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老掌溝散文隨筆
乍說起沽源,我可是第一次聽到,據查這名字乃是取沽河源頭之意,從民國五年(1916年)十一月開始啟用名稱信印,到現在剛好整整一百年了。這地方處在內蒙古高原向平原的過渡帶,歷史上曾有多個少數民族在這裡遊牧,一到夏季,草甸花海,綠水白雲,碧色連天,景色確是異常秀美。雖然城內仍以低矮的樓房為主,但也不乏有現代化的建築直聳藍天,一早我和同伴小逛,走進城東的“一品文城”,從高大的城門樓出去,正趕上日出,誰知道站住腳沒看上個三五分鐘,就被瑟瑟的寒風逼回到城裡。當地的朋友說,你們來的'不是時候,要是早上兩個月,老掌溝那邊的樹和草都好看著呢!
午後,天暖和起來,儘管已錯過遊覽季節,但朋友仍堅持要帶我們去老掌溝看看。車子出城東南行幾十公里,從一個公路岔口下去,沿著一條盤山道拐過幾條山溝,一直走到盡頭,到達一個破舊的門口,就是老掌溝。原來這裡是一個林場,四周都是海拔較高的山峰,一條溪流從谷底緩緩流過,朋友說別小看這不大的溪流,它可是我們這裡白河支流黑河的源頭。整個溝谷裡除了我們不見半個人影,吹過的風本來就冷,站在溪邊,我們個個更是縮著脖子頓生寒意,滿山除了寂靜還是寂靜,甚至連一兩聲鳥鳴都聽不到,你很難想象這裡也曾出現遊人如織的場面。
剛剛或是有云遮擋的緣故,此時,陽光從山頂斜射下,對面山坡亮起來,滿坡鬱郁蒼蒼的樹林被驚醒了一般,樺樹灰白的枝幹或斜或直密密麻麻呈現出來,支撐著突然出現在你面前的整個畫面,從山腳到山頂,雜亂卻有著層次,立體卻含著骨感。樹上的葉子在光的映照下,變魔術似的一下多了色彩,深黃淺黃,越往上顏色越淡些,其間偶有點紫紅點綴,應該是些紅葉楓葉之類,但這點綴恰到好處,正好在暖暖色調裡多了一點喜悅。山低下側面不知是幾棵什麼樹,黑的枝幹,白絨絨的樹冠,掛了霜雪一樣,襯托的山坡更有詩意了!
近處野草處在陰影裡的,依然是淺灰,溪流前方在光裡的,竟然蔓延著一道深紅,更遠一些的,這一片橙黃,那一片橙紅,像是要燃燒著了,吸引的你暗自吃驚。我們同行的幾個人不禁為這美景驚住了,大家爭相拍照,可朋友嘴裡照舊嘮叨著要是我們早來一個月就好了,那時顏色要鮮豔的多呢!
陽光靜靜地照著,水靜靜地流淌,老掌溝也靜靜地詮釋著它的原始和淳樸,嚴格的說,這種靜態的美蘊含一種神聖,不容你引吭高歌,不容你大聲喧譁,甚至無意咳嗽就是對它的不尊和褻瀆。很慶幸沒有其他的遊客,能讓我靜靜地站在料峭的寒風裡,不被打擾的去讀老掌溝,讀它秋去冬來時的深沉厚重,讀它繁華落盡後的返璞歸真。
有時,我常常覺得讀山跟讀人一樣,不能只看她的青春容顏,更要看她的是品質和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