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故鄉的山散文隨筆

故鄉的山散文隨筆

故鄉的山散文隨筆

  故鄉的那座小山,充其量只能算作丘陵,坐落在我們村中央。

  山小而名不見經傳,但她卻是泰山西之餘脈。泰山山脈從肥城市西北部的陶山入境,進入平陰縣東部的天堂山脈後,南向支脈起伏綿延,至榆山街道的分水嶺、饃饃山、五鳳山、尖山、會仙山、文筆山、青龍山、峻玉山、蓮花盆山、翟山等,翟山與同一支脈的臥牛山、後寨山延伸至黃河岸邊,一起拱圍著平陰縣城,其間有古平陰八大景的“錦水秋瀠”,“峻玉含輝”、“碧峰仙蹟”以及翟山中的“湖溪沉月”等。

  南面的山頭叫做連花盆山,因山頂的蓮花盆而得名。山頂有100平方米左右的圓形平地,中心有一個凹下去的石盆,有洗衣盆大小,盆的內側刻有幾株盛開的荷花,盆底刻著彷彿正在遊動的栩栩如生的兩條小金魚。蓮花盆山東北方向約4--5裡處有一座底座與連花盆山頂相仿的小馬山,傳說是楊二郎旦山攆太陽時,將連花盆山頂一腳踢過去的。連花盆正西對著似天而降的滔滔黃河水,在山腳下拐了一個直彎向北綿延而去。從蓮花盆所處的奇特位置推斷,或與佛教和風水有關。蓮花盆有人工雕琢的痕跡,但是何年何原因何人所為無從考證。

  北面的山頭叫做翟山,因翟姓族人居住而得名。據史料記載,翟姓祖先早於宋朝靖康年間即遷居於此,近千年來在此繁衍生息。金明昌二年(1191)有先祖翟升考中進士,被授予山西省洪洞縣主簿。期間,他帶領族親在翟山栽植柏樹萬株,翟氏後人又先後在山頂至正北黃河邊直線上,建起三觀廟、家廟、河神廟、土地廟。歷經數百年,滿山柏樹遮天蔽日、鳥語花香,廟宇香火嫋嫋、鐘鼓轟鳴,山間溪水潺潺,每當中秋節圓月高懸碧空,西麓一股流入大清河的清泉中倒映出明月的影子,形成了湖溪沉月的美景,舊縣誌記載為八景之一。1942年日偽軍對共產黨八路軍進行大合圍時,在翟山頂建起碉堡,將柏樹砍光,使翟山成為了荒山禿嶺。

  新中國成立後,恢復翟山的美麗容顏,一直是一代代翟莊人的`夢想。先後多次綠化,引水上山。在翟山與蓮花盆山之間建起了文化廣場,文化廣場在陽光照射和綠樹陪襯下,呈現出無比嫵媚的柔姿。雲海深處、臥虎藏龍、流水潤竹三組奇石韻味無窮。文化牆、文化走廊營造了村莊高品位、特色鮮明的氛圍,創造積極向上、寬鬆和諧、靜謐優美的廣場審美文化。鯉魚噴泉一副靈動的立體畫圖,以水為財,生生不息,風生水起,喻意家庭富足,生機勃勃,財源滾滾之意。健身休息區它獨有的美,成為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水泥路像一條玉帶環繞在山腰,水管像血脈滋潤著草木。翟山將再度四季常青、溪水潺潺、鐘鼓齊鳴,春天百鳥爭鳴、百花爭豔,夏天柳暗花明、曲徑通幽,秋天碩果累累、滿地鋪金,冬天銀裝素裹、歡笑恬靜。

  我愛故鄉的山,因為在我的心中,她最高、最美、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