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散文
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能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活需要儀式感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活需要儀式感散文一
喜歡村上春樹創造的一個詞,“小確幸”,指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持續時間3秒鐘到一整天不等。村上列舉過好多他的“小確幸”:一邊聽勃拉姆斯的室內樂,一邊凝視秋日午後的陽光在白色的紙糊拉窗上描繪樹葉的影子;在鰻魚餐館等鰻魚端來時間裡獨自喝著啤酒看雜誌;聞剛買回來的“布魯斯兄弟”棉質襯衫的氣味和體味它的手感……在我看來,所謂的“小確幸”,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待生活的一種儀式感,認真有趣的態度對待生活裡看似無趣的小事,體悟到生活本質中小小的不易被髮掘的樂趣。
前段時間看了《小王子》電影版,意猶未盡的我又把聖埃克蘇佩的原著翻出來溫習了一遍。重溫舊書,有了些許思考,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書中的小王子馴養了一隻等愛的狐狸,兩人對於儀式感的理解頗為觸動人心。“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
想想我們大多時候,生活的確是平淡無奇又匆匆忙忙,儀式感早就被人們輕易拋諸腦後。每天都三點一線按時上學從不逃課但就也從不思考;每晚下班回家,從冰箱裡隨便翻出點食物就湊合著一頓晚飯;房間裡到處是隨意亂丟的衣物,週末宅在家裡宿舍連頭髮也懶得洗……生活被過成了一潭死水,我們還不停抱怨它的無聊無趣。
儀式感讓我們覺得生活本身還是好的,只看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情去打扮,你憂傷生活也跟著灰暗,你陽光生活跟著開朗。當婚禮來臨,女兒出嫁,在車子發動的那一刻很多母女會淚流滿面,其實明明知道,不過是一個儀式,過去了還是可以隨時回來的,但是這種儀式能在剎那間讓人清醒的意識到離別,多了一種難忘的體驗。
記得去年夏天我一個表姐結婚,前前後後幫著張羅了好多事宜,深感準備一場婚禮的操勞。僅僅是婚紗的挑選就涉及到面料的好壞、腰線的差別、樣式的設計,反覆試穿、修改與定做。還有請柬的設計、教堂的確定、婚宴的試吃、蛋糕、樂隊、擺花等等,都要在下班時間和週末一一操心,簡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然而在婚禮當天,當我看著姐姐伴隨音樂款款走進教堂,由姑父託付給她的丈夫,在教堂中央彼此宣誓、交換戒指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之前所有為儀式的付出都是必要的都是值得的。人們需要儀式感來表達內心的莊重與情感。你身著婚紗,許下誓言,交換戒指,在觥籌交錯裡切下幸福的蛋糕。在這一場盛大的儀式裡,在這一場浮躁的喧鬧裡,你的內心反倒尤為沉靜,你比任何時候都清楚,在盛大的喧囂以後你的人生將與過往截然不同,這一刻是與過去的認真告別,也是許自己一個充滿希冀的開始。
我們之所以需要婚禮、畢業旅行、散夥飯等等儀式,就是需要儀式感來給自己未來的開始賦予新的.意義,或者讓自己和過去做一個正式的告別。其實我們都知道明天早上醒來一切還是一樣,上班高峰的地鐵還是會擁擠不堪,快開學時作業還是會摞成一堆,快考試了依然會徹夜複習。只是我們需要一個儀式,需要一個可以說你好說再見,一個可以光明正大跟過去決裂,一個似乎可以逼著自己做一些改變的時刻。
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和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似乎都有一種儀式在向世界宣告,我們的來去都是這個世界重要的一環。去偽存真,拋卻繁重的俗世儀式感,卻也是讓生活化繁為簡的一種藝術。儀式感能讓我們高興和悲傷,難忘而值得回味,讓我們記住這種正能量的改變,享受儀式感而不做被儀式感綁架的人生,也不失為另一種智慧。
生活需要儀式感散文二
很早以前看過瘦馬老師的一篇文章《該穿成什麼樣子去看電影》,感慨社交禮儀的得體與否關乎一個人的教養及品味。
文中說到,張愛玲在一篇散文裡談及與當時閨蜜炎櫻在香港看電影的片段,蛛絲馬跡裡,流露出鄭重其事的意思。因為在那個年代,看電影雖然是一種私人化的聲色享受,可也是普通人彌足珍貴,為數不多的社交行為,太馬虎、潦草還是其次,被人看輕才是致命的。
而現在的電影院,已經快速的變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遊樂場。永遠伴隨著爆米花甜膩膩的味道,流行音樂的喧囂、明晃晃的玻璃櫥櫃裡,密密麻麻擺放著變形金剛的塑膠玩具,那鬼樣子,能讓你神經錯亂。看電影麻,無非就是找個樂,哪裡需要什麼禮儀?穿著?講究?於是,滿眼都是穿著汗衫、背心、拖鞋的人,手裡揣著可口可樂的瓶子,像要去參加夏令營一般,雀躍、欣喜、粗俗——我就是這樣舒服自在,其他的,我不在乎。世界的坍塌,往往都是從“不在乎”開始。這“不在乎”刨根問底,是放任自流,甚至,是一種自我拋棄的潛意識。小禮服、高跟鞋、燕尾服,沒有一樣穿起來舒服,可是身體的被限制,某種意義上,是內心藉此對於莊嚴感和儀式感的體驗。
那麼,除了社交,日常生活中的我們,需要儀式感嗎?記得《小王子》的電影裡面,小狐狸說:”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是啊,儀式感應該是一種對生活的重視,把一件單調普通的事變得不一樣的感覺。正如一個人的早餐可以在地鐵上嚼著包子解決,也可以早起慢慢準備,鋪上你愛的蕾絲花邊的桌布,精心的做著有圖案有愛心的早點,食物的搭配都擺放得恰到好處。
但是大多數人的現狀卻已經被忙碌的生活壓抑著,生活的快樂已經全無,更無從談儀式感。每天早晨匆忙的路邊買個包子邊走邊趕點上班;忙著接送孩子在往返各種學習的路上;房間裡因忙碌而肆意堆放的雜物;遇到假期就宅在家裡連臉都懶得洗……生活就打上了忙碌、無趣的標籤。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真正的生活呈現,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態以及你對生活的認真程度。電影《蒂凡尼的早餐》裡,赫本扮演的霍莉穿著小黑裙,站在櫥窗邊優雅的喝著咖啡的樣子,美極了。我想這也是很多女孩子都渴望的一種狀態吧。這詩意一般的情節,其實應該就是一種儀式感吧!試想如果赫本扮演的這個霍莉,也像我們生活常態裡一樣,不收邊幅的穿著睡衣,這樣的畫感是不是就沒那麼美妙了。
“我們都知道新年要穿新衣,結婚要穿婚紗,參加晚宴男士穿西服、女士著晚禮,重要會議要著職業正裝等等。可是我們卻忽略了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天也需要一個小小的儀式感。要知道,讓每一天都與眾不同的最簡單的體現就是我們每天的著裝!因為它是你精心搭配的,因為你的著裝會告訴人們你是怎麼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也是給自己一個契機去遇見更美好的一切!當你每天穿戴整齊的站在鏡子前的那一刻,也是在鄭重的告訴自己,今天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儀式感對於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生活而不是生存,只有把日子過成詩意般的儀式感,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光華熠熠。