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性散文精選
議論與散文的結合,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讓我們看看精選的議論性散文,深入瞭解一下散文的特點。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議論性散文,歡迎檢視!
議論性散文精選之『李白』
1.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走著笑著紅塵,走著辭別故友。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裡”;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然而李白同樣是位被上蒼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詩——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翰林遭貶,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難哪裡比陶潛與屈子少呢?但他卻一直在走,因為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塊寶玉,在僵硬的政治舞臺上磨來折去,卻無半點玷汙與磨損!
2.李白灑脫,不寄託於高堂的莊嚴,不豔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吟出了好大的鬥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於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3.當李白不被重用時,他卻仍能快樂地夢遊天姥,卻仍能舉杯暢飲。他對明天有著樂觀的微笑。當蘇軾屢遭貶謫,他卻仍有“泛舟遊赤壁”的雅興,有“浪淘盡千古英雄”的豪邁。他對明天有著希望的微笑。當屈原縱身投江時,我想他也一定帶著微笑,因為他堅信他的“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一定會給後人帶來思索和警惕。
議論性散文精選之『孔子』
1: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現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
3:理解
現在我們一談到孔子與《論語》,便有不少人脫口而出:“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半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章,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很多人特別是女人都非常反感這句話並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圓場,說這裡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認為,退一步講,即使孔子在這裡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釋為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對女人的歧視,是一種通病,是時代的印痕或時代的侷限。在西方,耶穌罵夏娃,亞里士多德罵女人,尼采罵女人,非常嚴厲,其程度大大超過了中國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謨、黑格爾,對女性的歧視也很厲害。當然,無論東西方人士,對女性的歧視、蔑視、輕視,都是錯誤的。儒學、儒家中有對女性不尊重的表現,是需要批評的,但我們要放在時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與檢討。我們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外來文化,同時也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來對於儒學的批判,有許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淺層次或直線性的,以致於今天中國大陸的多數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紀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殤”的方式來對待儒學。我們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態和理性批判的`方法來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
議論性散文精選之『蘇軾』
1.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麼?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麼?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麼?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讚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汙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2. 一枝一葉一世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輪明月,放射出悲天憫人的光輝;“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一排短松,守候著生死離別的深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杯濁酒,凝結著壯志難酬的感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見證了孤苦無依的飄零;“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隻小舟,帶走了蠅營狗苟的煩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襲蓑衣,織就了風吹雨打後的寧靜……一枝一葉一世界,一詞一句總關情。
3.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汙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4.東坡披髮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風波並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並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遊中,蒼銀白髮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麼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