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古代議論性散文

古代議論性散文

古代議論性散文

  議論性散文屬文學語體,用的是以形象思維為核心的“片狀結構”語言,是透過具體的充滿情感的.描寫。為大家分享了古代議論性的散文,歡迎借鑑!

  送蔡元振序

  曾鞏

  古之州從事①,皆自闢士,士擇所從,故賓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從事,皆命於朝,非惟守不得擇士,士亦不得擇所從,賓主豈盡相得哉! 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輒去也。故守之治,從事無為可也;守之不治,從事舉其政,亦勢然也。議者不原其勢,以為州之政當一出於守。從事舉其政,則為立異,為侵官。噫!從事可否其州事,職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則捨己之是而求與之同,可乎不可也? 州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責,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 則舉其政,其孰為立異邪? 其孰為侵官邪? 議者未之思也。雖然,跡其所以然,豈士之所喜然哉! 故曰,亦勢然也。

  今四方之從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從事,視其政之缺,不過室於嘆、途於議而

  已。脫然莫以為己事。反是焉,則激。激亦奚以為也? 求能自任其責者少矣。為從事乃爾,為公卿大夫士於朝,不爾者其幾邪!

  臨川蔡君,從事於汀,始試其為政也。汀誠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誠未治也,人皆觀君也。無激也,無同也,惟其義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異日官於朝,一於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歟? 其行也,來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從事:官名,州郡長官之僚屬,副職,如從事史、從事中郎、別駕從事、治中串等②義:同“宜”,適宜、適當,有分寸。

  徐孺子祠堂記

  曾 鞏

  漢元興以後,政出宦者,小人挾其威福,相煽為惡,中材顧望,不知所為。漢既失其操柄,紀綱大壞。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傑特起之士,相與發憤同心,直道正言,分別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於不容,而織羅鉤黨之獄起,其執彌堅,而其行彌勵,志雖不就而忠有餘。故及其既歿,而漢亦以亡。當是之時,天下聞其風、慕其義者,人人感慨奮激,至於解印綬,棄家族,骨肉相勉,趨死而不避。百餘年間,擅強大,覬非望者相屬,皆逡巡而不敢發。漢能以亡為存,蓋其力也。

  孺子於時,豫章太守陳蕃、太尉黃瓊闢皆不就,舉有道①,拜太原太守,安車備禮,召皆不至。蓋忘己以為人,與獨善於隱約,其操雖殊,其志於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節於亂世,不以死生動其心,異於懷祿之臣遠矣,然而不屑去者,義在於濟物故也。孺子嘗謂郭林宗曰:“大木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此其意亦非自足於丘壑、遺世而不顧者也。孔子稱顏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其惟我與爾有是夫!”孟子亦稱孔子:“可以進則進,可以止則止;乃所願,則學孔子。”而《易》於君子小人消長進退,擇所宜處,未嘗不惟②其時則見,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圖記:“章水北徑南昌城,西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歷南塘,其東為東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號孺子臺。吳嘉禾中,太守徐熙於孺子墓隧種松,太守謝景於墓側立碑。晉永安中,太守夏侯嵩於碑旁立思賢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時,謂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嘗為孺子宅,又嘗為臺也。予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處,結茅為堂,圖孺子像,祠以中牢③,率州之賓屬拜焉。漢至今且千歲,富貴堙滅者不可稱數。孺子不出閭巷,獨稱思至今。則世之慾以智力取勝者,非惑歟?孺子墓失其地,而臺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並採其出處之意為記焉

  〖注〗①有道:漢代選舉科目之一,即薦有德藝者為官。②惟:考慮。③中牢:祭祀的豬羊。

  縱囚論

  歐陽修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

  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轉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幹譽。”

  【注】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