀,敢愛將軍告。

  【閱讀延伸:祭灶的歌謠】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二十三,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

  體現了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

  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於四進土,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的說法,體現了民間對戲劇故事的.偏愛。有新婦的人家,新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