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生活在別處作文(精選5篇)

生活在別處作文

生活在別處作文(精選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活在別處作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活在別處作文1

  上海這兩天很冷,有時候也會夾雜著一場小雨,冷不丁的讓人著涼。突然覺得自己反應遲鈍,這麼冷的天,連秋褲都不急的穿,於是,只有選擇在寒風中凌亂,瑟瑟發抖。

  一連兩天沒去上班,吃過飯便蜷縮在被窩裡,難怪有本書叫《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原來,青春是用來祭奠的。

  上月中旬,朋友從西安坐了八九個小時的車專程來看我,我們是大學校友,一開始他是我的學長,後來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總是掛科,便留了一級,我們是因為同一興趣認識的,他的書法寫得好,練了一手絕活,沒事總喜歡寫魏碑,像《龍門二十品》、《張猛龍碑》、《西嶽華山廟碑》等寫的很傳神,我和他不同,我不是中央軍,我是地方的雜牌部隊,或者是被收編的土匪,流裡流氣的。每當他一出場,底下人就能看出典型的做學問的大師,而我一出場,則像是走秀的跳樑小醜。不過,從學校出來後,他卻沒有與書法有緣,倒是我與書法沾了點兒邊。

  這次見面,我們僅僅是聊了會兒,也沒多說別的。我發現他變得接地氣了,見面寒暄了幾句,便問起我最近怎麼樣?一個月多少錢?有什麼想法?談女朋友了沒?這和他以前是大不相同的,我先是一愣,而後便沉思起來。深深地嘆了口氣,原來任何人在現實面前,都那麼脆弱,都那麼的不堪重負,都會低下高貴的頭顱,生活,毋則說是命運,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任何人在現實面前都會屈服。於是,我也會嘆道:此乃時也,運也,命也。哦!他也是凡人。

  中午,我帶他去吃飯。我打算帶他去吃西餐,他卻斷然拒絕了,說生活不易,來點最簡單的,我不情願地帶他去樓下吃了快餐。

  之後,由於工作忙,走不開,簡單的續了一會兒,告訴他去外灘該走的路線,便分別了,晚上我也沒有去送他,不是不想去,是不願意看到現在他浮沉世俗的樣子。

  最近網傳歌手李玉剛在臺灣某寺廟剃度出家,佛渡有緣人,莫非他看透了,釋然了。一直覺得他很高尚、很純粹,像他這樣不染纖塵的男子,實是難得。今天偶然開啟網頁,才發現這些都是子虛烏有的事,紅塵俗世,沒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放下,即使放下了,也不會萬般自在。而後李玉剛說修禪是為了藝術的沉澱。直白些,就是想尋找靈魂的寄託,或者說是抱一隻公雞去生蛋。

  前幾天,阿影買了一些牆紙,兩塊桌布,被罩床單四件套洗乾淨,過來給我收拾房間。我說不用,理由是簡簡單單的就好。我的人生裡不需要去裝飾,順其自然就好。可她卻不這麼認為,她的信條裡不能有半點塵埃,哪怕是地板也要用拖把拖一遍之後,再拿毛巾把它擦乾。

  好像這個世界不能有半點汙穢,在她的世界裡,真善美與假醜惡永遠是涇渭分明。倒讓我想起林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

  最近忙著出國簽證的事,鬍子也懶得理,週六去照二寸白底相片,鬍子拉碴的,很傷大雅。晚上回來快十點了,之後懶得洗頭,索性去門口理髮店,洗剪吹倒是方便。回到家後,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東西亂放,懶得去擦地板,懶得去疊被子,懶得去整理衣物,不過幾天,所有的一切都回歸原位。彷彿生活對我來說,不是那麼精緻。我想要適應生活,更多的是要順從。

  每次上班,走在地鐵通道內,總會遇見一位三十多歲的瘋瘋癲癲的女人,她習慣性的跪在拐角,搖著手裡的鐵盒子,等著過往的人去施捨。每次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總會遇見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跪在那裡,頭貼在地上,前面有一鐵罐,裡面零零星星的放著幾個硬幣,即便是天上下起雨來,她也不去躲避,任由雨點打在她彎曲的背上。生活,很是殘忍,有時候對於他們來講,不僅僅是無助,更是一種等待,在生與死的邊緣上徘徊。

  我也知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使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哪怕是努力過,可最終也會滅亡。我會嘆道: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彷彿我們這一生,都是會遇見被命運剝落下的那份真實。像一朵蓮花,從亭亭淨植的美好華年開到枯萎頹敗,再由疾風驟雨百般吹打,隻影搖曳。有的人成功了,但也會嘆英雄遲暮,有的人失敗了,也會隨波逐流,生活的真諦,不僅僅是由勝利者定義,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人在患得患失中平凡。始終有希望,也始終無望。

  生活在別處作文2

  夜未央。

  黑暗濃得化不開,倏然冒出一聲鐘鳴,滲透著穿透空氣,縈繞在我耳旁,濃厚且莊重的感覺。彷彿靈魂撞擊腦殼,正渴求一種超脫而純粹的自由,不覺又令我毛骨悚然。

  靜下心來,不難想象,這是怎樣一個高大又古樸的桃木大擺鍾。表層的黑漆在時間的流駛下已經布上絲絲斑跡,卻也恰倒好處,讓人依稀可以遙想其當初的風采,如此莊嚴,如此神聖。而那種黑,又純正得不加修飾,散發著一種不張揚的震撼力。讓人不自主得用“深邃的經典”去定義它。

  抑或她是一隻可愛玲瓏的粉色小鐘,給予人允許想象的虛幻的溫柔,然而又爆發在某一特定的時刻,歇斯底里的。可怕的矇蔽!

  其實不然,攤在我眼前的是殘忍的現實,因為它並沒有它們其中任何一個的容顏,它不大,但也說不上小,它的容顏沒有附帶任何色彩,它是那樣透明,也是那樣普通。

  但是我依舊固執的陶醉在自我的世界,想象著它會成為它們二者的任一,然後我的嘴角會上揚到多少角度,最後化做一道醉人的優美弧線。長時間的思戀扼殺著我那可憐的腦細胞,是的,我很累。

  於是,我砸開我的小豬,用它換得那粉色的誘惑。

  原本我以為我會很快樂,因為擁有會讓我不在期盼中痛苦。但很快我又厭倦了,我發現它是那樣虛偽,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我有種上當的感覺。就像米蘭。昆德拉說過,生活在別處。這是不錯的,我以一顆幼稚的心一直窺探著窗外看似美好的別處,並且不停地追尋,最後終於到達。意外得發現“別處”又很快的變為“此處”,同樣的枯燥乏味,又繼續尋找新鮮的別處。“人總是不停地跑,不停地停,跑跑停停,就走過今天,走過明天,就這樣走完了一生。”在此思維的同時,我瞄了一眼步滿灰塵的粉色小鐘,此刻的它應該已淚流滿面吧。

  我並不去理會,因為我發現那個透明鍾竟然如此溫熱親近,而太多濃重的色彩讓我眼花。

  “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時的我正靜靜地佇立在窗前,思考著那一聲鐘鳴和這不再行走了的鐘是否有著前世的情緣?思量許久,或許香山居士白居易老先生的這句名句最能詮釋了。其實無聲有聲都並不重要,而那一聲鐘鳴也只是潛意識的。也許我手中這不能一鳴的鐘和顧拜旦先生故居的那尊大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的時間都停留在10點半,但行走在他之外的是永恆的時間。並且,它們也在不停地影響著我們:它們在一天中有兩次是準時的,更何況人呢?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蠢材,只有後天的庸才,只要生命的烈火不熄滅,我們就能擁有溫度!

  今夜的星空很美,我抱著那透明外殼的鐘睡著了覺,此刻的生活應該在夢鄉里……

  生活在別處作文3

  生活,不一定全是完美,心中渴望、追求的假象,才會是最完美的。

  不想侷限於在這方土地上,每一次,看到的都是雨中的背影,看到的總是陽光下的微笑。

  我厭倦了。

  我總會想,在這個大千世界裡,會不會有比這兒更清澈的天、更柔和的風呢?所以,我要到別處去看看!

  我回去讀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別處》,然後像雅羅米爾一樣去逃跑。去毫無畏懼地“革命”;我會看完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後,奔向那個譜寫愛情的塵埃中;我會讀完《徐霞客遊記》,緊接著,帶著它,不辭辛苦地去跋山涉水,和自然融為一體......我將會捧著一本本書,領略這個地球的風姿!

  心靈,在路上。

  我要提著個行李箱,管它大小,裝得下幾件衣服,容得下幾本書,就夠了。我還要背個小揹包,裡面有我的小相機,我的小本子,我的彩鉛,各種零零碎碎的東西。我要記下我腳下的這一切!

  有一天,我會到達倫敦,撐著一把雨傘,在雨下欣賞紳士風度;有一天,我會陶醉在普羅旺斯的花海里,連線著地平線,感受耳邊吹過的芬芳;有一天,我會牽著一個人的手,一起在土耳其的.白色沙灘上,赤腳漫步,任憑海浪挑逗著我們的腳;有一天,我會在愛琴海上,默默期待著,自己會變成公主,住進那城堡.....

  我的心,早已開始動盪。

  抑或是,不是這樣的。

  我希望可以每一天都離開教科書,離開作業,也離開電腦、手機,安然地在屋邊公園裡散步。我還會很庸俗地想著哪天我變得家財萬貫,我就要慵懶地當個“敗家女”,在家裡奢侈地享受著;我還想象著逍遙自在的大學生活,小說中有著梧桐的小路,怪癖的舍友......

  為什麼會說“在哪兒生根,就一定得在哪兒落下”呢?我的心一直在別處,我的思緒永遠在那個遠方,我想要的是安寧卻也轟轟烈烈的生活!

  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我知道,它也渴望,像太陽一樣熱烈......

  小溪不停地奔湧,奔向大海,我知道,它也渴望,目睹海豚飛躍的身姿......

  我總是眺望地平線,我更渴望,有一天,我會抓到它,觸控別處的異樣!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地方都會在我的心中劃下痕跡,烙在腦海。遠方的龐貝城、遠方的亞馬遜、遠方的加爾各答,我的雙腳雖未起步,但我的腦海早已描繪了它們的風景,我要一一去涉足!

  我相信,在這個浩瀚宇宙中,總會有屬於我的地方,我會生活在那兒。哦,或許,我會流浪......

  生活在別處,靈魂,在飄蕩。

  生活在別處作文4

  生活在別處。蘭波的這句詩被昆德拉引用世人皆知,大多數人用來標榜自己的不同。可我還是寫下了這個標題,這種感覺溫情而有些悲哀,難以言說。

  漫長的時光像是一條黑暗潮溼的悶熱洞穴。青春如同懸在頭頂的點滴瓶,一滴一滴地流逝乾淨。是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上上個月的今天,祖母故世,我還清楚地記得燃燒冥幣的場景,是滅了?還是化作了灰燼?

  死亡總是稍縱即逝的事情,容不得人思考或是回憶。因為短暫激烈,所以殘忍。我常自責,責備自己返校離家時沒有多凝視祖母一眼,就匆匆告別。那是種極真實的感覺,原本飽滿的生命忽然硬生生多出大片空白,心底荒涼無限衍生卻無能為力。如同無法掙脫蛛網的昆蟲。宿命如此,難以更張。

  一些關於哀傷和陰鬱的往事,漸漸地模糊了。以往毫無意義的一些生活元素歸復平常。有時候忽然在想,我似曾愛過的那個走路晃晃斜斜的女孩她究竟是叫什麼名字。我們認識過?素未蒙面還是隻是熟悉的陌生人?記憶如此虛浮,毫無牢靠。就像出現於生命的一些傷口,結痂,然後癒合,最後找不到一點痕跡。我們習慣了站在現時忽視以往。安妮寶貝曾說,“以為有過那一剎那,感受到的深情與寵愛,就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送你離開。”我確信,她是往事,亦如煙花。

  只有走過峽谷才聽得到風的聲音,只有路過三月才看得到櫻花華美。並無心去探究什麼,可一些劃痕卻難以抹擦,如同小時候被火星燙傷的腳背。這麼多年過去,歲月的刁難依舊無力。

  考試,複習,應對監考老師凌厲目光,生活就這樣被繼續,那日送朋友出去,她忽然說一句,“你終會淡漠在我的記憶裡,畢業,然後很少聯絡,再見時已是各自領著兒女。”這是個現實的問題,只是一些傷感襲湧上來,而我什麼也沒說。

  可能這就是最後的樣子,不只我們這群人。別的什麼可能最後也是這個樣子。

  今日是情人節。那晚深夜壓馬路的時候,有封信從天上掉下來,你飄夠了就早點著地吧。物價上漲,淚水太金貴,什麼東西都比不了從前的廉價。

  你要找個願意用生命守護的女人,和她結婚。

  我在困苦中,無從寬廣。

  生活在別處作文5

  生活,是生命的一種姿態。而當我們厭倦瞭如今的生活,就會對別處的生活產生一種渴望與追求。是的,每個人的心底都應有這樣一份期待。

  如今,我們的生活似乎已成為機器,總是刻板、單調地迴圈運轉著。學生們每天一大早還未睜眼就被父母從夢中拽了出來,而只有當鬧鐘一次又一次地響徹雙耳,才會驚覺是要遲到了,於是便慌慌張張地爬起來,將被子胡亂地揉作一團,就衝進了洗漱室。幾分鐘後,又懷著一顆好像快要蹦出的心和幾個熱騰騰的包子,不顧父母的訓斥衝向學校;到了學校又發現自己將什麼用具落在了家裡,又急忙叫父母送來;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和一堆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耷拉著耳朵回到家,前來迎接的卻是一頓痛批。難道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註定被設好模式,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迴圈嗎?這一切,難道都要成為習慣嗎?——我不甘心。於是,在我的心中產生了一種對未知的追求,一種對“別處”的嚮往。

  我想去天青似鏡的西藏,去春色滿城的大理,去因水而美的威尼斯,去聚集文化之都巴黎……或者說,無論是去幽靜的森林,清澈見底的小湖,還是冰天雪地的極地,都能使我有一種愜意,一種閒情,一種自在的風趣。我始終期待著,那個只屬於我的天堂。

  我因此也常常幻想,人類創下的歷史是多麼偉大,竟偉大到了一種能使他們被自己的生活所束縛的地步。倘若是這樣,那麼我情願做一隻森林中的蝴蝶,在給這個世界帶來美麗的同時,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以扇動自己小小的翅膀,去任何我想要到達的地方。

  我還想要做一條在小湖裡穿梭自如的魚兒,能輕鬆地看到奇妙的湖底世界。在那裡,燈籠魚會與我作伴,水草會引我前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探索的步伐,沒有什麼能阻攔我對“別處”的嚮往。

  若是能做一隻在極地玩耍的企鵝,更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我無需害怕寒冷,我可以盡情參觀這裡一座又一座的“冰雪堡壘”,傲然屹立的冰山,憨厚敦實的北極熊,他們都將成為我的朋友,我們可以在這片小天地裡創造出“生活在別處”的樂趣。

  “生活在別處”,這句話既然被寫在了巴黎大學的牆上,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然而,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塊枯燥無味、刻板乏趣的空白畫板。不論如何,我們總是懷著一種企盼,那就是帶著自己生活的畫板去到世界各地,用世界的顏色將它渲染。等它真正成為了一副動人的完美的畫,畫中的就是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也是我們靈魂棲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