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的經典散文
又見炊煙,濃濃的鄉味氣息撲鼻而來,霧靄下的炊煙又勾勒起多少年少過往,忽近忽遠。
總有一種情結是和家鄉有關,茅草房屋頂的縫隙裡嫋嫋而升的炊煙,總飄著濃濃的鄉味。飄雨的日子,當炊煙升起時,雨,似乎慢慢地識趣地停了下來,即便是寒風逼仄,也能感受到一番暖意隨之而至。有炊煙而起的囪,貼地而起,那是故鄉的根,是鄉村飄逸的靈魂和最純真的氣息。
小時候,看著炊煙渴望著遠方,長大後,炊煙成了最想靠近的故鄉情愁。
似乎再難遍尋類似貼牆邊,簡單用石塊壘成的煙囪,周邊還都留著出氣的縫隙,一旦開火煮飯炒菜,除了囪頂周圍還有迎風而起的炊煙。最遠的兒時印象,能做起一個像樣的煙囪,對於當時來說,這樣家庭相對而言是較為富有的,富有放在今天當然是遠遠不能相提並論了。有的是隨便簡單用幾塊磚堆砌而成,有的連煙囪的影子都沒。因為用不著也用不起。
幾乎家家是茅草房的歲月,低矮茅草房裡的“廚房”,黑壓壓的煙油味,聞不出具體的味道,更多的是夾雜屋頂的柴草味。其實還不能用廚房定義當時起火煮飯的地方,有叫做“宙前”,不知道在老人家的理解中包括哪些,但若用廚房來涵括的'話,裡面的各種裝備遠遠不夠。反倒是用三塊磚頭架起的灶臺到處可見,俗稱“三腳灶”,根本也不用專門的引煙裝置。三腳架起的灶臺,四周都冒煙,一次煮飯,滿屋起煙,偶爾燻的眼淚直冒不說,長時間下來,房子裡面四周圍牆到屋頂一片漆黑。有時碰上溼冷天氣,生火不易熄火又是常有的,生火時刷火柴都刷到來氣,熄火又來得快,若直接用嘴吹風起火,必然是菸灰滿臉都是,那時候盛行的是用竹竿空筒做成的“火炊”,成了最舒心的夥伴,一熄火就拿起“火炊”,鼓足氣猛地一吹,火苗也跟著紅碳噗嗤起火。
原始又貼地氣的生火煮飯,在如今的煤油電時代,已慢慢地銷聲匿跡,而不遠走的還在故鄉。無礙又無妨,無聲又無息,奢華的社會煩擾,褪不去它依舊滿目塵埃的外衣。炊煙在升時,是舒展著一幅無瑕美妙畫卷,是奏響的一曲和諧篇章,是薪火相傳的萬家燈火瀰漫,是縈繞著遊子的夢囈鄉語。
誰家屋頂又冒煙了?不是縱火災情,而是下廚生火煮飯的炊煙。冬季的炊煙,顯得有些瘦弱,凌亂無序的搖擺看不出終飄往哪方,而在冰冷有雨的季節裡,沖淡了寒意,厚重了思念。炊煙直上時,湧心頭的鄉愁便也接踵而至。而對於故鄉,即便是在村子裡,要好好看一次炊煙縷縷飄蕩的樣子也不易。
早晨的炊煙起得早去的快,農忙時,趕著地裡的活多,大人們趕著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匆匆忙忙簡單煮個飯,炒個菜,未見炊煙,已見做好的飯菜。中午,碰上陽光狠曬的天氣,晴空裡的炊煙也難以看得有模有樣,更何況,若在夏天時分,農忙時節,中午哪來得了時間生火煮飯,早上的一餐和中午,甚至和下午的都擱在了一塊煮。下午的炊煙更難得一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人生活,一進家門,天色已暗,即便生火,也難以分出是煙還是霧。碰巧趕上細雨紛飄,遇到農閒或者天氣原因無法下田幹活時,更甚是哪家親朋好友來訪,不待黃昏天黑便生火煮飯時,也許就能有幸好好地看看,安靜的孤煙斷斷續續地扶搖而上的樣子,近距離的吮吸著濃濃的鄉土氣息。
依依墟里煙,曖曖遠人村。炊煙吹老了歲月,作別了年幼的時光,再也吹不出那份質樸和純真。風吹煙淡,繼而漸漸遠去,還沒散去的餘煙,還蜷縮在煙囪頂,隨風而去,終究盤旋而上,如果飛走,散去,是否飛往家鄉的方向。
又見炊煙,又見到了家鄉熟悉的樣子。漂浮上空的炊煙,原來是那麼的親切、自然而諳熟。又見炊煙,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
(二)默愛
輟學,也在他身上發生了,不得已地拖著沉重的步伐離開了心愛的校園。不停地回頭望,默唸那些校園日子,這是一次無聲的告別,他知道,也許再也沒機會坐在課堂裡認真聽講了。
強忍著淚水,他知道,可愛的同學們,美麗的校園,已經遠去,回到家,最近的是爸媽憔悴的身影,放下心愛的書本,但放不下至親至近的親情。沒有多餘的話,他說,爸媽我回來了。在旁的母親側過身,小心地擦著眼角的淚水。放好從學校帶回的書本、衣服、床單、被子……他試圖著讓自己忙活起來,不想讓父母看到他的失落,卻,找不到任何可以下手的活。
三人靜坐著,還是他打破了沉靜,爸媽,沒事的,反正也快畢業了,你看鄰居的小強也沒畢業現在一樣過得很好,照樣也能賺錢,再說了,有機會讀到現在我也很滿足了。他嘴角輕輕上揚,父母還是沉默不語。
不善言表的父親到一旁抽起了悶煙,許久,母親說了一句,你爸兄弟那頭託人給你找了份工,你明天去試試,不管怎麼樣,你要記得要謝過人家,我們沒錢讀書,但也不能讓人瞧不起,你要好好幹。父親轉過頭說,讀書,我盡力了,以後還有沒有書讀,靠你自己了。淚水,他再也忍不住了,腦裡浮現著學校的點點滴滴讓他無法釋懷,他深深地點了點頭,但他沒有一點責怪父母的意思。
此刻,他心裡明白,父母滿頭的白髮,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是為他而愁思苦想的,父母微駝的背和溝壑明顯般的皺紋,有多少個春夏秋冬是為他而辛苦勞作的,父母簡陋的衣裳和無油下鍋的飯菜,有多少是為他而節省的。他不敢有絲毫的埋怨,他只有感恩。
一大早,母親幫他整理好出行的行李,一夜無眠的他,顯得有些疲憊,出門時父親沒有出來送他,母親一再叮囑,不懂就要問,累點苦點,也沒俺家耕田種地累,要勤快,別讓人瞧不起……母親,似乎在這個時候有著跟兒子說不完的話。泛著淚花的雙眼,母子倆對視著,望著遠去的背影,母親潸然淚下,父親慢悠悠地走了出來,說了句,走了吧?然後嘆嘆了氣,咱兒是塊讀書的料,可惜啊!
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城市的繁華讓他一下手足無措,琳琅滿目更是讓他應接不暇,踏入這片陌生的土地,他有點驚惶有點茫然,更多了一份失落,他還想著如果他能讀大學,也許就能在這座城市裡好好讀了。坐上公交,廣播裡播著站臺的名字,XX大學站,他興奮,那不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那所大學嗎?他盯著車窗外,XX大學,幾個大字,還有氣勢磅礴的校門,他呆住了,無限的遐想,無數個校園生活的畫面,在他腦海裡浮現。廣播裡播著下個站名時,就像公交車不斷前行一樣把他拉回了現實。
車已到站,他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歲月的飛逝,家裡的拮据,沉重的負擔,讓他終究不敢再想求學的路。
再走這座城市時,沒有了初來時的陌生,卻始終沒有歸屬感,他想著老去的父母,他卻也從來沒想過在這裡紮根。兒時的同學、玩伴們,有的考上了大學,每每進入大學校園時,他總是在感慨和羨慕,漸漸的他也懂得了,校園生活對自己來說已經很遙遠了。別人羨慕他能賺錢了,他卻嫉妒著別人可以坐在教室聽課,可以摟著書本看書。他愛看書,卻再找不到那份屬於校園的純真。
夜深人靜,燈火依舊亮著,斜倚著床頭,不願入睡,孩提時的大學夢,他再也不提起,家那頭,白髮蒼蒼的父母親,他在憂心牽掛著。想想已經好多年沒回家了,路途的遙遠,來回的車費將會是父母一年的開支,他不忍心,他不捨得,把攢下的錢都寄給回了家。
那年春節,他終於下定決心回家了,電話那頭父母勸說家裡沒什麼事就在那邊跟著工友們過年,過年幹活也能多賺點,但這次他不依了。回家的慾望,跟著他匆匆的腳步回到了家。看著父母依舊簡陋的衣服、依然破舊的茅草房,還有簡單又隔夜的飯菜,他驚呆了,他的節省就為父母能過得好點,可一如往昔的寒酸,沒有任何改觀。他問問了父母,怎麼回事,父親沒有作答,拿起旱菸槓抽起了悶煙。
母親,在他面前,再一次流淚。
孩子,錢都還放著,我們從沒動過,我們改造房子那些都是騙你錢,你爸說,留著給你繼續讀書,讀大學。
他怔怔地站著,任憑淚水肆意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